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之镜:两性的真爱

关系之镜:两性的真爱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克里希那穆提被美国《时代周刊》称为“20世纪伟大的五大圣者之一”。他一生在印度和西方世界传播他的精神智慧。别人要加给他上师的尊位,他都一直拒绝。他的思想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但是他坚持宣布自己不是宗教专家。他的教诲,主旨在于:要从根本改变社会与人生,必须先改变个人自我的意识。

作者简介

  克里希那穆提,享誉世界的心灵导师,美国《时代周刊》称之为“20世纪最伟大的五大圣者之一”。他生于印度,少年时期开始专门的灵性修炼,以后成为彻悟的智者。他一生致力于引导人们认识自我,用自性的光明照亮自己,解放自己。他一生的教诲皆在帮助人类从恐惧和无明中解脱,体悟慈悲与至乐的境界。他的著述是由空性流露的文字和讲话集结而成,已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在世界上留下广泛深远的影响。

章节目录

引言

像两个朋友般谈心

第1章 生命是存在于关系中的运动关系是爱的基础/关系是一面镜子,我们从中可以看到真实的自己/人与人彼此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在关系中,我们需极富敏感,不断学习。

第2章 形象的制造机制

两个形象间怎么会有情感或爱恋呢?/为什么我们会对自己怀有一种形象?/建立正确的关系意味着要消除形象/如果我没有全神贯注,那么念想便会悄然越上,创造出形象。

第3章 明悟快感和欲望

我们的心灵一直在追随着快感的步伐/快感是念想对感知的延续和培养/了悟欲望就是无选择地意识到它的活动过程/欲望的根源是什么?/并不是说你不能有欲望,只是要你用心观察时不要加入心念对事物的描述/像奴隶般臣服于某物,背后都隐藏着欲望,而且努力从一种模式中摆脱的行为同样意味着欲望/不去理会欲望,任其商飞或枯萎/爱、欲望、热情其实是同一件事。你破坏了其中的一个,就等于破坏了另外两个。

第4章 为什么性会变成一种问题?

性行为本身并不是问题,只是对性的念想制造了问题/只要有爱,性便不是问题/如果一个人有爱,即便有性需要。他也是贞洁的/在爱的前提下,性行为会有不同的意义。

第5章 关于纯贞

以守贞的方法来达到自由,得到真理,其实是对真理的一种否定/一个被规制,被压抑的内心不会懂得什么是爱/那些想要压抑、控制、否定自己欲望的努力都会扭曲你的心灵/如果我的性生活毫无秩序,那么我生活的其他层面也会毫无秩序/如果我们看到整幅画面,那么爱、性和纯贞其实是同一种东西。

第6章 关于婚姻

一个人必须明白怎样与他人住在一起/如果你爱你妻子,就不要控制她/婚姻作为一种习惯,一种对惯有快感的培养方式,其实是一个导致堕落的因素/个体以分隔状态存在是我们的一种错觉?/你能够爱上某人而又不会陷入占有的关系之中吗?

第7章 什么是爱?

我能不能摆脱妒忌和依赖呢?/孤独迫使我逃避/思想能否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孤独感是由思想产生的/有依赖就没有爱/通过对“非爱”的排除便可得到爱。

第8章 关系中的爱

关系中爱的存在是一种净化过程/思考不会带来爱/爱是永恒的吗?/当我们了解了自身全部的运作过程,爱便会出现/只有在关系中你才会如花般盛开/我意识到自己爱的那一刻。自我活动就出现,爱便随之消逝/如果没有思想,心灵能找到爱吗?

第9章 关系意味着无“我”

关系中思想的位置何在?/念想要求继续这种快感/关系存在于现时之中/关系只有在一个人完全抛弃自己的时候才能存在/你曾真正地抛开过“自我”吗?

关系之镜:两性的真爱是2010年由九州出版社出版,作者[印]克里希那穆提。

得书感谢您对《关系之镜:两性的真爱》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建立新道家之尝试:从老子出发 电子书
本书从生存哲学维度诠释老子哲学,从道的高度借读生命存在,以建构新道家哲学。具体包括生命的本原、生命的本质、生命之路、生命之间、生命的超越、生命的归宿等内容。
王阳明佛教观研究:“同异”与“是非”之辨 电子书
王学不是“阳儒阴释”,而是儒学的一种新形态;它与佛教禅宗相似或相同是因为两者都把“道”内在化了。同时,它也不是“儒体佛用”,确切地说,它是“儒因佛缘”,即它是在“成为圣人”这一儒学的动因中生发出来的,佛教因素在其形成过程中只是起了助缘的作用;经过改造的佛教因素成为王学的有机成分,但不是核心要素。
在观念与思想之间:论先秦义范畴之生成 电子书
一个”义“字,构成了中华民族怎样的文化基因?
中庸原论:儒家情感形上学之创发与潜变 电子书
本书系统论证了儒学内化发展中的《中庸》哲学思想。本书认为,孔子的心性之学包括两个部分,即“心学”与“情学”。儒学内化就是道德情感与良知之心内化为天命之性,成为道德实践的内在本体和形上根据。宋明时期,孔子的“心学”得到充分发展,朱子是孔子“心学”之认知派,陆王是孔子“心学”之良知派,孔子的“情学”却隐而不彰。直到明末,刘蕺山才重新认识到道德情感的重要地位,并在一定程度上复归了思孟学派心性隋为一的义理
健康中国行之健康科普知识进农村丛书——儿童心理疏导 电子书
《健康中国行之健康科普知识进农村丛书》包括8册:《儿童心理疏导》、《农村儿童卫生保健》、《儿童常见疾病预防》、《农村妇女卫生保健》、《老人常见病防治》、《老人常见疾病的家庭康复》、《家庭急救知识》、《常见疾病小妙招》,分别从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及家庭急救及常见病的处理方面,进行健康卫生、心理疏导、家庭康复、家庭急救等相关知识的普及,每册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实用性、指导性强,是农民朋友自我卫生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