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工业政策(19世纪20-50年代)

俄国工业政策(19世纪20-50年代)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介绍了俄国工业发展情况、工业政策主要内容,从整体上总结了俄国工业政策的总体趋势,并对其阶级属性做出了回答。

内容简介

全书从宏观上概述了农奴制危机时期俄国工业的整体发展情况以及工业发展的主要方针,从微观角度则通过介绍俄国政府组织的12届工业展览会直观地呈现了琳琅满目的工业产品,展现了俄国工业的发展趋势。书中还着重关注了俄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参与者――工业人才和工人,详述了工业人才的培养以及“工人问题”的出现和解决。

作者简介

作者尼娜·斯捷潘诺芙娜·基尼亚比娜,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历史系,历史学博士,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史教研室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19世纪俄国的对内和对外政策史,发表了百余部学术著作,并凭借其研究对外政策史的相关著作获得莫斯科大学的最高奖励——罗蒙诺索夫奖。

代表作有《19世纪上半叶俄国的对外政策》《19世纪下半叶俄国的对外政策》《19世纪俄国史选集》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文前辅文

著者简介

译者简介

总序

绪论

第一章 19世纪20~50年代俄国工业发展的主要方针和政府政策

小型工业的发展

大型工业

工业股份公司

政府对工业发展的管理

第二章 19世纪20~50年代俄国的关税政策

第三章 19世纪20~50年代俄国的铁路问题

第四章 工场手工业和商业会议的建立及其活动

第五章 工业展览会概况

19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中期的工业展览

19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的工业展览

19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的工业展览

第六章 19世纪20~50年代技术教育领域的政府政策

第七章 19世纪20~50年代俄国的“工人问题”

结论

参考文献

俄国史译丛编委会

俄国工业政策(19世纪20-50年代)是2022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俄] 尼娜·斯捷潘诺芙娜·基尼亚比娜。

得书感谢您对《俄国工业政策(19世纪20-50年代)》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白银时代”的落地 电子书
由江西财经大学讲师邱永志所著,描述历史上“白银时代”的形成,以及由此形成一系列货币制度和形态体系。
改革之路:我们的四十年 电子书
一部当代中国经济改革简史。回顾四十年改革得失利弊,可以清楚地看到,唯有继续推进改革,才是中国保持强劲发展的关键。
张力与限界 电子书
“近世中国”系列丛书之一,对1933年-1934年中央苏区革命的研究。
以色列 电子书
作者戈迪斯是在美国出生并完成高等教育后移民以色列的犹太人。这种背景使他迥异于那些以色列背景的现代以色列历史的研究者。他在观察以色列时,既有那份能够入乎其内的谙熟,又有一份出乎其外的超然。 本书除了关注巴以冲突外,更多地聚焦于以色列犹太人的内部矛盾,对它们的来龙去脉做了见树见林的交代,这是有别于同类著作的特色之处。因此,本书并非又一部顶着通史名号的阿以战争史、巴以冲突与和谈史,再加犹太移民史,而毋宁是在此基础上对整个以色列社会的鸟瞰。作者想谱写的,不是以军乐为主的铜管乐,而是多声部的交响乐;作者想捕捉的,与其说是政治事件、军事行动、谈判桌、协议内容、营救策略,不如说是这些东西背后的人、他们的性格、他们的观念。 书中收录了8幅极具史料价值的历史地图和45幅极富现场感与时代意味的历史图片。
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 电子书
政治思想史和社会文化史结合的上乘之作,全面呈现“中华民族”这一重要观念的历史之旅,深刻揭示近代中国的民族认同与国家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