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30年英国一线行医经验,8年中国医疗改革管理实践,一个外籍医生眼中的中西方医疗差异。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朱知梅曾在英国行医30余年,2012年从英国回到深圳,协助运营及管理新开办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与两地的医护团队同心协力,为推动中国的医疗进步做了许多工作。至今在该医院已服务8年,他的经历让他对中国的医疗效率和管理体系有着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
中国已经建立起一个效率高超、实力雄厚、质量优良的医疗系统,这个发展在中国各大城市尤其显著。作者站在跨文化的视角,从医院管理体系、医疗效率、人才培养等多个维度,阐述了自己对中西方医疗理念的认识,对中国医疗体系给予了高度肯定,也对中国的医疗效率提出了高度赞许。
作者简介
作者朱知梅,1978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医学院。1980至2012年服务于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ational Health Service, NHS),任职血液科顾问医生及教授,皇家利物浦医院医务总监,英国皇家内科学院院士,以及英国皇家病理学学院院士。在英国行医32年间,于临床、管理和教学方面累积了丰富全面的经验。
朱知梅医生凭借自2012年起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实务和体验,确立了不少个人的洞识和视角,尤其是有关中国医疗体系的卓越临床水平、高超效率、人民对医疗服务的期望、国内全科及专科的平衡发展、医学界前沿的科技进展,以及这些发展对未来医疗服务、药物研发和医学专才培训的影响,等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推荐序 香港的奇葩
序言 我和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渊源
引子
第一章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成立背景
深圳经济的飞跃式发展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成立
做好准备,迎接挑战
中国医疗服务概况
不同地区,医保有别
医疗发展及人们的期望
民营医疗服务的角色
医疗服务的资源分配
第二章 最初三年:从无到有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服务与革新措施
医院服务初见成效
竭力追求优质服务
服务效率与质量并重
临床服务以团队为本
善用信息技术
抗生素管理制度
纯熟的中文打字技巧
医院对服务质与量的评估
中国与英国处理产假的对比
首推全天候缺血性脑中风介入治疗服务
缺血性脑中风需要全天候服务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诊治中风的数据
第三章 文化差异和医患关系
我之所见所闻
中国人的求医态度
投诉、医闹和医暴
购买医院的集体责任保险
扼制医疗系统内的红包滥用
过度检查和过度开处方
第四章 深圳医疗服务的定价及收费准则
社会医疗保险
创新打包收费的办法
第五章 医院管理、临床能力与专业知识
英国的奖励制度遭人诟病
临床能力与专业知识
第六章 经营模式:选择、弹性和竞争
资源跟着患者走
在英国备受争议
在中国行之有效
-“资源跟着患者走”理念的缺点
全国医院排行榜
公共关系在医院的角色
第七章 医学本科及研究生专科训练
对临床能力、研究和发表论文的要求
英国采用双轨制研究生培训计划
基层医疗的重要性
医疗网站的兴起
第八章 医学研究与中医
西方医学研究的论证
中国的发展步伐
传统中医的角色
第九章 亲历新冠肺炎疫情
由地区性流行到全球大流行
新冠疫情重要事件发展时序
中国及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防控措施
全球物流问题
全球抗疫行动
群体免疫争论
东西方对佩戴口罩的分歧
今后何去何从
第十章 反思、收获与展望
一名海归的反思
我的收获
我的同事和朋友
令人满足的小成就
展望未来
科技发展会取代医疗服务吗
新科技带来的弊端
中国、英国和美国应该怎样互相学习
结语
参考书目
我在中国当医生:从利物浦到深圳的行医和管理经历是2020年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作者朱知梅。
得书感谢您对《我在中国当医生:从利物浦到深圳的行医和管理经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