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书籍之路共四册)

新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书籍之路共四册)

免费查看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通过剖析中日交流的生动实例,阐释了中国文化的海外影响力和辐射力。

内容简介

《新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书籍之路 共四册)》包括《两宋时期汉籍东传日本述》《中日汉籍关系论考》《隋唐中日书籍交流史》《孔子在日本》。

《两宋时期汉籍东传日本述》:本书梳理了日本正仓院文书、天皇宸记、平安时期公家日记这三大史料群中所见汉籍书录,根据一手资料忠实地还原出日本古代文人接受中国汉籍文化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脉络。总括各种日藏旧钞本及宋刊本《文选》与《白氏文集》,以这两部重要汉籍在古代日本的阅读传播为研究个案,对东亚汉文化圈中钞刊转换时期所出现的种种现象予以了详细的考察。

《中日汉籍关系论考》:本书通过剖析中日汉籍交流的生动实例,探明“书籍之路”的内涵与外延,考察汉籍传播异国他乡的途径与方式,梳理汉籍在东亚诸国本土化过程中的化用与变异,阐释中国文化的海外影响力和辐射力。

《隋唐中日书籍交流史》:本书依据“书籍之路”理论,从多元的视角,以丰富的案例,构建中日文化交流的独特模式。全书共分10章,既从宏观上探讨“书籍之路”理论及其文明意蕴,又聚焦圣德太子、淡海三船、鉴真、圆仁、圆载等进行个案研究,发掘他们在中日书籍交流史上的相关史事。此外,本书还对日本入唐求书的举国体制及运作机制、古代书籍流通与国际货币的关系等进行了深度研究。

《孔子在日本》:本书从两个侧面对日本历史上的孔子形象进行研究。一是作为信仰对象的孔子,具体探讨日本孔庙、孔子像及孔子祭典的时代变迁;二是作为认识对象、言说对象的孔子,主要探讨古代诗歌、中世佛教故事集、近世不同学派学说及近代文学中出现的孔子。本书试图通过“孔子”这样一个文化符号来更加综合地把握儒家文化在日本社会各阶层、各时代的不同特征;通过叙述日本人接受、崇拜孔子到讽喻、重构、利用孔子的历史过程,更加具象、立体地揭示儒学在日本的发展轨迹。

章节目录

两宋时期汉籍东传日本论述稿

版权信息

总序

导论 王朝公权之威严象征——略谈日本中世汉籍的一个重要特性

第一章 《文选》与《白氏文集》——对东亚古代汉籍流变史的一个考察

一 经典的形成:日本古代学术史上《文选》及李善注的尊崇地位

二 经典的交替:从《文选》到《白氏文集》

第二章 日藏旧钞本鉴定方法略说——以《文选》与《白氏文集》为例

一 日本古代笔墨纸砚生产简史

二 日本旧钞本之制作方法及装帧形态

三 旧钞本之本文鉴读方法述略

第三章 从钞本到刊本——试论旧钞本及东传宋刊本《白氏文集》校语研究之典范意义

一 钞刊转换时期之文集编纂所呈现的诸问题:以《白氏文集》为例

二 钞刊转换时期出现的作品计数问题

第四章 《文选集注》李善表卷之复原及作者问题再考——以旧钞本《文选表注》为中心

一 现存《御注文选表解》诸钞本之关系及其底本考

二 《文选集注》卷头所收李善注表之再复原

三 从复原的李善注表再看《文选集注》的编者问题

第五章 三善为康撰《经史历》之文献价值叙略——兼论唐末五代大规模刻书之可能性

一 《经史历·书史卷数》所录“唐摺本”汉籍目录之整理

二 略谈唐末五代时期大规模刻书之可能性

三 《经史历·书史卷数》所录“唐摺本”汉籍之属性

第六章 萧统《文选》文体分类及其文体观考论——以《二中历》所收古本《文选》目录为中心

一 《经史历》所录古本《文选》目录考

二 从《经史历》之记载来看钞刊《文选》文体分类之变迁

三 尊“骚”:萧统编纂《文选》的一大出发点

四 “歌”体之再建:凸显南朝宫廷音乐的独自源流

第七章 再论唐末五代大规模刻书之可能性——以《二中历》所存《文选篇目》为例

一 平安时代大学寮汉学流变简史

二 二手史料之陷阱及对原始文献的正确解读

三 《书史目录》所录“唐摺本”汉籍属性再考:以《文选》为个案

第八章 镰仓幕府时期刻本东传日本综考——兼论金泽文库创建之经纬

一 两宋时期刻本鲜传日本考

二 “天下之图府”:金泽文库之创建经纬考

三 金泽文库大规模入藏宋刻本时期考

四 “幕府文库”:再谈金泽文库之公家属性

第九章 藏书与读书——平安时期日本皇家及公卿汉籍读书史料汇编稿

一 正仓院古文书所见汉籍书录史料编年集成稿

二 历代天皇宸记所见汉籍书录史料编年集成稿

三 平安时期公家日记所见汉籍书录史料编年集成稿

后记

中日汉籍关系论考

版权信息

总序

序文

前言 本书的研究视角和内容构成

一、研究视角

二、内容构成

第一章 大津皇子《临终一绝》与陈后主《临行诗》——以与江为《临刑诗》的关联为中心

一 大津皇子的不幸与《临终一绝》

二 陈后主《临行诗》及其问题点

三 江为《临刑诗》

四 陈后主、江总与江为

第二章 陈后主《临行诗》东传日本及其受容——以大津皇子《临终一绝》溯源为中心

一 陈后主《临行诗》与智光、吉藏

二 慧灌、福亮与道慈

三 智藏、吉藏与嘉祥寺

四 智光、安澄与“如有传云”

五 智藏、大津皇子与淡海三船

第三章 古代日本对魏徵《时务策》的受容与变容——以“魏徵时务策”木简为线索

一 魏徵《时务策》的卷数与构成

二 魏徵《时务策》传入日本及其佚文

三 古代日本对魏徵《时务策》的受容与变容

第四章 东传日本的《魏文贞故事》

一 魏徵的言行录与编者

二 《魏文贞公故事》与《魏郑公谏录》

三 东传日本的《魏文贞故事》及其佚文

第五章 《兔园策府》的成书、内容及东传日本

一 《杜嗣先墓志》的相关记载

二 《兔园策府》的成书年代

三 《兔园策府》的内容与传承衍变

四 《兔园策府》东传日本及其受容

第六章 《白氏文集》的成书经过与寺院奉纳

一 白居易的文集编纂与寺院奉纳

二 《白氏文集》七十卷本的编纂

三 寺院奉纳本的去向

(一)寺院奉纳的保存意识

(二)东林寺奉纳本的去向

(三)圣善寺奉纳本的去向

(四)南禅院(寺)奉纳本的去向

(五)香山寺奉纳本的去向

第七章 白居易的子孙与《白氏文集》家藏本的去向

一 白居易的子女

二 白居易之侄

三 侄龟郎及其收藏本的去向

四 外孙谈阁童及其收藏本的去向

五 履道里第的变迁及其家藏本的去向

第八章 白居易与杨氏兄弟的交友——兼及《杭越寄和诗集》与《白氏文集》东传日本

一 白居易之妻杨氏一族

二 白居易与杨虞卿、杨汝士的交友——白居易的归隐与“牛党”

三 白居易与杨鲁士的交友——圆仁携归《杭越寄和诗集》

四 白居易与杨汉公的交友——惠萼抄归《白氏文集》

(一)杨汉公的文学才能和任官经历

(二)担任苏州刺史及佛教信仰

第九章 东传日本的《元亨疗马集》及其诸本

一 《元亨疗马集》东传日本

二 《舶载书目》中的《元亨疗马集》目录

三 日本国立公文书馆藏《元亨疗马集》诸版本

四 日本山口大学图书馆藏《元亨疗马集》

第十章 《射诀》东传日本与赴日清人陈采若

一 舶载至日的骑射书籍——《射诀》

二 赴日清人陈采若与骑射术的东传

三 陈采若与赴日清人朱氏兄弟、浙江总督李卫

第十一章 德川日本对中国马术的受容与《对语骥录》

一 日本国立公文书馆藏《马书》与赴日清人

二 马、马具、马艺者与马医师的至日

三 赴日清人问答书与《对语骥录》

第十二章 《古今图书集成》的成书及其东传日本

一 《古今图书集成》的成书

(一)《古今图书集成》的成书与陈梦雷

(二)《古今图书集成》的印本

二 《古今图书集成》东传日本

(一)唐商孙辅斋与《图书集成绘图》东传日本

(二)德川吉宗与《集成》全书的输入

(三)《集成》东传的印本及全套的售价

三 《古今图书集成》的辗转收藏与日本大型类书的编纂

第十三章 “唐船持渡书”与德川吉宗的实学思想

一 江户时代的书籍贸易与禁书制度

二 吉宗对禁书的“解禁”及对“唐船持渡书”的收藏

三 吉宗的实学思想

第十四章 中日年号与文字、汉籍

一 中国的年号与文字

二 日本的年号与文字表记

三 日本的年号与汉籍

第十五章 年号“令和”与日本古典《万叶集》

一 《梅花歌》序文的出典

二 其他热门候选年号

三 作为日本古典(国书)的《万叶集》

四 隐喻的时间——年号

附录一 超越时空的“书籍之路”——中日“书籍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附录二 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的新视角——评葛继勇著《汉诗汉籍的文化交流史》

后记

隋唐中日书籍交流史

版权信息

总序

第一章 从传说到史实

一 徐福赍书说

二 神功掠书说

三 王仁献书说

四 《千字文》之谜

五 博士轮换制

六 佛经与历本

第二章 从“丝路”到“书路”

一 丝绸之路

二 “羊毛树”传说

三 从沙漠到海洋

四 东亚的“养蚕之道”

五 “海上丝路博物馆”探秘

六 周作人的“优孟衣冠”论

七 日本遣使唐朝之目的

第三章 从布帛到黄金

一 遣隋使“买求书籍”

二 《白氏文集》的买卖

三 张□和“金贝”

四 新罗的“买书银”

五 陆奥黄金的幻想

六 黄金来自他国

七 产金地的盛衰

八 朝贡品和回赐品

九 遣唐使携带的货币

十 从布帛到黄金

第四章 8世纪的“书籍之路”

一 四通文书

二 不可思议的写经数

三 《奉写一切经所解》

四 石田茂作的解读

五 二通“可请”书目

六 《未写经律论集目录》

七 奈良时代的入唐求书体制

第五章 东亚佛书之环流——以“三经义疏”为例

一 “三经义疏”成书经纬

二 《法华义疏》流播传说

三 《维摩诘经》残卷之谜

(一)“始兴中”

(二)“慧师聪”

(三)“观勒”

(四)“经藏法兴寺”

(五)“定居元年”

(六)“辛未”

(七)“上宫厩户写”

四 从《胜鬘经》到《胜鬘经义疏》

五 《胜鬘经义疏》之西传

六 明空与《胜鬘经疏义私钞》

七 《胜鬘经疏义私钞》之传本

八 《胜鬘经疏义私钞》之写本

第六章 唐历在东亚的传播

一 日本近代的“改历”风波

二 “正朔本乎夏时”

三 中国历法源流

四 唐历东传之轨迹

五 从百济到日本

六 《仪凤历》之谜

第七章 淡海三船与中日诗文交流

一 《续日本纪》的《卒传》

二 《日本高僧传要文抄》引录《淡海居士传》

三 《龙论钞》引录《淡海居士传》

四 《释摩诃衍论》伪书风波

五 《怀风藻》成书经纬

六 《大乘起信论注》与《唐大和上东征传》

七 淡海三船与新罗使者的诗文交谊

第八章 佚存日本的唐人诗集《杂抄》考释

一 日本皇室珍藏

二 篇名与作者

三 伏见宫旧藏与世尊寺流

四 成书年代与编者国籍

(一)《杂抄》的成书年代

(二)编者的国籍

五 《杂抄》与《新撰类林抄》

第九章 最后一次遣唐使的特殊使命

一 从最澄到圆澄

二 从圆仁到圆载

三 关于《维蠲书状》

四 疑问与唐决

五 “经论疏义三十本”

六 国清寺日本新堂

七 新出《金光明经》写经

第十章 古代东亚的“书籍之路”

一 东亚的书籍流通

二 从百济到日本

三 遣隋唐使的使命

四 留学生与留学僧

五 书籍东传的渠道

(一)唐政府的赐予

(二)私人的馈赠

(三)赴日唐人的随身携带

(四)中国商船的舶载

(五)渤海、新罗的赴日使节及商人携带

六 汉文书籍的环流

(一)圣德太子的《三经义疏》

(二)最澄的送至唐朝的书籍

(三)淡海三船的《大乘起信论注》

(四)石上宅嗣的《三藏赞颂》

(五)最澄的《显戒论》

孔子在日本

版权信息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日本的孔庙

第一节 日本最古老的孔庙:大学寮庙堂

第二节 中世武士与僧侣的孔庙

第三节 近世孔庙的繁荣

第四节 近现代的孔庙

第二章 可视化的孔子:日本的孔子像

第一节 近世以前的孔子像

第二节 汤岛圣堂的孔子像

第三节 多久圣庙、闲谷学校的衮冕孔子像

第四节 像与木主的问题

第三章 日本的祭孔仪式:释奠、释菜仪节

第一节 释奠、释菜的传入与名称

第二节 古代的仪节:《延喜式》的释奠

第三节 近世前期林家塾对释菜仪节的摸索——以《沧州精舍释菜仪》为起点

第四节 近世中后期汤岛圣堂的释奠仪节——从参照明代释奠到回归《延喜式》

第四章 祭孔仪式的日本化

第一节 祭品:不供肉食

第二节 祭祀对象:与孔子同祀的日本人、日本神

第三节 祭祀方式:神道式的祭孔仪式

第四节 伴随祭祀的文学活动:对讲经、作诗的重视

第五章 古代日本的孔子认识

第一节 平安贵族的孔子崇拜——以菅原道真的释奠诗为中心

第二节 中世的孔子形象——以《今昔物语集》为中心

第六章 近世学者的孔子观

第一节 孔子的神秘化:林家的孔子观

第二节 是王是师:暗斋学派的孔子观

第三节 孔子与先王:徂徕学派的孔子观

第四节 “神儒”与“文武”:水户学派、皇学派的孔子观

第五节 “孔子乃贤人”:国学派的孔子观

第七章 井上靖《孔子》与《论语》

第一节 井上靖的历史小说《孔子》

第二节 《孔子》与《论语》

第八章 20世纪日本的孔子研究概观

第一节 近代的孔子研究

第二节 现代的孔子研究

终章 孔子在日本的历史轨迹及文化命运

第一节 日本与孔子

第二节 日本的《论语》

附录

近世日本的祭孔与统治者

一、德川义直与孔庙

二、德川光圀与祭孔

三、德川纲吉的崇儒与兴儒

暗斋学派的圣贤崇拜与祭孔实践

一、暗斋学派的孔子观与“孔子非王”论

二、暗斋学派的道统观与道统式祭祀方式

三、暗斋学派的祭祀观

四、结语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日文文献

论文

图片出处

第一章

第二章

后记

新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书籍之路共四册)是2021年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王勇。

得书感谢您对《新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书籍之路共四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明代文化史 电子书

本书为“中国历代文化史书系”之一种,讲述了明代的文化史。书中从明代时期的文化专制、多层文化特征、教育与考试制度、学术流派与宗教、文学艺术、文化遗产等方面展现了明代的文化特征及其...
少年读史记:帝王之路 电子书

史学、文学、哲学、国学一次到位,台湾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嘉骅倾力打造更适合孩子阅读的《史记》!
德国文化史 电子书

本书为“国别文化史书系”之一种,讲述了德国的文化史。书中从中世纪的德国文化、德国近代文化、巴洛克时代的德国文化、启蒙运动时期的德国文化、魏玛古典文学时期的文化等方面全面展示了德...
改革之路:我们的四十年 电子书

一部当代中国经济改革简史。回顾四十年改革得失利弊,可以清楚地看到,唯有继续推进改革,才是中国保持强劲发展的关键。
新世界史(第一辑) 电子书

本辑以“什么是世界史:跨越国界的思考”为主题展开讨论。
新世界史(第二辑) 电子书

本辑以“古代世界的生成和成长”为主题展开讨论。
不可不知的匈牙利史 电子书

回望匈牙利的历史变迁,带你领略游牧民族的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