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一部高速现代化、城镇化背景下集中探讨都市与乡愁问题的论述专集。
内容简介
沈湘平、常书红主编的《都市与乡愁》是由不同学科的国内外学者撰写的论述专集,其中不乏学界泰斗的力作。
全书涉及乡愁的内涵及表现、城市的起源与变迁、城市的记忆与伤逝、城市的认同与焦虑、城市的更新与未来等重大问题,既有哲学思辨的深刻,又有历史文化沉淀的厚重和文学艺术彰显的温情;既有宏观的战略思考,又有微观的案例剖析和具体的对策建议。全书在都市的发展空间中思考乡愁、解读乡愁,又以乡愁为原点,叩问城市化的初心和目标,反映了学界关于都市与乡愁关系的多元思考和前沿观点。
作者简介
作者沈湘平,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思想、一般哲学理论、文化问题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科研项目。出版《唯一的历史科学:马克思学说的自我规定》《哲学导论》等5部著作,在《哲学研究》《教育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主编简介
序一
序二
序三
专论
北京现代城市文化的传统与变迁
城市的气息何以使人自由?
城乡揖别 文明缘起——中国早期城市的考古学观察
路在何方?——乡土中国百年进程的历史反思
基础理论篇
乡愁的过去与现在
文化乡愁带给我们的哲学思考
城市与乡愁:一种关于成长的生命美学
城巿化、乡愁与精神文化之原乡
都市里的乡愁:现代转型中的民粹情结
伦理辩护与批判:城市化及其伦理后果
中国美学的城乡二元结构
探寻城市之美——城市景观美学视域下的“美丽城市”
美国现代化、都市化与“乡愁”对中国“乡愁”的启示
宗教乡愁的佛教时空美学特质
现代生活中的焦虑症与还乡梦
资本与现代人的生活——在马克思的视野中
试析消费社会语境下的身体规训——以整容为例
发展战略篇
发展城镇化切勿割裂“城”与“乡”
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 构建特大城市宜居框架
教育、城市与大国发展——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区域战略
城市人精神还乡中的自然——城市博物学及其实践刍议
城乡教育共生:一项教育哲学探索
双重边缘人:农民工的身份认同焦虑
进不去的城市,回不去的故乡——城市中农民之子的身份认同问题研究
北京胡同乡愁的空间道德浅析——以北京西四地区为例
以更广泛的文化自信建设岭南特色都市文化的思考
历史文化篇
胡适笔下的北京风光
上海城市更新与城市记忆
从“命名”到“坐实”:被塑造的乡村悲情叙事
试论古代文人的籍里混同与客徙——以明代京畿文人李东阳、程敏政等为例
习俗、惯制与秩序:乡村日常生活的另类窥视——基于取名行为的案例考察
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的城市垃圾清运研究(1949—1952)
“苏联式”建筑与1950年代的集体记忆——以苏联展览馆为例
后记
都市与乡愁是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沈湘平。
得书感谢您对《都市与乡愁》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