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性亲密关系

假性亲密关系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对心理学有兴趣的普通

爱是一种能力,也是一门科学。在彼此变得冷漠之前,修一门情感关系课!

知乎超人气作者、心理学领域优质回答者,高颜值暖男Steve Shi史秀雄暖心佳作。

以大量案例为佐证,深入年轻人群体,用科学的方式解释亲密关系中的假性和真相。

假亲密,让越来越多的伴侣成为“熟悉的陌生人”,如何才能拥有一份真实理想的亲密关系?

知乎重推作品,曾获147114次点赞。

破解亲密关系中的假象,让你学会爱和被爱。

李松蔚、动机在杭州、叶壮等心理学专业人士倾情推荐。

内容简介

每个人都身处亲密关系的网络,却鲜有人知道,亲密也有假象。

?你生气,他逃避,你抓狂,他更沉默……明明相爱的你们,为什么会陷入无法沟通的死循环?

?你希望扩大交际圈,让生活更丰富,但面对陌生人群,却有种不自觉的恐惧?

?你渴望与父母亲近,但对于他们的观念和行为方式,你却无力改变,继而失去耐心,烦躁不已?

每一段食之无味的关系背后,都有着难以跨越的情感障碍。是什么,让看似亲密的你们产生隔阂、误会,甚至无休止的伤害?

史秀雄(Steve Shi)在《假性亲密关系》一书中,通过深入探讨与恋人、自我以及父母的关系,详细分析了假性亲密关系的形成原因,并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和大量案例,引导那些在情感关系中有困惑却无解的人,走进隐秘的内心世界,正视苦痛的根源,由此揭开假性亲密关系的神秘面纱,洞察自我关系疏离的成因,及背后原生家庭的影响,从而更全面地提升自我认知,让自己身处的亲密关系网络变得更加健康和稳固。

作者简介

史秀雄(Steve Shi)

心理咨询师。多伦多大学社会工作硕士,师从知名社工和心理学教授曾家达,专注中国青年情感、个人成长和心理健康咨询。职业理想是让自己失业,因为那就意味着大家都过得很幸福了。

章节目录

第一部分 爱情的假性和真相

第1 章 假亲密的真相

假性亲密关系 003

如何与伴侣更亲密? 008

爱无能 013

无代价,没爱情 018

亲密的我们为什么难以表达真实情绪 020

第2 章 亲密的路,别一开始就走歪

爱情无输赢 025

心动就可以交往吗? 027

爱情始于不完美 030

沉溺被爱是失恋的开始 033

面包和爱情 036

第3 章 亲密只给最认真的人

感情中矛盾的真相 039

你是焦虑型依恋人格吗? 043

难熬的感情,坚持还是止损? 049

给关系帮倒忙的惩罚式激励 053

感情中为何很难“被看到”? 055

第二部分 与自己对话

第4 章 在爱情中内省

难以承受的情感自由 061

感情中如何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064

孤独的都市人 069

你的单身焦虑感 074

没有“对的人”,只有“对的关系” 078

你的择偶标准达到标准了吗? 082

第5 章 让自我与世界紧密相连

善解人意是这样做到的 085

让内向的人消除交流障碍 088

心理咨询师靠这三个问题洞察人心 091

怎样变成一个有趣的人 096

戴面具还是做自己 100

第6 章 与自己对话

分手是最宝贵的人生经历 103

寂寞是和自己的亲密 108

如何走出自卑的怪圈 112

自我认知背后的意义 118

有效提升自我认知的方法 121

第三部分 来自父母的爱与伤

第7 章 原生家庭

走下神坛的父母 129

那个不想回的家 135

认可无能:我们为什么得不到父母的认可 138

一个时代的隐痛

第8 章 缺爱的你

取悦型人格的悲哀 147

缺爱的孩子懂事早 151

你还会哭吗? 158

重新理解你的愤怒 163

第9 章 理解与修复

关于原生家庭的三个误区 171

在家里,你会锁上房门吗? 178

如何走出父母关系的阴霾 184

后 记 191

假性亲密关系是2017年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作者史秀雄。

得书感谢您对《假性亲密关系》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依恋的练习:亲密关系修炼手册 电子书
简单实用的亲密关系建立指南,发现你的依恋类型,了解你的情感需求,帮你在生命里找到对的另一半,实现自我改变,摆脱不健康的关系。
爱情催眠术(第2版) 电子书
本书是邰启扬催眠疗愈系列中的一本。
因为我是女性 电子书
我们身边常常见到这样的女性: ·她们可能有很多“他视角”的身体焦虑:担心自己身材不好、个子不高、长得不漂亮…… ·她们可能有各种奇怪的躯体化症状,疼痛、失眠、易累、缺乏活力…… ·她们遇事总是很纠结,常常无法感知和表达自己的需要、欲望、情感…… ·她们总是在迎合讨好他人,或者在愤怒中倔强地不依赖任何人…… ·她们既不快乐,又不痛苦,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心理学研究认为这些表现可能是因为“代际创伤”和“文化认同”。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里,从女孩到妻子到母亲,女性总是处于他者和附属的位置。有很多女性认同这一观念,并且通过教育孩子的方式让这种思想世代相传。 例如一些母亲在自己还是小女孩的时候遭受过一些性别灾难。于是,她们会让自己的女儿也遭受同样的经历。这是一种强迫性重复。这样的重蹈覆辙,实在让人感觉心酸又可悲。 但即使如此,我们仍可以找到一条自我救赎之路。 只要重新审视和母亲的关系,找到创伤的源头,看见它、修复它,便可以重获生命的力量。
家庭心理健康手册 电子书
为每一个家庭倾情打造,涵盖青春期、成年期、中年期、老年期主要心理困惑,与家人一起让生命充满正能量。
依恋与12种亲子关系力 电子书
国内心理学与教育领域10多位专家学者联袂推荐,包括发展心理学家、全国儿童发展追踪项目人陈会昌,关系心理学家胡慎之、亲子作家李峥嵘等10多位业内人士。 并非单纯的教育类图书,而是从近年大家普遍认可的原生家庭、亲子、依恋的角度,来帮助新手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 作者毕业于北师大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拥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在做亲子关系咨询的几年又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父母对亲密关系的看法,如何影响孩子对亲密关系的看法? 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如何影响我们和下一代的关系? 情绪管理会给孩子和整个家庭的“气压”带来哪些影响? 父母看待和评价自己的方式,会如何影响孩子的职业发展? 关系决定关系,亲子关系胜过一切教养技巧,《依恋与12种亲子关系力》帮大家重新认识自我,重新认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