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经学·史学

易学·经学·史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收入作者20多年来进行学术探索的心得,大体涉及易学、经学、史学三个学术领域。

内容简介

在易学领域,作者摆脱传统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的束缚,将考察的范围扩展至受《周易》及易学启示、影响的全部历史过程和学术文化现象上来。

在经学方面,作者对《孝经》《春秋穀梁传》等儒家经典及经学发展史,对经学与中国传统社会、传统文化特别是汉代社会和文化的互动关系,进行系统考察、深入研究,并且对20世纪儒家经典研究的成果进行全面探讨和认真总结。

在史学领域,作者阐述了汉代一批优秀的史家、史籍。

作者简介

作者张涛,男,1961年11月生,教授,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易学文化、先秦秦汉史、中国学术思想史。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自序

第一章 易学源流

一、《易传》

(一)

(二)

(三)

(四)

二、秦汉易学思想的发展

(一)

(二)

(三)

三、易学与汉代辞赋

(一)

(二)

(三)

(四)

(五)

四、疑经变古思潮与宋代易学考辨

(一)

(二)

(三)

(四)

(五)

五、钱大昕的易学成就

(一)

(二)

(三)

六、杨向奎先生易学研究述略

(一)

(二)

(三)

(四)

七、易学的基本精神:和谐与创新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第二章 经典探微

一、《孝经》的作者与成书年代

(一)

(二)

(三)

二、《穀梁传》中的重民思想

(一)

(二)

(三)

三、汉代《穀梁》之学一度兴盛的原因

(一)

(二)

(三)

四、钱大昕的《诗经》研究

(一)

(二)

(三)

(四)

五、钱大昕论历代小学经典

(一)

(二)

(三)

第三章 经学综论

一、经学的早期发展

(一)

(二)

二、汉代经学与制度建设

(一)

(二)

(三)

(四)

三、汉代经学与教育发展

四、两汉经学与史学的双向互动

(一)

(二)

(三)

(四)

五、汉代经学与山东儒生

(一)

(二)

(三)

六、荀悦的经学思想与汉代今古文之争的终结

(一)

七、20世纪前半期儒家经典研究述略

(一)

(二)

(三)

(四)

(五)

八、20世纪后半期儒家经典研究述略

(一)

(二)

(三)

(四)

第四章 汉代史家与史籍

一、董仲舒与司马迁的学术关联

(一)

(二)

(三)

(四)

(五)

二、刘向、刘歆父子的学术人生

(一)

(二)

(三)

(四)

(五)

三、《七略》中史籍未能独成部类的根本原因

四、刘向《列女传》的版本问题

五、刘向《列女传》的社会政治思想

六、刘向《列女传》的史学价值

(一)

(二)

七、刘向《列女传》的文学成就

(一)

(二)

(三)

(四)

第五章 清代以来的史学发展

一、《宋史·道学传》在清代的论争及其影响

(一)

(二)

(三)

(四)

二、钱大昕的史学批评

(一)

(二)

(三)

(四)

三、钱大昕的史籍辨伪

(一)

(二)

(三)

四、《贺新郎·读史》与毛泽东的史学思想

五、一个全新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体系

易学·经学·史学是2011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涛。

得书感谢您对《易学·经学·史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北京史学(2019年秋季刊) 电子书
《北京史学》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编辑的学术刊物,本册是2019年秋季刊。
规训革命.新史学文库 电子书
本书将历史个案并置比较,以阐明和提炼关于宏观社会变化的理论观点。
近代史学刊(第23辑) 电子书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第23辑。
新史学(第12卷):量化史学专辑 电子书
《新史学》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主办,着眼于从方法论角度把握史学发展的前沿,努力探索史学创新的道路。本书是第12卷,以“量化史学”为主题,内容涉及量化历史研究新趋势、先秦时期国家形成与官僚化、晚清国家能力衰退与灾害赈济体系转型、清代命盗重案的特征、清人年寿问题、1910年四川城镇人口问题、首届“中研院”自然科学类与人文社会科学类院士的家庭和教育背景对比、“朱子授礼”问题及日本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
国际史学研究论丛(第2辑) 电子书
本论丛讨论的重点是当代历史学的新发展问题,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国际史学日新月异的变化应运而生的。它提供了关于国际史学各方面发展的新动态,各大洲、各主要国家、各重大领域、各有关问题的研究成果,以及著名史家访谈、疑难问题争论、一手史料公布等广泛和丰富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