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妇女工作史(1949~1978)

中国共产党妇女工作史(1949~1978)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揭示了学界过去语焉不详的当代中国妇女工作领导体制机制的起源、发展与演变。

内容简介

本书着力发掘运用包括中共妇运文件、全国妇联部门档案、妇女(联)史志、妇女工作者口述访谈、妇女报刊在内的丰富史料,从“中国共产党部门工作史”的新视角,全面、系统、深入地展现了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启动改革开放这一时期中共妇女工作的历史形貌,揭示了学界过去语焉不详的当代中国妇女工作领导体制机制的起源、发展与演变,增进了对毛泽东时代中国妇女运动的进程与走向的理解。

作者简介

作者耿化敏,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史学学士;2002年—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中共党史专业法学硕士;2004年—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系当代中国史专业史学博士。自2007年8月起,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文前辅文

导论

一 妇女工作:中共部门工作史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 学术史回顾

三 本书的基本架构

第一章 新中国妇女工作的开辟(1949~1956)

一 中共对妇女工作领导的加强

二 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政权时期的妇女工作

三 社会主义改造与妇女工作

四 新中国头七年妇女工作的成就

小结

第二章 妇女工作的曲折发展(1956~1966)

一 社会主义时期妇女工作的良好开端

二 中国妇女三大与“两勤”方针的制定

三 妇女工作的曲折

四 妇女工作的调整

五 妇女工作走向“以阶级斗争为纲”

小结

第三章 妇女工作的历史低谷(1966~1976)

一 全面动乱对妇女工作的冲击

二 政治形势的相对稳定与妇女工作的恢复

三 妇女工作的反复

四 妇女界对极“左”路线的抵制与抗争

小结

第四章 妇女工作的历史转折(1976~1978)

一 粉碎“四人帮”与妇女工作领域的“揭、批、查”

二 中国妇女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三 妇女工作拨乱反正的全面展开

小结

第五章 中共妇女工作的经验与启示

一 中共领导妇女工作的历史经验

二 中共领导妇女工作的历史启示

三 加强和改进改革开放时期妇女工作的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中国共产党妇女工作史(1949~1978)是2016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耿化敏。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共产党妇女工作史(1949~1978)》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13辑) 电子书
本辑共收入十一篇文章,作者系长期从事社会工作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学者和专家,他们对贫困单亲妇女就业阻碍的产生机制,会所模式在精神障碍者社区康复中的应用,社会救助的国际经验、困境与出路,专业社会工作之于社区服务的解读,残疾人社会工作实践模式,老年亲子关系与抑郁症状,国际移民、家庭分离与留守儿童,美国临终关怀社会工作者专业角色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14辑) 电子书
本辑对社会工作介入的社会性别视角,医疗救助投入、社会资本和个体健康自我评价,禁毒社会工作研究的概况与前瞻,社会工作在少年司法场域的嵌入性发展,家庭信念、父母参与及其双向整合,农民工的福利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癌症晚期病人家属丧失、哀伤和双向摇摆的复原历程,个别怀缅对乡镇福利院老人自我形象、抑郁及幸福度的效果,基于“优势-资产”范式的多元融合方法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合作社发展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社理论为指导,研究了我国农业合作社问题。
“北京+20”: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 电子书
本书对北京世妇会召开20年来,中国在提高妇女地位的国家机制、妇女与贫困、妇女与经济、妇女与健康、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妇女的人权与法治保障、反对针对妇女的暴力、妇女与环境、女童保护等领域的进展,进行了回顾总结,全面反映了中国在《行动纲领》重点关切领域的探索实践和积极进展,特别是对中国深化改革过程中积极探索的法律政策的性别平等评估、反家暴立法、促进科学研究中的性别平等、政府贴息的妇女小额信贷等有中国特
社会性别与妇女权利(第2版) 电子书
近年来,我国日益重视保障民生的社会法制建设,在社会法领域,《社会保险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反家庭暴力法》等一批与保障妇女权利相关的新法律法规相继问世。本书的再版更彰显出其时代意义和主题色彩。全书按照“事实与数据、中国现行法律规定、国际人权法标准、立法对策与完善”的顺序展开,对于各章所涉法律制度的变化,本次修订均通过注释做出了说明,个别章节中增加了近年来调查研究的最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