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意义的重建及其限制:“潘晓难题”的文学展现(1980~1985)

人生意义的重建及其限制:“潘晓难题”的文学展现(1980~1985)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以20世纪80年代震动一时的“潘晓讨论”为中心,为当代文学研究——特别是关于80年代文学的研究——带入新的“问题意识”。

内容简介

本文以发表在《中国青年》1980年第5期上的“潘晓”来信为引子,将“潘晓”在信中所暴露出来的两难之境——一方面,毛泽东时代的理想不再可信;另一方面,为那一理想所打造出来的“精神结构”又需要理想来填充——概括为“‘潘晓’难题”。

本书一方面挑战既有的线性文学史描述、丰富我们的文学研究范式;一方面将广阔的社会、文化“大本文”引入对于8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小文本”的解读之中,以从方法上赋予当代文学研究以新质。

作者简介

作者朱杰,上海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博士后。现为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20世纪中国文学、中国当代文化以及西方媒介理论。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大众与人民——从葛兰西看当代中国文学进程》《(报纸的声音)——“伯明翰学派”“媒介研究”的最初探索》等论文多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摘要

ABSTRACT

导论 “潘晓难题”

第一章 “引导者”的困境与危机

第一节 “引导者”的困境

第二节 既有“引导”方式的危机

第二章 “日常生活”与“管理”

第一节 “日常生活”的介入

第二节 “哥们义气”、“管理”和“工人阶级”

第三章 “无根”的英雄

第一节 最后的“指导员”

第二节 “无根”的英雄

第四章 “知识”与“乡土中国”的危机

第一节 从加耕到加林:“理想”的失落

第二节 “知识”与“乡土中国”的危机

第五章 “孤独者”及其成因

第一节 回应“王润滋论题”

第二节 “孤独者”的出现

结论 从“理想主义者”到“俗人”

参考文献

后记

人生意义的重建及其限制:“潘晓难题”的文学展现(1980~1985)是2014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朱杰。

得书感谢您对《人生意义的重建及其限制:“潘晓难题”的文学展现(1980~1985)》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存在论视域及其批判 电子书
本书共十二章,内容包括:卢卡奇存在论的早期定向与晚年转向、柯尔施对马克思主义的阐释定向及其存在论基础、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及其存在论视域、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对现代性的批判及其存在论视域、马尔库塞通向“具体哲学”之路及其存在论视域批判等。
中国现代文学史料批判的理论与方法 电子书
本书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第一部从“史料批判”角度讨论现代文学史料的论著。
戴震哲学思想新探:以戴震为中心的乾嘉学术及其现代性研究 电子书
本书汇集国内哲学研究领域关于“戴震哲学思想”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程及其规律研究(精装) 电子书
本书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的研究。
政治经济学的经济危机理论:经济危机相关理论及其历史作用研究 电子书
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一种基本原则或研究方法来研究有关经济危机的各种问题,评论各种经济危机理论,并且从头至尾把这种原则和方法贯穿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