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法理学研究必备读物。案例与理论相结合,系统全面深入细致。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在厘清法理学学科的基本性质和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对法律教义学和法律社会学的理论作出溯源式的阐述。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典型事件和司法案例,对如何运用法律教义学和法律社会学的经典理论和方法,作出深入细致的分析。
本书尽管以法律教义学和法律社会学的理论和案例为核心,但是我们的立足点并不仅仅止于法律教义学和法律社会学,而是试图通过正本清源的工作,为中国统一法理学的发展作出一些奠基性的工作,为法律学子提供更为精准的分析中国现实的工具。
作者简介
主编资琳,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理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理论法学系主任。在法学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个人专著3部、译著1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编委会
前言
第一章 法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第一节 学科性质
一、法理学的学科定位
二、法理学的学科特征
三、法理学的知识属性
四、总结
第二节 研究对象
一、自然法学派的研究对象
二、分析实证法学派的研究对象
三、社会法学派的研究对象
四、总结:作为研究对象的法理
第三节 实践功能
一、法理学实践功能的类型
二、法理学与部门法的关系
三、法理在司法实践中的功能
四、总结
第二章 我国法理学研究的新兴范式:法律教义学与法律社会学之争
第一节 我国法理学研究范式的发展轨迹
一、范式的含义之辩
二、研究范式的转换
第二节 法律教义学和法律社会学研究的兴起
一、概念界定
二、研究成果
三、争论的爆发
第三节 法律教义学与法律社会学的争论焦点
一、立场之争
二、方法论之争
三、思维之争
四、教育论之争
五、总结与反思
第三章 法律教义学方法的传统理论
第一节 法律解释
一、法律解释的概念
二、法律解释的方法构成
三、法律解释方法的实例展示
第二节 法律续造
一、法律续造的理论脉络
二、法律续造的方法构成
三、法律续造方法的实例展示
第四章 法律教义学方法的延伸:法律论证
第一节 法律论证的理论脉络与方法构成
一、法律论证的概念
二、法律论证的理论脉络
三、法律论证的方法构成
第二节 法律论证的广义扩充:事实论证
一、案件事实论证的概念
二、案件事实论证的修辞与法律叙事方法
第三节 判例法制度及案例指导制度下的法律论证
一、判决理由决定判例制度法律推理构成类型
二、判例制度的法律推理构成Ⅰ:归纳推理
三、判例制度的法律推理构成Ⅱ和Ⅲ: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
四、与案例指导制度法律推理构成类型比较
五、实例展示:案例指导制度下的法律论证
第五章 古典法律社会学的理论旨趣
第一节 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与法律秩序
一、问题与展开
二、法律的性质:物质制约与阶级意志
三、法律的演进: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考察
四、总结
第二节 涂尔干:有机团结与社会整合理论
一、问题与展开
二、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
三、失范的社会分工
四、法律:社会凝聚力的外在事实
五、总结:涂尔干对法律社会学的贡献
第三节 韦伯:资本主义的精神与法律理性的统治
一、问题与展开
二、现代资本主义及其精神
三、支配的类型
四、法律的理性化
五、总结:韦伯对法律社会学的贡献
第六章 法律社会学现代发展的理论奠基
第一节 帕森斯:社会行动与结构功能
一、问题与展开
二、秩序的生成:社会行动理论
三、社会的维系:社会系统理论
四、总结
第二节 卢曼:法律功能与法律系统
一、问题与展开
二、法律的演进:复杂性增长与法的实证化
三、法律的运作:规范封闭性与认知开放性
四、总结
第七章 我国疑难案例裁判的法律教义学反思
第一节 疑难案例司法裁判的法理基础
一、疑难案件裁判的司法哲学
二、我国疑难案件的内涵
三、我国疑难案件的分类
第二节 事实疑难案件中事实的认定
一、事实认定的方法
二、疑难事实认定中演绎推理的运用
第三节 法律疑难案件的裁判
一、法律疑难案件中的原则裁判模式
二、法律原则的指引性适用
三、法律原则的补充性适用
四、法律原则的创设性适用
第四节 社会评价疑难案例的裁判
一、社会评价疑难案件的裁判模式
二、复合性疑难案件
三、背景因素干扰司法之案件
四、正义观冲突之案件
第八章 我国合同法理体系的法律教义学分析
第一节 作为理论来源的合同法理
一、道义论合同理论和目的论合同理论的对立与融合
二、我国学者的理论言说:温和道义论下的多元价值
第二节 作为基本原则的合同法理
一、合同自由的优先性
二、合同公平的制衡性
三、合同效率的附属性
第三节 作为法律教义的合同法理
一、合同法教义的形成:以显失公平规则为例
二、合同法教义的功能
第九章 我国本土制度的法律社会学解释
第一节 土地制度改革与基层治理创新
一、解释论与实践论的分歧
二、解决土地纠纷的实际规则
三、土地共识与多元规则的博弈
四、合同规则的困境及运行的可能选择
第二节 信访制度的法治化
一、信访研究的代表性理论
二、信访制度的功能分析
三、信访制度的实践困境
四、信访制度法治化的困境
五、信访制度法治化的方向
第三节 基层执法的实践形态及法治化路径
一、基层执法的典型理论
二、禁止暴力执法
三、柔性执法时有发生
四、执法冲突的原因分析
五、基层执法法治化的具体路径
法理、文本与案例是2020年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作者资琳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法理、文本与案例》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