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简明心电图手册

彩色简明心电图手册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彩色简明心电图手册》系统阐述了心电图基础知识及房室肥厚心电图、先天性心脏病心电图、后天性心脏病心电图、缺血性心脏病心电图、各种心律失常心电图、药物作用心电图、电解质紊乱心电图、起搏器心电图、小儿心电图、心电综合征心电图的特征、诊断、分型、鉴别及临床应用等知识,并采用大量临床实例,配有300多幅彩色心电图及图解图。内容简洁实用、全面系统。有助于读者理解和掌握心电图知识,快速识别和掌握临床常见心电图图形。该书可作为临床医师、医学生等医学专业人员的学习及参考用书。

章节目录

第1章 心电图基础知识

1.1心电图测量?

1.2心率的测量?

1.3 波形的测量?

1.4 正常心电图波形?

1.4.1 P波?

1.4.2 PR间期?

1.4.3 QRS波群?

1.4.4 ST段?

1.4.5 T波?

1.4.6  QT间期?

1.4.7  U波?

1.5 心电图导联?

1.6 心电轴?

1.7 心脏钟向转位?

1.8 心电图阅读方法?

第2章 房室肥厚

2.1 右心房异常?

2.1.1 心电图特征?

2.1.2 临床应用?

2.2 左心房异常?

2.2.1 心电图特征?

2.2.2 临床应用?

2.3 双心房异常?

2.3.1 心电图特征?

2.3.2 临床应用?

2.4 左心室肥厚?

2.4.1 心电图特征?

2.4.2 临床应用?

2.5 右心室肥厚?

2.5.1 心电图特征?

2.5.2 临床应用?

2.6 双心室肥厚?

2.6.1 心电图特征?

2.6.2 心电图特征?

第3章 后天性心脏病与心电图

3.1 心肌炎?

3.1.1 心电图特征?

3.1.2 临床应用?

3.2 急性心包炎?

3.2.1 心电图改变的机制?

3.2.2 急性心包炎的心电图演变?

3.2.3 急性心包炎的心电图诊断?

3.2.4 急性心包炎的心电图鉴别?

3.3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

3.3.1 心电图改变?

3.3.2 临床应用?

3.4 肥厚型心肌病?

3.4.1 心电图改变?

3.4.2 鉴别诊断?

3.5 扩张型心肌病?

3.5.1 心电图改变?

3.5.2 临床应用?

3.6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3.6.1 心电图改变?

3.6.2 临床应用?

3.7 急性肺栓塞?

3.7.1 心电图改变?

3.7.2 临床应用?

3.8 二尖瓣狭窄?

3.8.1 心电图改变?

3.8.2 临床应用?

3.9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3.9.1 心电图改变?

3.9.2 临床应用?

3.10 脑血管意外?

3.10.1 心电图改变?

3.10.2 临床应用?

3.11 致心律失常右心室发育不良?

3.11.1 发病机制?

3.11.2 心电图特点?

第4章 先天性心脏病与心电图

4.1 右位心?

4.1.1 心电图特征?

4.1.2 临床应用?

4.2 房间隔缺损?

4.2.1 心电图改变?

4.2.2 临床应用?

4.3 房室间隔缺损?

4.3.1 心电图改变?

4.3.2 临床应用?

4.4 室间隔缺损?

4.4.1 心电图改变?

4.4.2 临床应用?

4.5 动脉导管未闭?

4.5.1 心电图改变?

4.5.2 临床应用?

4.6 肺动脉瓣狭窄?

4.6.1 心电图改变?

4.6.2 鉴别诊断?

4.7 法洛四联症?

4.7.1 心电图改变?

4.7.2 临床应用?

4.8 三尖瓣下移畸形?

4.8.1 心电图改变?

4.8.2 临床应用?

第5章 缺血性心脏病与心电图

5.1 心肌缺血心电图?

5.1.1 急性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

5.1.2 慢性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

5.2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图形

5.2.1 心肌梗死心电图的发生机制

5.2.2 心肌梗死的分期?

5.2.3 心肌梗死的定位?

5.2.4 陈旧性心肌梗死?

5.2.5 室壁瘤?

5.3 心肌梗死的一些特殊图形?

5.3.1 等位性Q波?

5.3.2 心房梗死?

5.3.3 心肌梗死合并束支传导阻滞?

5.3.4 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

第6章 电解质、药物与心电图

6.1 高钾血症?

6.1.1 心电图特征?

6.1.2 窦室传导?

6.1.3 高钾血症的临床与心电图联系?

6.2 低钾血症?

6.2.1 心电图特征?

6.2.2 临床表现?

6.3 低钙血症?

6.4 洋地黄效应?

6.4.1 心电图特征?

6.4.2 临床应用?

6.5 洋地黄中毒?

6.5.1 洋地黄中毒的临床表现?

6.5.2 心律失常?

第7章 心律失常概要

7.1 心脏的传导系统?

7.2 心肌的动作电位?

7.2.1 动作电位分期?

7.2.2 动作电位的不应期?

7.3 心律失常的分类?

7.3.1 激动起源异常?

7.3.2 激动传导异常?

7.3.3 激动起源合并传导异常?

7.3.4 起搏器诱发的心律失常?

7.4 心律失常临床?

7.4.1 室性和室上性心搏?

7.4.2 宽QRS波和窄QRS波?

7.4.3 心律失常的心电图分析策略?

7.4.4 临床心律失常的诊断技术?

第8章 窦性心律失常

8.1 正常窦性心律?

8.1.1 心电图特征?

8.1.2 临床应用?

8.2 窦性心动过速?

8.2.1 心电图特征?

8.2.2 临床应用?

8.3 窦性心动过缓?

8.3.1 心电图特征?

8.3.2 如何发现逸搏??

8.3.3 鉴别诊断?

8.3.4 临床应用?

8.3.5 梯形图?

8.4 窦性心律不齐?

8.4.1 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

8.4.2 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

8.4.3 室相性窦性心律不齐?

8.4.4 窦房结内游走性心律不齐

8.4.5 鉴别诊断?

8.4.6 临床应用?

8.5 窦性停搏?

8.5.1 心电图特征?

8.5.2 鉴别诊断?

8.6 窦房传导阻滞?

8.6.1 一度窦房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诊断?

8.6.2 二度Ⅰ型窦房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诊断?

8.6.3 二度Ⅱ型窦房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诊断?

8.6.4 三度窦房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诊断?

8.6.5 鉴别诊断?

8.6.6 临床意义?

8.7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8.7.1 心电图诊断?

8.7.2 临床应用?

8.7.3 阿托品试验?

第9章 早搏

9.1 早搏心电图的基础术语?

9.1.1 配对间期?

9.1.2 代偿间期?

9.1.3 代偿间歇?

9.1.4 根据早搏起源部位进行分类?

9.2 房性早搏?

9.2.1 心电图诊断?

9.2.2 房性早搏未下传?

9.2.3 房性早搏伴P′R间期延长?

9.2.4 房性早搏伴差异性传导?

9.2.5 房性早搏二联律?

9.2.6 房性早搏三联律?

9.2.7 房性早搏伴超完全代偿间歇?

9.2.8 房性早搏的鉴别诊断?

9.3 交界性早搏?

9.3.1 心电图诊断?

9.3.2 逆行P波?

9.3.3 交界性早搏的其他行为?

9.4 室性早搏?

9.4.1 心电图诊断?

9.4.2 室性早搏的描述?

9.4.3 室性早搏二联律?

9.4.4 室性早搏三联律?

9.4.5 插入性室早?

9.4.6 R-on-T型室早?

9.4.7 频发和偶发性早搏?

9.4.8 多源和多形性早搏?

9.4.9 室性早搏的类代偿间歇?

9.4.10 室性早搏的定位?

9.4.11 室性早搏的Lown分级?

9.4.12 室性心律失常Bigger分类?

9.4.13 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预后分类?

第10章 逸搏和逸搏心律

10.1 逸搏概述?

10.1.1 逸搏发生机制?

10.1.2 逸搏和逸搏心律?

10.1.3 逸搏周期?

10.1.4 逸搏心律的特点?

10.2 房性逸搏心电图诊断?

10.3 房性逸搏心律?

10.3.1 心电图诊断?

10.4 交界性逸搏?

10.4.1 心电图诊断?

10.4.2 鉴别诊断?

10.5 交界性逸搏心律?

10.5.1 心电图诊断?

10.5.2 临床应用?

10.6 室性逸搏?

10.6.1 心电图诊断?

10.6.2 临床应用?

10.7 室性逸搏心律?

10.7.1 心电图诊断?

10.7.2 临床应用?

10.8 逸搏-窦性夺获二联律?

10.8.1 心电图诊断?

10.8.2 临床应用?

第11章 心房传导紊乱

11.1 心脏传导阻滞的分类?

11.1.1 心房传导紊乱?

11.2 不完全性右心房内传导阻滞?

11.2.1 心电图诊断?

11.2.2 临床应用?

11.3 不完全性房间传导阻滞?

11.3.1 心电图诊断?

11.3.2 临床应用?

11.4 完全性房间传导阻滞?

11.4.1 心电图诊断?

11.4.2 临床应用?

11.5 心房静止?

11.5.1 完全性心房静止的诊断标准

11.5.2 临床应用?

11.6 完全性房内传导阻滞?

11.6.1 心电图诊断标准?

11.6.2 临床应用?

第12章 房室传导阻滞

12.1 房室传导阻滞的基本概念?

12.2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12.2.1 心电图诊断?

12.2.2 临床应用?

12.3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12.3.1 心电图诊断?

12.3.2 临床应用?

12.4 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12.4.1 心电图诊断?

12.4.2 临床应用?

12.5 2∶1房室传导阻滞?

12.5.1 心电图诊断?

12.5.2 临床应用?

12.6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12.6.1 心电图诊断?

12.6.2 临床应用?

12.7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12.7.1 心电图诊断?

12.7.2 临床应用?

第13章 室内传导阻滞

13.1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13.1.1 心电图诊断?

13.1.2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和急性心肌梗死?

13.1.3 临床应用?

13.2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13.2.1 心电图诊断?

13.2.2 临床应用?

13.3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13.3.1 心电图诊断?

13.3.2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和急性心肌梗死?

13.3.3 临床应用?

13.4 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13.4.1 心电图诊断?

13.4.2 临床应用?

13.5 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13.5.1 心电图诊断?

13.5.2 临床应用?

13.6 左后分支传导阻滞?

13.6.1 心电图诊断?

13.6.2 临床应用?

13.7 非特异性室内传导异常?

13.7.1 心电图诊断?

13.7.2 临床应用?

13.8 双束支传导阻滞?

13.8.1 左右束支同时发生一度阻滞

13.8.2 左右束支同时发生三度传导阻滞?

13.8.3 单侧束支三度 另侧束支传导阻滞?

13.8.4 双侧束支同时发生二度传导阻滞?

13.9 双分支传导阻滞?

13.9.1 完全性右束支合并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13.10 三分支传导阻滞?

13.10.1 完全性三分支传导阻滞?

13.10.2 不完全性三分支传导阻滞

第14章 心室预激

14.1 心室预激?

14.1.1 预激综合征的分类?

14.2 A型预激?

14.2.1 心电图诊断?

14.2.2 预激波的识别?

14.3 B型预激?

14.3.1 心电图诊断?

14.3.2 预激波的定位?

14.3.3 旁道的传导功能?

14.3.4 间歇性预激?

14.4 LGL综合征?

14.4.1 心电图诊断?

14.4.2 临床应用?

第15章 室上性心动过速

15.1 窦性心动过速?

15.1.1心电图特征?

15.1.2 临床应用?

15.2 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

15.2.1 心电图特征?

15.2.2 临床应用?

15.3 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

15.3.1 心电图特征?

15.3.2 临床应用?

15.4 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

15.4.1 心电图特征?

15.4.2 临床应用?

15.5 加速性交界性心动过速?

15.5.1 心电图特征?

15.5.2 临床应用?

15.6 交界性心动过速?

15.6.1 心电图特征?

15.6.2 临床应用?

15.7 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15.7.1 心电图特征?

15.7.2 发生机制?

15.7.3 临床应用?

15.8 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15.8.1 心电图特征?

15.8.2 发生机制?

15.9 慢-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15.9.1 心电图特征?

15.9.2 发生机制?

15.10 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15.10.1 发生机制?

15.10.2 心电图特征?

15.10.3 临床应用?

15.11 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15.11.1 发生机制?

15.11.2 心电图特征?

15.11.3 临床应用?

第16章 扑动和颤动

16.1 心房扑动?

16.1.1发生机制?

16.1.2 典型心房扑动的心电图特征

16.1.3 临床应用?

16.1.4 2:1下传的心房扑动?

16.1.5 不典型房扑?

16.1.6 临床应用?

16.2 心房颤动?

16.2.1 发生机制?

16.2.2 心电图特征?

16.2.3 2010年ESC心房颤动的分类

16.2.4 心房颤动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16.2.5 细小的房颤波?

16.2.6 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

16.2.7 差异性传导?

16.2.8 阵发性心房颤动?

16.2.9 心房颤动合并预激综合征

16.2.10 局部较为规整的房颤波?

16.3 心室扑动?

16.3.1 发生机制?

16.3.2 心电图特征?

16.3.3 临床应用?

16.4 心室颤动?

16.4.1 发生机制?

16.4.2 心电图特征?

16.4.3 临床应用?

16.5 临终心电图?

16.5.1 电-机械分离?

16.5.2 全心停搏?

第17章 室性心动过速

17.1 定义?

17.1.1宽QRS波心动过速的定义

17.1.2 室性心动过速的定义?

17.2 宽QRS波心动过速鉴别流程

17.2.1 Wellens方案(1978年)?

17.2.2 Brugada方案(1991年)?

17.2.3 Vereckel方案(2009年)?

17.3 室性心动过速的分类?

17.4 尖端扭转型室速?

17.4.1 心电图特征?

17.4.2 临床应用?

17.5 分支型室速?

17.5.1 心电图特征?

17.5.2 临床应用?

17.6 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室速?

17.6.1 心电图特征?

17.6.2 临床应用?

17.7 特发性左心室流出道室速?

17.7.1 心电图特征?

17.7.2 临床应用?

17.8 胸前导联QRS波群的同向性

17.9 病理性室性心动过速?

17.10 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

17.11 加速的室性自主心律?

17.11.1 心电图特征?

17.11.2 发生机制?

17.11.3 临床应用?

第18章 起搏器心电图

18.1 人工心脏起搏器?

18.1.1 起搏器的代码?

18.1.2 起搏器的分类?

18.2 起搏心电图基础?

18.2.1 起搏器脉冲信号?

18.2.2 起搏图形?

18.3 单腔起搏心电图?

18.3.1 正常心室起搏?

18.3.2 起搏间期和逸搏间期?

18.3.3 正常心室感知?

18.3.4 心房起搏节律?

18.4 双腔起搏心电图?

18.4.1 房室顺序起搏工作模式?

18.4.2 双腔起搏器的计时周期?

18.5 磁铁试验?

18.6 初学起搏器心电图?

第19章 心电综合征

19.1 早期复极?

19.1.1心电图特征?

19.1.2 临床应用?

19.2 Brugada综合征?

19.2.1 发病机制?

19.2.2 心电图特征?

19.2.3 临床实例?

19.2.4 诊断Brugada综合征?

19.3 先天性长QT综合征?

19.3.1 发病机制?

19.3.2 长QT间期?

19.3.3 复极异常?

19.3.4 先天性长QT综合征的诊断要点?

19.4 先天性短QT综合征?

19.4.1 发病机制?

19.4.2 心电图特征?

19.4.3 先天性短QT综合征的临床诊断?

第20章 小儿心电图

20.1 小儿心电图的特点?

20.2 小儿心电图的正常测值?

20.2.1 P波?

20.2.2 PR间期?

20.2.3 QRS波群?

20.2.4 ST段?

20.2.5 T波?

20.2.6 QT间期?

20.2.7 心率?

20.3 小儿异常心电图?

20.3.1 窦性心动过速和过缓?

20.3.2 心房异常?

20.3.3 心室肥厚?

20.3.4 小儿心肌梗死?

20.3.5 室内传导阻滞?

第21章 心电图伪差

21.1 心电图的伪差?

21.2 左右手反接?

21.2.1 产生原因?

21.2.2 心电图表现?

21.3 基线不稳?

21.3.1 发生机制?

21.3.2 临床应用?

21.4 干扰?

21.4.1 肌肉干扰?

21.4.2 交流电干扰?

21.5 电极松脱?

21.5.1 发生机制?

21.5.2 临床应用?

21.6 电子设备和医疗仪器干扰?

21.7 伪差性心律失常?

附录

彩色简明心电图手册是2013年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作者赵刚。

得书感谢您对《彩色简明心电图手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临床心电图分析与诊断(第2版) 电子书
本书为心电图学习与实践的匠心之作,是作者多年实践、积累与思考的凝练与升华。
中国正常成人心电图数据库 电子书
本书的主要写作宗旨是建立中国正常成人心电图数据库,并提出中国成年人心电图正常值,为制订我国健康成人心电图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每例都要做详细的体检及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才能排除各种心血管病。而每例超声心动图检查所需时间远远超过心电图检查和采样的时间,这使心电图采样现场急需更多的超声心动图设备及应用人员。图文并茂,数字精准,文字简练。作者郭继鸿教授是我社的老作者,合作多年,而且在心电学界享有盛名。
简明疼痛学 电子书
作者二十余年临床工作经验的总结,有较强实用性和指导性。
简明医学研究方法 电子书
医学科学研究方法学是关于医学科学研究方法论的一门科学理论,在医学科学发展为现代实验医学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医学研究对象是人,人的生命活动和疾病过程极其复杂多变,更需注重科学的研究方法学。医学科学研究方法学是从理论的高度,研究各个医学领域研究方法中那些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共同原则、策略和规律,其基本研究对象不是某一学科的某一方法,而是从更为普遍的角度,研讨如何进行各医学领域科学研究的共同和一
自救互救简明技术 电子书
本书为主编所主持课题组的内容之一,基于以往的相关临床、教学、研究工作和在基层医务人员、社区、学校等急救培训中的经验,结合现行急救规范,强调在遭遇意外伤病时的前10分钟,尤其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前5分钟,正确实施急救非常重要,本课题组提出了在集成的基础上,创新编著适用于患者、目击者的“自救互救简明技术规范”,内容做到正确、简明、易懂、易记、易做、权威,继而使之与专业急救无缝联接,形成有一定创新的急救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