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世文獻與出土文獻的歷時句法研究

傳世文獻與出土文獻的歷時句法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是徐丹多年从事历时句法研究工作的成果。

内容简介

全书由20篇已发表的论文汇集而成。这些论文忠实地反映了作者在各个不同时期对历时句法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书中内容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传世文献的句法研究,其中兼有方言材料的佐证。第二部分集中在出土文献的研究上,尤其是对《战国纵横家书》这一文献的研究。

作者认为,把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对比、互校,对勾勒出历时句法的概貌十分重要,并在这一观点的基础上,做了实践。为同类研究做了很好的范例。

作者简介

作者徐丹,法国索尔蓬大学语言学博士,现为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INALCO)特级教授,法国科学院东亚语言研究所兼职研究人员。2009年10月被选为法兰西大学研究院院士。其研究领域为汉语句法、出土文献、语言类型学和语言接触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一部分 传世文献的句法研究

漢語裏的“在”與“着(著)”

关於汉语里“动词+X+地点词”的句型

从北京话V“着”与西北方言“V的”的平行现象看“的”的来源

從動補結構的形成看語義對句法結構的影響 ——兼談漢語動詞語義及功能的分化

“使”字句的演变——兼谈“使”字的语法化

先秦漢初漢語裏動詞的指向

某些具有[±给与]意义动词的语法化

趋向动词“来/去”与语法化——兼谈“去”的词义转变及其机制

谈“破”——汉语某些动词的类型转变

“是以”“以是”——语法化与词彙化

第二部分 出土文献的句法研究

上古汉语后期否定词“无”代替“亡”

也谈“无”“毋”

某些出土简帛文献里所见的趋向动词“来”和“去”

从《战国纵横家书》看古汉语第一人称代词

從《戰國縱横家書》看西漢時期的稱數表達

從《戰國縱横家書》看西漢初期複數概念的表達

西漢初期的概数表达

從《戰國縱横家書》看古漢語裏的施受同辭

古漢語里的縱向時間表達

《戰國縱横家書》里所見的空間詞及其表達

后记

傳世文獻與出土文獻的歷時句法研究是2018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徐丹。

得书感谢您对《傳世文獻與出土文獻的歷時句法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追求——危祖华与鹤文博 电子书
本书是一本纪念危祖华同志的文集,由其女儿危亚萍、女婿董治平主编,有根据危祖华生前的日记整理,有其学术研究成果,有其子女及生前好友、同事、领导或撰写的怀念性散文、诗歌、书信及悼词等。大学毕业后,放弃省委机关工作机会,不远千里徒步大山,支援山区建设。为振兴鹤峰文化,他从零开始,创办皮影剧团、柳子戏团、鹤峰县博物馆。他长期坚持搜寻县内外历史遗迹、文物遗存,悉心保护革命旧址、遗址,为鹤峰县革命老苏区的认定
新出土中古有关胡族文物研究(九色鹿) 电子书
本书是周伟洲自21世纪以来公开发表的有关新出土的中国中古时期胡族文物进行研究的13篇论文,其中有8篇是对胡人墓志的考释。
殷墟出土骨角牙蚌器 电子书
自1928年迄今,殷墟科学考古发掘已有九十年的历程。其间积累了大量的考古材料,包括数量庞大的骨、角、牙、蚌器。本书共选取200余幅照片,分门别类,并配以详细的文字说明。所选器物或为制作精美、工艺精湛的礼仪性用品,或为形态多样、功能齐备的武器,或为看似普通却实用性强的工具,还特别选取了骨器制作工具,此外还有少量甲骨、动物遗存标本等。借此,希望能较为全面地反映殷墟骨、角、牙、蚌器制作和使用的面貌,以及
海派中医内科丁甘仁流派系列丛书——黄文东学术经验集 电子书
黄文东14岁即考入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受业于丁甘仁门下。民国20年,应母校校长丁济万之邀,返校任教务长,主讲《本草》、《伤寒论》、《金匮要略》、《名著选辑》及中医妇、儿科学等课程。1978年任上海中医学院院长。本书上篇介绍黄文东生平史略,中篇讲述其学术思想、临证经验与用药特色、验方,下篇选述经典医案、医论
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女性研究 电子书
首次研究19世纪英国中产女性家庭社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