大众传播心理学

大众传播心理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对大众传播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进行了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从现代心理学的五种主要理论,即神经生物论、行为主义论、精神分析论、人本主义论和认知论的视角,全面深入地阐释了大众传播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

作者简介

作者刘京林,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传播心理研究所所长。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再版前言

第一章 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对象和现状

第一节 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对象

一、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学科定位

二、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对象

第二节 大众传播心理学的现状

一、构建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可能性

二、构建大众传播心理学的现实性

三、构建大众传播心理学的途径

第三节 大众传播心理学的理论问题

一、提高理论思维,增强分析能力

二、开阔学术视野,提高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 传受者心理的实质

第一节 研究传受者心理实质的意义

一、什么是传受者心理的实质

二、研究传受者心理实质的意义

第二节 脑是传受者心理的器官

一、脑是人的体内传播的中枢

二、脑是传受者主体与客体相联系的中介

第三节 客观现实对传受者心理的影响

一、“物质状态的世界”是传受者心理的终极源泉

二、媒介世界对传受者心理的影响

三、媒介世界对传受者社会化的影响

第四节 传受者心理反映的特点

一、传受者心理的观念性

二、传受者心理的主观性反映

三、传受者心理的能动性反映

第三章 行为主义和大众传播

第一节 媒介环境与受众行为

一、媒介环境对受者的影响

二、受者的自我调节

第二节 榜样与受众行为

一、观察学习

二、榜样的力量

三、媒介对榜样的选择

第三节 强化与受众行为

一、强化的种类与功能

二、强化的运用

第四章 精神分析与大众传播

第一节 潜意识与大众传播

一、潜意识

二、潜意识与传者

第二节 集体无意识与大众传播

一、集体无意识

二、集体无意识与大众传播

第三节 人格发展阶段论与大众传播

一、人格发展阶段论

二、人格发展阶段论与大众传播

第五章 人本主义与大众传播

第一节 精神文明的一个理论渊源

一、关于人本主义心理学

二、关于自我实现理论

第二节 传者对参与者应以人为本

一、传者之于参与者

二、参与者之于传者

第三节 传者对受者应以人为本

一、媒介“舞台”百姓唱主角

二、媒介内容应以人为本

三、保护被报道者的隐私权

四、谨防报道中“伪人本主义”误区

第六章 认知心理学与大众传播

第一节 受者的认知过程及其特点

一、受者的认知过程

二、受者的认知特点

第二节 受者的认知图式

一、媒介信息与受者的认知图式

二、受者认知图式的特征

第三节 受者认知图式的激活与构建

一、受者认知图式的激活与构建的意义

二、激活受者的认知图式

三、帮助受者构建新的认知图式

第七章 传受者的心理互动

第一节 传受者心理互动的功能与模式

一、传受者心理互动的功能

二、传受者心理互动的模式及特点

第二节 人际传播中传受者的心理互动

一、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认知互动

二、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情感互动

第三节 传者与受者的人格互动

一、大众传播心理学中的一个核心问题

二、传者和受者的人格及其结构

三、研究传者与受者人格互动的意义

四、传者与受者的人格互动

第八章 大众传播中特有的心理现象

第一节 特有的心理现象的意义及其内涵

一、研究特有的心理现象的意义

二、“特有”的心理现象的内涵

第二节 简析几例“特有”的心理现象

一、心理感应

二、心理真实

三、“晕”话筒(镜头)现象

第九章 网民的心理和行为

第一节 网络特点及网民的心理和行为

一、网络——一种崭新的生存方式

二、网民的心理和行为

第二节 网民的心理生活空间

一、网民的心理生活空间的构成

二、网民的心理生活空间的特点

三、几点启发

主要参考书目

关于附录1和附录2的说明

附录1 试论心理学在传播学研究中的作用

附录2 关于儿童媒介需要的研究——以电视、书籍、电子游戏机为例

大众传播心理学是2012年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刘京林。

得书感谢您对《大众传播心理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色彩性格心理学 电子书
立竿见影的性格分析方法,最具实践性的心理分析技术。
摄影与心理学 电子书
揭开视觉语言与心理学的面纱。
股市投资交易心理学 电子书
股市交易的恶性循环: 股价下跌→迅速改变交易决策,产生“卖压”→新的“卖压”促使股市进一步下跌 股票亏损→不愿面对实际损失,长期持有→采用更激进的投资策略→造成更大的亏损 主要的恶因是非理性交易心理! 《股市投资交易心理学》构建了聪明的投资者的画像,帮助投资者建立理性的交易心智和稳定的交易情绪。 (1)塑造交易赢家的心理模式 客观认识自己 设定交易目标,设定心理期望值 排除非理性的交易认知 控制交易情绪,消除偏见 (2)纠正认知偏差,管理交易情绪 避免过度自信、频繁的交易 摆脱后悔情绪与过往的投资经历 化解消极的投资情绪 (3)理性交易心理与交易技术策略有机结合 确立交易信念,找到更好的投资组合 建立稳固的资金管理,有效应对投资风险 升级交易系统,实施精准的交易 系统解读成功投资心法,帮助投资者纠正心理偏差,建立聪明投资者的心智模型,应用管理交易情绪的有效方案,在股市中获得长期受益。(附带股市交易实用手账) 事例 分析 指导 总结,准确抓住投资者的心理行为 帮投资者找出隐蔽错误,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张云峰|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总经理 伏淘|金榜基金总裁,原天弘创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天弘基金)资产管理部总经理 吴军|深圳久久益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联袂推荐
身边的金钱心理学 电子书
适读人群 :心理学读者 致敬超级畅销书《牛奶可乐经济学》 有趣、有料的金钱心理学知识-国内作者原创第一本 展示一系列跟金钱有关的有趣现象-以及这些现象背后的人性;帮助你重新树立金钱观念-捡到六便士-也看到月亮。
儿童恐惧心理学 电子书
适读人群 :从出生至12岁儿童的父母,学前或小学老师,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学爱好者 1.作者背景专业 内容值得信赖 埃维·克罗蒂是一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经常在报纸和杂志上发表笔迹与心理学关系的文章;阿尔贝托·马格尼是一名外科医生和心理治疗师;埃维和阿尔贝托合著有《笔迹学》《笔迹与健康》《涂鸦的解读》。 2.及时发现并帮助儿童克服恐惧情绪 恐惧情绪并非总是完全直接而清晰地表现出来,也并不总是通过儿童的嘴巴说出来,特别是在过于专制和压抑的环境中。因此,作者建议父母和老师要特别留意儿童传递出来的非言语信息,即不是通过言语表达出来的信息,如行为举止、发脾气、失眠、遗尿(尿床)、长时间哭泣或啼哭、吃手、乱涂乱画等。 3.从涂鸦中解读孩子的恐惧情绪 当儿童在涂鸦和绘画时,他们会传递出很多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包括涂鸦和绘画内容本身,还包括儿童操作的方式。因此,我们能观察到他们是如何握笔的、从哪里开始画、在纸上留下什么样的线条和用多大的力度、画面在纸张上所占的空间大小、涂鸦和绘画的形状…… 4.常见的34种儿童恐惧情绪及实用建议 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使用,作者将这些恐惧情绪整理成34个单独的标签,如害怕动物、害怕黑暗、害怕昆虫、害怕怪物和幽灵、害怕上学等。 在每种恐惧情绪标签中,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原因、发生年龄、心理类型、行为表现、演变、实用建议、这种恐惧情绪在涂鸦和绘画中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