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了萧军的文学思想和启蒙思想。
内容简介
1948年发生在哈尔滨的“《文化报》事件”,不仅彻底扭转了萧军的人生轨迹,也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产生了非同小可的影响。本书从思想史角度入手,综合运用传播学、政治学、革命心理学等理论,通过对抗战胜利后东北地区文学批评语境的还原,以《文化报》的文本为基础,深度、完整、细致地探究了“《文化报》事件”的前因后果。“《文化报》事件”见证了东北新文化秩序建构的全过程,是后来全国性文化批判斗争的前奏。正是在这场文学与政治风暴中,萧军展示了他“新英雄主义”的抗争精神和独立自主的知识分子品质。他忠于自己的品性,热爱“五四”以来的启蒙事业,直面风暴奏响了一曲人生悲歌。
作者简介
作者宋喜坤,1971年生,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文学博士、文艺学博士后。现为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小说研究、东北作家群研究。主持省级课题、教育厅课题、博士后课题、校级科研课题8项,出版《美学》(编著)、《萧军研究论集》(合著),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序 关于《萧军和哈尔滨〈文化报〉》的话
引言 白云原自一身轻
第一章 萧军及其新英雄主义思想
第一节 新英雄主义含义、表现及成因
第二节 新英雄主义的理论构建过程
第三节 新英雄主义与萧军的文学创作
第四节 新英雄主义的时代反思
第二章 萧军与东北新启蒙运动
第一节 启蒙精神的原始构建与正本清源:五四启蒙和新启蒙
第二节 启蒙精神的隔代传承:新启蒙运动在东北
第三节 东北新文化运动的急先锋:萧军及其新启蒙实践
第四节 继承与扬弃:新启蒙实践的文化哲学思辨
第三章 《文化报》的新启蒙文学实践
第一节 民间立场的文化突围:《文化报》新启蒙文学的生成和传播
第二节 两种启蒙的和谐共存:《文化报》的“双轨道”新启蒙实践
第三节 战斗杂文的文体选择:萧军在《文化报》上的文学创作
第四节 力求自然 崇尚真善美:《文化报》新启蒙文学的美学思想及其文学贡献
第四章 《文化报》和《生活报》的论争
第一节 不和谐的前奏:东北解放区的另类文学论争
第二节 边缘与主流的对话:由“王通”引发的萁荳之争
第三节 隐性霸权的恶果:没有“结局”的结局
第四节 不应再有的续曲:萧军思想再批判
第五章 “《文化报》事件”引发的思考
第一节 一体化的文学构架:延安文学对东北地域文学的改造
第二节 统一知识分子思想:党对东北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改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化报》目录索引(部分)
附录二 《文化报》萧军作品目录索引
后记
萧军和哈尔滨文化报是2015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宋喜坤。
得书感谢您对《萧军和哈尔滨文化报》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