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文主义”到“保守主义”:学衡派与白璧德(增订版)

从“人文主义”到“保守主义”:学衡派与白璧德(增订版)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对白璧德之人文主义学说在中国的影响与接受为主题进行深入探究。

内容简介

新文化运动后期,哈佛大学教授欧文·白璧德的人文主义学说通过吴宓等学衡派人士的译介进入了中国的文化语境,与其他西方观念和思潮一道参与了中国新文化身份的建设,并通过此后中国本土不断的“重估”工作而获得新的阐释形态,从而在中国持续至今的文化身份建设的过程中产生了持续的影响力。

本书即围绕《学衡》杂志刊载的白璧德人文主义思想的相关译文展开个案研究,旨在探寻学衡派对白壁德人文主义思想的译介与阐释过程。

作者简介

作者张源,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国家人文研究所中国委员,美国罗阿诺克大学哥本哈弗驻校讲席教授(2017年度),研究方向为比较视域下的文学与思想史。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增订版前言

引言 《学衡》译文:白璧德“人文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个阐释形态

第一章 白璧德及其“人文主义”思想

第一节 白璧德:美国“人文主义”思想奠基人

第二节 何为白璧德之“人文主义”?

第三节 白璧德“人文主义”思想的基本概念

第四节 白璧德思想中隐含的一个基本问题——“人文主义”与宗教的关系

第二章 “人文主义”译入中国:《学衡》徐震堮译文研究

第一节 徐震堮、吴宓与《白璧德释人文主义》

第二节 译文文本研究

第三章 “人文主义”的本土化(中国化):《学衡》胡先骕译文研究

第一节 胡先骕、吴宓与《白璧德中西人文教育谈》

第二节 文化与政治:白璧德人文教育观的双重面相

第三节 译文文本研究

第四章 从“人文主义”到“保守主义”:《学衡》吴宓译文研究

第一节 “为我”还是“为他”?——吴宓译文的双重样态

第二节 译文中的译者——“复古派”还是“古学派”?

第三节 走向“保守主义”——吴宓译文中“以理制欲”主题个案研究

结语 《学衡》中的白璧德:“保守”与“自由”之辨

附录

参考文献

初版后记

增订版附识

从“人文主义”到“保守主义”:学衡派与白璧德(增订版)是2022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张源。

得书感谢您对《从“人文主义”到“保守主义”:学衡派与白璧德(增订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人和自然关系的探讨:从马克思到当代 电子书
探讨了马克思在唯物史观创建过程中对人和自然关系的论述,及其相关思想的转变与发展,给予国际上指责马克思“忘却了自然”的观点以有力反驳。
人类心理3000年:从荷马史诗到人工智能 电子书
作为以哲学为根源的学科,心理学有一段漫长的发展历史。从吸纳科学的研究方法,摆脱哲学的思辨本质,到以科学实证的方法对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研究,心理学逐渐成为科学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不可或缺的学科。本书以全景式的视角回顾了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以新科学史观的历史研究方法梳理了从古希腊时期至今的心理学思想发展脉络,内容涉及从心理学产生的哲学基础到现代心理学研究的新思潮和新观点,为读者了解心理学、学习心理学提
从康德到马克思:千年之交的哲学沉思 电子书
本书多数论文围绕着对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思想的反思而展开。
易学研究新视野:从综合百家到融通三教 电子书
《周易》素称“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国传统社会必读的文化经典、智慧经典。本书广泛搜求、认真解读相关文献资料,充分吸收、借鉴学术界以往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在此基础上简要评述了《周易》的结构形式和流传过程、核心思想及当代价值等,系统考察了《周易》经传与先秦诸子百家学说的内在关联,深入探寻了易学思想在儒释道文化融合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表现形式,并力求多角度、全方位诠释、总结当代易学研究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