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经学·史学

易学·经学·史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收入作者20多年来进行学术探索的心得,大体涉及易学、经学、史学三个学术领域。

内容简介

在易学领域,作者摆脱传统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的束缚,将考察的范围扩展至受《周易》及易学启示、影响的全部历史过程和学术文化现象上来。

在经学方面,作者对《孝经》《春秋穀梁传》等儒家经典及经学发展史,对经学与中国传统社会、传统文化特别是汉代社会和文化的互动关系,进行系统考察、深入研究,并且对20世纪儒家经典研究的成果进行全面探讨和认真总结。

在史学领域,作者阐述了汉代一批优秀的史家、史籍。

作者简介

作者张涛,男,1961年11月生,教授,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易学文化、先秦秦汉史、中国学术思想史。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自序

第一章 易学源流

一、《易传》

(一)

(二)

(三)

(四)

二、秦汉易学思想的发展

(一)

(二)

(三)

三、易学与汉代辞赋

(一)

(二)

(三)

(四)

(五)

四、疑经变古思潮与宋代易学考辨

(一)

(二)

(三)

(四)

(五)

五、钱大昕的易学成就

(一)

(二)

(三)

六、杨向奎先生易学研究述略

(一)

(二)

(三)

(四)

七、易学的基本精神:和谐与创新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第二章 经典探微

一、《孝经》的作者与成书年代

(一)

(二)

(三)

二、《穀梁传》中的重民思想

(一)

(二)

(三)

三、汉代《穀梁》之学一度兴盛的原因

(一)

(二)

(三)

四、钱大昕的《诗经》研究

(一)

(二)

(三)

(四)

五、钱大昕论历代小学经典

(一)

(二)

(三)

第三章 经学综论

一、经学的早期发展

(一)

(二)

二、汉代经学与制度建设

(一)

(二)

(三)

(四)

三、汉代经学与教育发展

四、两汉经学与史学的双向互动

(一)

(二)

(三)

(四)

五、汉代经学与山东儒生

(一)

(二)

(三)

六、荀悦的经学思想与汉代今古文之争的终结

(一)

七、20世纪前半期儒家经典研究述略

(一)

(二)

(三)

(四)

(五)

八、20世纪后半期儒家经典研究述略

(一)

(二)

(三)

(四)

第四章 汉代史家与史籍

一、董仲舒与司马迁的学术关联

(一)

(二)

(三)

(四)

(五)

二、刘向、刘歆父子的学术人生

(一)

(二)

(三)

(四)

(五)

三、《七略》中史籍未能独成部类的根本原因

四、刘向《列女传》的版本问题

五、刘向《列女传》的社会政治思想

六、刘向《列女传》的史学价值

(一)

(二)

七、刘向《列女传》的文学成就

(一)

(二)

(三)

(四)

第五章 清代以来的史学发展

一、《宋史·道学传》在清代的论争及其影响

(一)

(二)

(三)

(四)

二、钱大昕的史学批评

(一)

(二)

(三)

(四)

三、钱大昕的史籍辨伪

(一)

(二)

(三)

四、《贺新郎·读史》与毛泽东的史学思想

五、一个全新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体系

易学·经学·史学是2011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涛。

得书感谢您对《易学·经学·史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