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能量:爱情哲学50讲

爱的能量:爱情哲学50讲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献给爱过、爱看和将爱的人。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以哲学为根基,融合了社会学、心理学、文学、电影等不同视角的通识著作,上编是对当代爱情的悖论与困境的思考,中编是对九种不同爱情类型的分析,下编是对爱情与婚姻中常见问题的回应。

作者简介

作者林光华,1979年生,江苏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文学博士,江苏师范大学古典文学硕士、汉语言文学学士。研究道家哲学、魏晋玄学,热爱文学写作。曾赴中国香港、台湾以及德国等地学习,美国乔治城大学访问学者。

已出版专著《老子之道及其当代诠释》《魏晋玄学“言意之辨”研究》,教材《老子解读》《庄子解读》,文集《假如人生没有回忆》。在《哲学与文化》《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2018年《庄子》视频课上线,2019年《道解红楼梦》视频课上线。致力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现代心灵生态的探索。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自序 无法定义的爱情

上编 爱情之思

第一讲 爱是生生之道的人间体现

第二讲 爱情的三个悖论

第三讲 爱情的三个难题

第四讲 西方哲学视野下的“爱”

第五讲 中国哲学视野下的“情”

中编 爱情之探

第一篇 叛逆之爱

第六讲 幼年时期的三个主要特点

第七讲 原生家庭的问题及其影响

第八讲 反叛男权:《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之爱

第九讲 反叛家庭:《情人》背后的杜拉斯

第十讲 亲子关系的维护:儒道两种方式

第二篇 依附之爱

第十一讲 依附型人格与“恋爱依赖症”

第十二讲 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第十三讲 《今生今世》背后的张爱玲

第十四讲 《英儿》背后的顾城

第十五讲 爱己才能爱他:弗洛姆的人格理论

第三篇 分裂之爱

第十六讲 安全感与冒险感:双重需要理论

第十七讲 不安全感的哲学原因

第十八讲 弗洛姆的性论与邦尼的宽恕论

第十九讲 昆德拉的“不能承受之轻”

第二十讲 背叛与救赎:毛姆的《面纱》

第四篇 滋养之爱

第二十一讲 完善的人格:俗我、真我与觉我

第二十二讲 阿德勒的人格论

第二十三讲 李银河与王小波:爱你就像爱生命

第五篇 精神之爱

第二十四讲 柏拉图式恋爱

第二十五讲 茨维塔耶娃:抒情诗的呼吸

第二十六讲 先秦与魏晋道家的自然之情

第二十七讲 从苏轼到沈复的古典爱情

第二十八讲 林徽因与徐志摩的爱与选择

第六篇 自由之爱

第二十九讲 海德格尔的自由论

第三十讲 萨特的自由论

第三十一讲 弗洛姆的自由论

第三十二讲 波伏娃的自由论

第三十三讲 萨特与波伏娃的契约式婚姻

第七篇 放手之爱

第三十四讲 缘起性空:中观思想与爱情的无常

第三十五讲 无常:《红楼梦》中的宝黛之爱

第三十六讲 无言:《红楼梦》中的宝妙之情

第三十七讲 无情:从弘一法师到阿伯拉尔

第八篇 危难之爱

第三十八讲 爱情与死亡的关系

第三十九讲 以命赌爱:张爱玲的《色戒》

第四十讲 危难之爱:张爱玲的《倾城之恋》

第九篇 控制之爱

第四十一讲 弗洛姆:生本能与死本能

第四十二讲 道家的死亡观与“不控制”论

第四十三讲 林奕含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下编 爱情之问

第四十四讲 爱情的本质是什么

第四十五讲 如何保持精神的追求

第四十六讲 爱、性与婚姻的关系是什么

第四十七讲 现代女性的处境是什么

第四十八讲 如何面对婚姻中的爱恨交织

第四十九讲 如何看待独身、丁克现象

第五十讲 如何看待“虚拟之爱”

附录 爱情私语

后记

爱的能量:爱情哲学50讲是2024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林光华。

得书感谢您对《爱的能量:爱情哲学50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资本论》的哲学 电子书
对《资本论》的理解并没有穷尽,重新阅读《资本论》,总能开启出马克思哲学解释的新空间。
逻辑与哲学的交融 电子书
本书选取了近年来国外关于分析哲学的最新研究论文,分为“弗雷格”“克里普克”“威廉姆森”“哈克”四个专题。其中“弗雷格”专题的三篇译文是国外学者对弗雷格哲学当代价值的再发现,“克里普克”专题的三篇译文是克里普克继历史因果理论之后创立的新的哲学理论。威廉姆森与哈克分别是英国牛津大学和美国迈阿密大学的哲学教授,他们所撰写的研究论文反映了国外分析哲学的前沿动态。
哲学导论 电子书
本书是张世英先生所著的入门经典读物。
哲学入门 电子书
本教材不囿于某一国别、派别、部门的哲学,以尽量公正的态度面对和探究人类的哲学智慧,由浅入深地导引学生从“宫墙外望”到“初识门庭”,生成关于哲学世界的基本图景,使学生在进入哲学之门之时形成对哲学的高层次理解;提高学生的哲学、人文素养,促进理论思维训练;初步领略哲学风采和精华,逐渐感悟智慧的人生境界。教材在探讨哲学的诞生、哲学与智慧、哲学与时代,哲学与思维、哲学与文明、哲学与民族、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派别
成长的哲学课:自我与人生的思考 电子书
针对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困惑,设置12个互相关联的主题,展开一段充满智慧的哲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