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礼乐户研究

中国礼乐户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为“礼俗之间-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丛书”系列之一,以中国封建社会国家礼乐的一个特殊承应群体“礼乐户”为研究对象,是首部较为全面研究中国礼乐户的正式出版著作。

内容简介

全书共四章,分别梳理了礼乐户自萌发到解体的历史,分析了该群体的"非贱民"特征、职能与承载之太常雅乐,以及管理、分布及影响。礼乐户是一个特殊的用乐承应群体,承载特定的礼乐类型。研究中国礼乐户,明确其主要特征,有助于全面认知礼乐户所处历史阶段的中国音乐文化。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编辑委员会

总序

绪论

一、“礼乐户”萌发之前

二、封建国家“户”的划分与乐人群体的分立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礼乐户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 礼乐户的萌发——北宋后期的生员奏大乐

一、生员奏大乐的前期准备与实际应用

二、生员奏大乐的历史影响

第二节 礼乐户的雏形——金代的太常礼乐人

一、太常礼乐人与金代乐人群体内部的初步分立

二、分离、分立的局限与“礼乐户”的雏形

第三节 礼乐户的确立——元代的太常礼乐户与东平

一、金代太常雅乐的解体

二、元代太常雅乐的建设与东平的太常礼乐户

三、元代地方一级礼乐户的形成

第四节 乐舞生——明清两代的礼乐户

一、明代乐舞生的建置

二、清代乐舞生的建置

第五节 礼乐户的解体

一、封建政体的覆亡与礼乐户的解体

二、20世纪上半期前礼乐户编制的局部遗存

第二章 礼乐户的群体构成

第一节 元代礼乐户的“非贱民”身份

一、儒户与元代太常礼乐户的社会身份

二、元代太常礼乐户所受优遇及其局限性

三、元代地方一级礼乐户的群体构成

第二节 明代乐舞生人员构成的“礼乐户”特征

一、明代乐舞生的社会身份

二、明代乐舞生的社会待遇

三、羽士与儒者——选用道士乐舞生的动因与存在的矛盾

第三节 “改羽为民”与清代的乐舞生

一、清代乐舞生的身份特征

二、清代乐舞生的社会待遇

第四节 明、清两代乐舞生社会处境辩证谈

一、备受优遇的明、清两代乐舞生

二、明、清两代乐舞生所受优遇的局限性

第三章 礼乐户承载的太常雅乐

第一节 概述

一、礼乐溯源与分类

二、太常雅乐的乐调、乐悬舞佾与记谱形式

第二节 元、明、清时期祭坛上的太常雅乐

一、礼乐户与元代太常雅乐

二、明代乐舞生与太常雅乐

三、清代乐舞生与太常雅乐

第三节 礼乐户与祭孔雅乐的上下相通

一、继承前朝的元代祭孔雅乐

二、删繁就简的明代祭孔雅乐

三、清代祭孔雅乐的“改版”与推行

第四章 礼乐户与封建国家礼乐教化的推行

第一节 国家制度的维系与局限

一、礼乐户与中央用乐管理机构

二、地方一级礼乐户的管理

三、制度维系作用的局限

第二节 礼乐户的分布与礼乐教化的推广

一、元代中期以来礼乐户分布范围的拓展

二、礼乐户与礼乐相彰的文化传统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中国礼乐户研究是2019年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作者张咏春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礼乐户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 电子书
政治思想史和社会文化史结合的上乘之作,全面呈现“中华民族”这一重要观念的历史之旅,深刻揭示近代中国的民族认同与国家命运。
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研究导论 电子书
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拥有四五千年连续不断的文明发展史的国家,文化积累之丰富,传统价值观念之持久稳定,都是世界文明史上少见的。本书研究近代文化转型,即自晚清以来中国文化从中古的、与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相适应的文化,转变到近现代的、与基于人民自治的民主制度相适应的现代文化,这个过程至今仍在继续。书中比较清晰地描绘出近代文化转型的基本轨迹,揭示出此次转型的外在条件及其内在机制,具有较高学术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与舞蹈创作研究 电子书
本书写中国舞蹈的基本概述和中国传统文化与舞蹈的整体概说,将细致的讲解中国传统文化对舞蹈创作的影响,包括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国传统宗教与祭祀文化、中国传统礼仪教化、中国传统习俗、日常生活场景、中国传统服饰、中国传统文学、中国传统音乐、中国传统戏曲的概述和其与舞蹈创作之前的关系。目的在于让读者在了解中国各方面传统文化同时,也能相应地了解到由此诞生的舞蹈体系的来龙去脉,探讨了中国传统舞蹈的当代传承与发展
解字说文:中国历史文选研究 电子书
本书选取了中国历史文选研究领域的若干重要论文,对这一学科的研究进展、热点专题与最新成果进行了阐释。
近代中国宗教文化史研究(上、下) 电子书
近代中国宗教文化互动融合研究,具重要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