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希望:欧洲哲学的发展与中国哲学的机遇

哲学的希望:欧洲哲学的发展与中国哲学的机遇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叶秀山先生一直相信,中国哲学自成体系,虽几经摧折,不仅能自我修复,而且兼容并蓄,它有能力创造出哲学的新天地,为哲学做出应做的贡献。

内容简介

本书是叶秀山先生的遗著,集中反映了叶先生人生最后五年的思路历程。全书以问题视角为导向,梳理了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的历史发展,着重从理论层面上探讨了西方近现代哲学发展的特点、优势及问题,并与中国传统哲学的思路历程相对照。

全书坚持走历史与逻辑相结合、学术与思想创造并重的道路,积极探索中国和西方哲学视野下对同一哲学问题的不同思考。最后,全书寄望于中国哲学以自觉的融会贯通和批判精神,吸收众家之长,创造性地发扬自己的传统,以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哲学之林。

作者简介

作者叶秀山,1952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读本科,1956年从该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后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由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至研究员及该院研究生院教授。曾任该院哲学系主任,该所学术委员会主任。首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专攻西方哲学,兼及美学,旁及中国传统哲学。著有《哲学要义》《前苏格拉底哲学研究》《苏格拉底及其哲学思想》《思·史·诗—现象学和存在哲学研究》等,其专著及论文、随笔收入《叶秀山文集》四卷。近年专著有《西方哲学史导论》上编,以及论文若干。业余喜好中国书法、戏曲及西方音乐。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出版说明

从纯粹的学问到真实的事物 ——“纯粹哲学丛书”改版序

序 “纯粹哲学丛书”

编者的话 《欧洲哲学的历史发展与中国哲学的机遇》的“前世今生”

导论 欧洲哲学发展趋势与中国哲学的机遇

一、 古代希腊之“自由知识”

二、 “自由”的挑战:哲学面对犹太—基督精神

三、 “东方”的“朝霞”与“西方”的“落日”

上编 欧洲哲学的发展

第一章 确信“自由”的“存在”,追求“存在”的“自由”的欧洲哲学

一、欧洲哲学上“自由”概念的产生

二、在“确信自由”和“追求自由”的问题上康德的贡献

三、黑格尔对“自由”和“存在”问题的古典式“总结”

四、由此产生的推想

第二章 欧洲哲学的起源:在“认识你自己”的道路上

一、“始基”观念与“存在”问题之提出:古代希腊“科学思想”之诞生

二、关于“本质—存在”学问的困难:古代辩证法的表现

三、苏格拉底的“反讽”

四、苏格拉底之“死”

五、苏格拉底作为“助产婆”

第三章 柏拉图的“理念论”

一、柏拉图与苏格拉底

二、柏拉图的《巴门尼德篇》

三、柏拉图的“知识论”

四、柏拉图的“国家”学说

五、柏拉图的“自然观”和“宇宙论”

第四章 转向“经验”的亚里士多德哲学

一、认识世界的“工具”

二、“概念”之为“科学知识”的“核心工具”

三、“范畴”作为“概念”与“经验现实”关系的“纽带”

四、“第一哲学”:“知识论”中的“存在论”

第五章 欧洲中古的神学“天国”

一、为“知”而“信”

二、唯“圣言”可“信”

三、“人”作为“神”的“独特被造者”

四、“自由”之“诱惑”

五、“圣言”与“人言”

六、“善”—“恶”“原则”的“二律背反”

七、欧洲的“世外桃源”

八、“人世间”的“纷争”、“和谐”与“同一”

第六章 “感性世界”的挑战

一、培根的经验主义哲学

二、霍布斯政治国家学说之哲学基础

三、卢梭政治思想的哲学意义

第七章 近代欧洲哲学发展的另一条思路:笛卡尔的理性主义

一、从“感觉的挑战”到对“感觉”的“怀疑”

二、“我思故我在”

三、“保持”就是“创造”

四、几率—时空—自由—未来

第八章 斯宾诺莎和莱布尼兹在欧洲哲学发展史上的意义

一、斯宾诺莎作为“概念论”的近代奠基者

二、莱布尼兹在欧洲哲学发展中的重要性

第九章 德国古典哲学的基本观念及其发展路线

一、“理性”的“求(务)实”“精神”

二、“否定”在德国古典哲学中的意义

第十章 欧洲哲学中“知识论”与“存在论”的关系

一、欧洲哲学从“知识论”向“存在论”的转向

二、叔本华的意志哲学

三、胡塞尔先验现象学对欧洲哲学发展的贡献

四、海德格尔向“存在论”的“回归”

五、列维纳斯:“超出”“存在论”之外

六、作为东西文化会通成果的“瞬间”

下编 中国哲学的机遇

第一章 中国哲学精神之绵延:理论篇

一、必也“正名”

二、“形而上学”与《易经》

三、“天”“地”“人”之“关系”

四、“人”“在”“天 地”之“中”

五、“中介”的“人”“无”“自己”

六、“人”“在”“时间”“空间”“中”

七、“自由者”有“可能”使“预测学”成为“科学”

第二章 中国哲学精神之绵延:历史篇

一、儒道两家之“哲思”:仁义道德

二、佛教扎根中国

三、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给“中国哲学传统”注入新的血液和精神

第三章 道家哲学思想

一、《老子》书中的形而上治国方略

二、《庄子》的“反讽”精神

第四章 汉代政治与“哲学思潮”之“大一统”

一、董仲舒的“天—道”哲学

二、《淮南子》反映的汉初哲学思潮

三、扬雄的“太玄”哲学

第五章 佛家思想的哲学理路

第六章 宋明哲学的思路历程

一、宋代哲学对于“物”的重视

二、周敦颐的“诚”与张载的“气”

三、“理学(道学)”的产生

四、“天理”与“尊德性—道学问”

结语 寄希望于“未来”

主要参考书目

哲学的希望:欧洲哲学的发展与中国哲学的机遇是2019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叶秀山。

得书感谢您对《哲学的希望:欧洲哲学的发展与中国哲学的机遇》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现代历史文学的传统与经验 电子书
本书由“现代”烛照与史乘重释、历史个案与文学典型、历史人物与形象嬗变三编组成。包含:现代中国历史文学之经验、情爱传奇与历史风云——谭正璧的历史小说、孔子形象在中国现代小说中的重写、勾践形象在20世纪中国戏剧中的嬗变等11章内容。
华尔街的中国人 电子书
本书主要背景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分三卷按时间顺序描述了从2001年至2009年近十年间华尔街的重大事件,包括911恐怖袭击,互联网泡沫破裂后造成的经济萧条,随后形成的房市新泡沫,老牌投资银行为挽救自己公司各自进行的后搏斗,接下来的股市恐慌,美国政府的救市,房价崩溃前后对冲基金的冷血投机等。主人公是一群生于不同年代,拥有不同背景的在美华人知识分子,在金融危机酝酿、形成、爆发、延宕这一特殊历史时
询唤与协商:“主旋律”文学的创作现状与发展走向 电子书
“主旋律”文学,指的是反映国家所倡导的主流意识形态或社会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以小说为主。近年来,“主旋律”文学的发展已经超越了早期的单调格局,在内容表现上呈现多样性,在艺术技巧上也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取得了思想和艺术上的成就与突破。本书以历史小说、新革命历史小说、大厂小说、反腐小说为研究对象,考察“主旋律”文学的现状和走向,并以此观察整个当代文学体制中的“询唤”与“协商”。
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与中国经验研究 电子书
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与中国经验研究创新工程项目自2012年立项以来,全体成员精诚合作,力图从转型期文学史研究、民间视角与经验研究、文学经验与价值研究、域外与本土深度互动四个层面,遵循社会史视野和思想史考察相结合的路径,审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生、发展及其根本特征,从中淬炼出与20世纪革命大潮相伴而生的中国经验,以资当下中国文化与道德价值观的重建。本书是上述议题协同研究的第一次结集。
中国词学的现代转型 电子书
本书研究了新旧词学的转型,可以说是词学研究领域第一部探讨古今之变、新旧转型的专著。书中从世家、社团和大学的角度,尽可能地去搜集挖掘史料,注重复原细节,努力回到历史的现场来探讨词学的转型,包括词学思想和词学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深入探讨,并对所涉及的词作加以适当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