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哲学沉思录(增订注释版)

法哲学沉思录(增订注释版)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一本法科生绕不开的经典著作。带你踏上一场思辨之旅,架起读者与古今中外法学巨擘对话的桥梁。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法律哲学专著。本书共有8章、64个命题,每章又由8个命题以及命题展开的内容构成。其逻辑缜密,环环相扣,哲思性强。

作者分别探讨了世界、理论与逻辑,宣示一种逻辑进路的哲学立场;法学、法哲学与法教义学的关系;法、存在、行为与规范;法律概念、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的关系,力图证明法律规则是“行为规范”,法律原则是“证成规范”;法律体系、结构与效力的概念及关系;规范承受者对法律的服从、抵抗;价值多元、普遍共识与论证;时间、历史、人与法治等问题。

作者简介

作者舒国滢,1962年生,湖北随州市人。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政法大学法理学研究所所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法理学、法美学与法学方法论。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一 世界、理论与逻辑

命题1 这个世界是由理论表述的

命题2 所有表述这个世界的理论都是不完全的

命题3 表述世界的理论之间是相互竞争的

命题4 相互竞争的理论并非不存在基本的约定

命题5 这些理论约定的基础就是人类思想所共有的逻辑

命题6 承认这些逻辑的认识论根据在于人类的理性

命题7 人类的理性是不证自明的

命题8 理性的毁灭是一切理论的最终毁灭

二 法学、法哲学与法教义学

命题9 法学是充满理论争议的学问,但也有自己的理论约定

命题10 法教义学确定法学的基质和问学方式

命题11 法教义学沉默之处,便有法哲学

命题12 法哲学的目的在于使法学思想在逻辑上得以清晰

命题13 法哲学的使命不是改造世界,而是认识世界

命题14 法哲学的工作方式主要是反思、解释和批判

命题15 法哲学是多元的,但不必然是混乱的

命题16 法哲学的命运不是死亡,而是再生

三 法、存在、行为与规范

命题17 法作为非物理存在,是由人类创设或约定的

命题18 人类创设或约定法,在于规制人的行为

命题19 法对人类行为的规制具有规范性

命题20 行为规制的规范性可以通过人类行为的逻辑加以辨识

命题21 人类行为与其应归结的后果之关系不能看作是因果关系

命题22 在逻辑结构上,法律规则乃行为规则与裁判规则的结合

命题23 若无裁判规则,法就失去其所应有的本性

命题24 无论行为规则,还是裁判规则,都是通过语言建构的

四 概念、规则和原则

命题25 从语言上看,法是由法律概念构成的体系

命题26 法律概念是对经验生活素材的提炼和抽象

命题27 法律概念的意义就是它在语言中的使用

命题28 没有法律概念,法律规则无以构成,但法律概念本身不能说明法律规则的性质

命题29 法律规则排除任何个人对自己行为的合法律性判断,并由此成为刚性的独断理由来源

命题30 法律原则并不是行为规范,不直接构成行为理由

命题31 法律原则可以用作裁判规则,但必须具备条件

命题32 法律原则的适用不是“非此即彼”的

五 体系、结构与效力

命题33 凡法律规范均构成体系,并在法律体系结构中有效

命题34 离开法律原则,无从认识法律体系的结构

命题35 法律体系结构诸关系通过法条加以展开

命题37 法律体系是动态的

命题38 法律体系的效力不能由法律体系本身证明,它的效力基础在体系外部

命题39 法律体系是经赋予并确认有效的

命题40 法律体系是制度化的,依靠制度化运作

六 服从、抵抗与宪法权威

命题41 法律体系在形式上要求规范承受者个人或集体遵行和服从

命题42 规范承受者个人或集体自愿遵行和服从法律,必然来自自我的内心认同

命题43 基于自我的内心信念,规范承受者个人或集体,也可能抵抗法或法律体系的效力

命题44 规范承受者个人或集体抵抗法律体系的效力必然首先表现为对制度化力量的抵抗

命题45 对制度化力量的抵抗将会造成法律体系的“合法律性危机”

命题46 尊重宪法权威是避免“合法律性危机”的必要条件

命题47 宪法权威的失落,意味着整个法律体系的解体或崩溃

命题48 重建宪法权威,有赖于整合规范承受者个人或集体的法律确信,并形成普遍的社会共识

七 价值多元、普遍共识与论证

命题36 法律体系的运行功能在于规范内部统一和因应外部变化

命题49 在价值多元社会中,每个人对于法或法律体系,均持有各自不同的主观价值判断

命题50 对于法或法律体系持各自不同的主观价值判断,必然造成价值判断上的争议和冲突

命题51 即使有统一的法或法律体系,仍会存在个人或集体的实践差异

命题52 解决价值判断上的争议和冲突,应首先寻求具有可公度性的评价法律的标准

命题53 寻求具有可公度性的评价法律的标准,必须通过“公共领域”的理性论辩

命题54 理性论辩需要建立一套合理的论证规则

命题55 理性论辩的目的在于使听众信服并形成共识

命题56 不通过理性论辩,无以证成对法或法律体系的反驳或质疑

八 时间、历史、人与法治

命题57 一切法律均处于一定的时间结构之中

命题58 法律的历史并非空洞的时间序列

命题59 因为有了人,法律的历史才不是空洞的

命题60 法律是人的造物,人也被法律塑造

命题61 不同时代的法律塑造不同类型的人类形象

命题62 人治是理想的,但未必是现实的

命题63 法治不是完美社会的完美原则,但无法治则无完美的社会

命题64 世界的未来尚未可知,法治的使命尚未完成

参考文献

后记

法哲学沉思录(增订注释版)是2021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舒国滢。

得书感谢您对《法哲学沉思录(增订注释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哲学导论 电子书
本书是张世英先生所著的入门经典读物。
哲学入门 电子书
本教材不囿于某一国别、派别、部门的哲学,以尽量公正的态度面对和探究人类的哲学智慧,由浅入深地导引学生从“宫墙外望”到“初识门庭”,生成关于哲学世界的基本图景,使学生在进入哲学之门之时形成对哲学的高层次理解;提高学生的哲学、人文素养,促进理论思维训练;初步领略哲学风采和精华,逐渐感悟智慧的人生境界。教材在探讨哲学的诞生、哲学与智慧、哲学与时代,哲学与思维、哲学与文明、哲学与民族、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派别
思维导图法应用宝典(修订版) 电子书
教你学会做思维导图。
《智慧珍宝》翻译、注释与研究(全2册) 电子书
《智慧珍宝》是伊斯兰教苏非主义的集大成者、“最伟大的精神导师”——伊本?阿拉比(1165~1240)的代表作,被奉为理论苏非学或理论灵知学最核心的经典文献。本书在参考多种权威注释本、译本及相关研究著作的基础上,着力从语言、义理、术语等方面对《智慧珍宝》进行了翻译、注释和解读,以期读者能更深入地了解伊斯兰思想和文化。
黑格尔的政治神学:《精神现象学》与《法哲学原理》释义 电子书
本书以政治神学作为解释路径,勾勒出一个“政治神学家”黑格尔的形象,选取了作为黑格尔思想成熟标志的《精神现象学》与作为其政治思想成熟标志的《法哲学原理》作为解读对象,通过细腻、深刻、扎实的文本分析,一方面梳理黑格尔体系的逻辑,一方面循着黑格尔的逻辑检验黑格尔对其所继承的西方文明史中具有重大意义的思想体系的分析与反思,最终在此基础上对黑格尔体系的得失做出一定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