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礼乐哲学思想研究

朱熹礼乐哲学思想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从礼乐形上学对朱子礼学的哲学体系做了较为系统的诠释与建构。

内容简介

本书稿已获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立项。该书从礼理会通的角度,将经学研究与哲学研究结合起来,并提炼出“礼乐哲学”这一新的学术概念。该书指出,礼、理是朱熹思想的两个基本面向,礼学是其理学下学实践的基础,理学是其礼学的形上依据,二者相融互补,使得朱熹的思想世界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都显得丰满而自洽。与此同时,朱熹的礼乐哲学思想也具有充分的现实价值。

作者简介

作者冯兵,重庆奉节人,哲学博士,国立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儒学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孔孟学刊》副主编,国家一级学会“朱子学会”理事,全国名山名川名观学术委员会高级顾问。毕业于厦门大学哲学系(2010),曾赴台湾“中央”研究院文哲所访学(2015—2016),主要从事儒家礼乐哲学以及传统礼乐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应用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社科重大攻关项目子课题各1项,福建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贵州省社科规划国学单列课题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及一般项目、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等数项。在《哲学研究》《哲学与文化》(A&HCI)《哲学动态》《中国哲学史》《学术月刊》《光明日报》等海内外权威及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1部。曾获得过福建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全国联校教育社科医学论文奖以及厦门市优秀社科成果奖。先后入选福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华侨大学百名优秀学者成长计划等人才项目。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自序

导论

第一章 礼乐与“礼乐哲学”

第一节 礼乐的起源

第二节 礼乐的人文升华

第三节 “礼乐哲学”的基本内涵

小结

第二章 朱熹礼乐哲学思想的背景

第一节 社会文化背景

第二节 学术思想背景

小结

第三章 朱熹的礼乐形上学

第一节 礼乐理气论

第二节 礼乐鬼神论

第三节 礼乐文质论

小结

第四章 朱熹的礼乐价值论

第一节 “仁”

第二节 “敬”与“和”

第三节 “义”与“利”

小结

第五章 朱熹的礼乐实践观

第一节 礼乐的传承与修订

第二节 礼乐日常生活实践观

第三节 礼乐政治实践观

小结

第六章 朱熹礼乐哲学思想的特征

第一节 朱熹礼乐哲学经典诠释的特征

第二节 朱熹礼乐哲学思想的义理特征

小结

第七章 朱熹礼乐哲学思想的现代价值

第一节 朱熹礼乐哲学思想的现代价值转换何以可能

第二节 传统礼乐实践原则的现代启示

第三节 社会道德价值体系建设的启示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朱熹礼乐哲学思想研究是2019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冯兵。

得书感谢您对《朱熹礼乐哲学思想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戴震哲学思想新探:以戴震为中心的乾嘉学术及其现代性研究 电子书
本书汇集国内哲学研究领域关于“戴震哲学思想”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科琴分析哲学思想研究.英国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丛书 电子书
本书是对英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加文·科琴分析哲学思想的介绍。加文·科琴试图把英国分析哲学的传统资源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相结合,从分析主义的视角出发,对马克思的实践思想、科学理论、革命策略以及社会主义的价值诉求等进行了细致的解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种整体论的实践哲学思想,强调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唯物论、辩证法和实践论的基本特征,最终形成了一种极具英国特色的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和技术哲学思
吉登斯社会哲学思想研究.英国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丛书 电子书
本书主要是对英国新左派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的社会哲学思想的解读。吉登斯通过对马克思、韦伯和涂尔干等社会哲学思想的梳理,结合当代欧洲社会的历史发展与变迁,以商品化的资本主义社会、极权主义的现代化政治和现代性的民主制度的批判为切入点,试图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关联起来,形成了一种总体化的社会哲学思想。
景观社会中的“异轨”与突围 ——居伊·德波哲学思想研究 电子书
居伊·德波,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中许多学者挥之不去的思想他者。德波的美学政治实践、情境主义国际与1968年左翼运动、景观社会批判、综合景观理论等,都成为了这批在1968年左翼运动中成长起来的学者不断回溯的主题。然而,在我们过往关于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的过于聚焦化的研究中,而对其景观社会理论也由于缺少思想史谱系的回溯,而被视为是从天而降的作品,全景式的德波思想形象恰恰被遮蔽了。因此,本书正是要从德波所
牟宗三的政治哲学思想与治理智慧 电子书
本书探讨了牟宗三的政治哲学及其后的超越根据和人性基础,及道德的形上学和立体的主体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牟宗三政治哲学思想在公共治理方面所提供的哲学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