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了关于中华民国时期(1912~1949)相关史实与理论的研究文章,力争成为海内外民国史研究的窗口与园地。
内容简介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专刊。现为CSSCI来源集刊。创办十余年来,在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与支持下,产生了良好的学术效应与社会影响。 在求实的基础上鼓励创新是本刊的一贯旨趣;文风朴实、论从史出、观点新颖、逻辑严密、引文准确、注释规范是本刊对来稿的基本要求。本辑(第26辑)的“人物研究”“民国政治”“专论”“学术综述”等栏目较有特色,相关论文堪供学术界参考,其他文章亦有相当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编者张宪文,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荣誉资深教授,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所所长。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民国研究》编辑委员会名单
经济与社会
论民国上海同业公会的“政治行为”
一 民国沪地同业公会的若干政治行为
二 民国上海同业公会政治行为的基本特点
三 近代上海地缘政治因素与同业公会的政治禀赋
四 结语:泛政治功能——考察民国上海同业公会的另一种视域
关于近代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性质的再认识——基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档案材料的讨论
一 引言
二 已有研究及相关史料说明
三 金融中介性质的判断标准
四 近代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金融中介性质的判断
五 总结与讨论
“道义—理性”背后的社会逻辑——以20世纪初贾汪矿区冲突为中心
一 导言
二 绅权时代道义基础上的经济理性
三 公权力下道义和理性的角力
四 道义和理性背后的社会运行机制
抗战时期重庆的媒介生态研究——以北碚《嘉陵江日报》为例
一 因应战时动员:从服务乡民到抗日救亡的宣传
二 难以抓住的机遇——《嘉陵江日报》的困境
结语 战时重庆媒介阵营中的本土个案
公园与民国北京市民的“新生活”
一 市政建设与北京现代公园的兴起
二 公园里的社会交往与阶层划分
三 公园里的“政治表达”与“社会教化”
四 作为“时尚载体”的公园
五 余论
1927~1932年间的陕西旱灾
一 受灾程度
二 灾因分析
三 旱灾影响
四 结语
民国人物
读书人与“革命”的互动:北伐前后周作人对“革命”态度的变迁
一 “五卅”:在疑惧中想象
二 “三一八”之后:革命中的语境和语境中的革命
三 幻灭:谁的革命?
四 结语:寻找不干脆的答案
蔡元培国防经济思想探析
一 抗日经济方策论
二 日本经济崩溃论
三 结语
个体记忆与历史书写——再论《陈洁如回忆录》
一 现身
二 尘封
三 偏差
四 互参
五 进入
诗名还是宦名?——从朱经农看民国知识分子的职业选择与人生处境
一 求学期间的仕、学追求
二 早期职业生涯的诗、宦两栖
三 辞鲁赴湘背后的仕、学挣扎
四 余论
民国政治
民初《五旗共和歌》的政治象征解读
一 《五旗共和歌》小史
二 从革命话语到民族国家建构话语的嬗变
三 现代民主国家模式的建构
四 对中国文明开化与世界和平信念的追求
五 结语
少年中国学会与1920年北京大学学生游日团
一
二
三
易帜后的东北政制转型及其困境——以东北政务委员会为中心的探究
一 东北政务委员会名称起源
二 北洋旧制向国民党新制的转变
三 旧军阀传统的凝固与残留:对东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选任与排序的分析
四 军阀政治再现:“杨常事件”与东北地方政权的张学良化
五 结语
专论
宗族制度与国家控制——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江西万载县为个案的考察
一 由地方政策到国家意志
二 从被动到主动
三 从支持到否定
四 结语
南京国民政府家族制度立法探讨——以《亲属法》《继承法》为中心
一 立法委员的观点
二 法学专家、法学团体的意见
三 外国法学专家及顾问的观点
四 结语
史料视窗
美国驻汉口总领事馆1934年5月政治报告
一 概要
二 对外关系
三 国内政治活动
四 司法与法律状况
五 商业、经济和金融活动
六 毒品
七 国民政府重要人事变动
八 其他
学术综述
“民国时期的边疆与社会研究(1911~1949)”学术研讨会综述
一 边政、边疆学理论与实践
二 中央与少数民族关系
三 边疆治理与边疆人物
四 边疆教育、宗教与民族关系
六 边疆社会研究
七 边疆史料的整理与研究
2013年中华民国史研究综述
一 政治史研究
二 经济史研究
三 思想史研究
四 社会文化史研究
五 对外关系史研究
六 军事史研究
七 余论
稿约
民国研究(2014年秋季号)是2014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张宪文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民国研究(2014年秋季号)》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