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史30年

社会文化史30年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为20多年研究成果,涵盖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史的演进、生活方式、公民教育等诸多领域。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以“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为研究方向的研究团队历时二十多年学术研究的结晶,由刘志琴、李长莉、闵杰、左玉河、罗检秋等学者合作撰写。主要内容包括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晚清士人与近代知识分子,近代社会风尚与民间伦理的演进,近代生活方式与民众观念的变迁,近代公共空间与公共时间,近代的祀典与仪式,近代修身教科书与公民教育,社会文化史视野中的民初京剧,废除旧历运动与二元社会,近代社会秩序与民间社会的治理。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序 回望三十年探索足迹

目录

一 理论方法

复兴社会史三议

社会文化史:历史研究的新角度

一 社会文化史的概念

二 社会文化史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三 社会文化史研究的意义

青史有待垦天荒

一 20世纪初,“历史饥饿”留下的空缺

二 20世纪末,大众文化崛起的呼唤

三 世俗理性,精英文化的社会化

四 求索真相,贴近社会下层看历史

五 借助编年,走进历史的场景

六 不求完善,但求起步

交叉视角与史学范式

一 回顾:兴起与发展

二 比较:独立发展及与西方“社会文化史”的呼应

三 反思:趋向与问题

四 展望:前景与趋势

从“新史学”到社会文化史

“新文化史”简析

“新史学”的取向

“新史学”“新文化史”之异趣

“新史学”:社会文化史的借鉴

社会文化史的新视野

从本土资源建树社会文化史理论

一 走上人文学科前沿的社会文化史

二 从生活日用中提升中国理念

三 礼俗互动是中国社会文化史的特色

中国社会文化史研究:25年反省与进路

一 1988—1998年约十年——兴起奠基期

二 1998—2008年约十年——发展兴盛期

三 2008—2013年约五年——深化扩散期

四 学术贡献与问题反省

结语 未来进路展望

本土崛起与借镜域外

一 本土社会文化史研究在理论方法上的主要收获

二 对西方新文化史的选择性吸收

结语

二 社会生活

中国人生活意识的觉醒

一 从传统到现代的生活观念

二 重视休闲意识,提升生活观念

饮食与伦理

一 伦理化,是中华饮食文化的特色

二 伦理,是怎样导向饮食的

三 解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

四 现代社会对饮食变革的要求

清末民初城市的“公共休闲”与“公共时间”

引言

一 晚清以后城市“公共休闲”的兴起

二 城市夜生活的兴起

三 星期休息制度的实行

四 作息定时习惯的形成

结语

日军空袭威胁下的西南联大日常生活

引言

一 日军轰炸对西南联大的影响

二 联大师生的跑警报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 跑警报:心态、心理效用及其人际关系的微妙变化

结论

近代同乡资源的流动与制度运作

一 同乡资源流动的扩展与分化

二 顺应与协作

三 挑战与抗争

结语

三 风俗习尚

礼俗文化的再研究:回应文化研究新思潮

一 问题的提出与思考

二 礼俗社会的文化模式

三 百姓日用之学,是礼俗文化的基础命题

四 从百姓日用之学中滋生人文启蒙

从“杨月楼案”看晚清社会伦理观念的变动

一“杨月楼案”引起争论

二“良贱不婚”与身份观念的变动

三 乡党关系与宗族观念的变动

四 断案争论与法律观念的变动

五 结案与结论

论清末彩票

一 从吕宋票到江南票

二 洋商竞设彩票公司

三 上海中心市场——南北洋势力的争夺

四 各路诸侯尽显神通

五 彩票的取缔

六 简短的结语

嘉道年间京师士人修禊雅集与经世意识的觉醒

京师士人的修禊雅集

修禊雅集:传播经世意识的媒介

宋学影响与汉宋互动

结语

评民初历法上的“二元社会”

一 历法上的“二元社会”格局

二 历法“二元社会”的调适

三 对历法“二元社会”的评议

四 文化信仰

坤角如何走红

坤角由禁而盛

京剧高度商业化

男性审美的外化

礼俗改良:梨园与社会之间

余论

“民国”的诞生:清末民初教科书中的国家叙述(1900—1915)

一 从皇帝到五色旗:国家象征的转变

二 历史叙述的改变

三 近代国家知识进入教科书

四 结论:中国走向“近代国家”

译介再生中的本土文化和异域宗教:以天主、上帝的汉语译名为视角

音意译与新释:景教和天主教的译名

移境与想象:基督教的译名

相遇与接受:中方视野中的译名

余论

清末民初宗教迷信话语的形成

清末启蒙思想家的观念

清末舆论的二分趋向

民国政府的二分政策

权力与信仰世界的重建

“五四”新文化人的观念

清末文庙祀典升格与人心失控

一 为“激励人心”而将文庙祀典升格

二 文庙祀典升格遭遇财政困难

三 文庙大祀典礼的冷热不均

四 促使时人更加离心

结语

社会文化史30年是2016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李长莉。

得书感谢您对《社会文化史30年》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晚清文化史(修订版) 电子书
本书为“中国历代文化史书系”之一种,讲述了清代的文化史。书中对清代的文化全景作了深入的研究和全面的介绍,特别展示了晚清文化从传统向现代、从闭塞到走向世界的转折,体现了目前学术界对该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本书内容翔实,史料丰富,研究深入,值得广大历史研究者参考和阅读。
中国文化史(插图版) 电子书
本书以35个专题为纲,对中国文化的基础、制度、宗教、学术、艺术及中外文化交流进行了展示和分析,梳理了自上古至近代文化发展演进的整体历程。
第四届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电子书
本书是“第四届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书中收录与会论文13篇,就中国社会文化史的理论与方法,社会文化史与社会史、日常生活史的关系,以及中国近现代婚姻、家庭、女性、儿童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具有较高水平,充分展示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彰显了学术研究的前沿动态,也为今后社会文化史的进一步深入开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近代中国宗教文化史研究(上、下) 电子书
近代中国宗教文化互动融合研究,具重要学术价值。
中国古代图书史:以图书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文化史 电子书
中国古代图书史的宏观研究,以图书为中心的文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