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诊遵经(中医传世经典诵读本)

望诊遵经(中医传世经典诵读本)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望诊遵经(中医传世经典诵读本)》,诊断学专著,清·汪宏撰于1875年。本书继承《内经》揣外知内的诊法理论,对其望诊理论有所发挥,使之和临床实践相结合。上卷叙述望诊在辨证论治方面的重要性,及其掌握运用的基本原则,并根据“有诸内必形诸外”的理论,结合周身部位、四时、五方、气质等因素,说明气色与疾病的关系;下卷叙述体表各部位的望诊提纲,从眼睑、口、舌、唇、齿、须发、腹背、手足等部位的形容色泽和汗、血、便、溺、痰、月经等的变化情况,通过分析、比较,以辨析病证之表里虚实寒热阴阳,对疾病的顺逆安危做出判断。此外,还叙及行止坐卧和身容意态的望法大纲。书中辨色之精、观形之确,后人鲜有出其右者。全书既有前人论述,又有个人经验,对临床医生具有参考价值。

章节目录

上卷

诊法常以平旦

望色常宜定静

明堂周身部位

明堂六部提纲

面貌分应脏腑

五官分应五脏

五色分应五脏

相气十法提纲

望法阴阳总纲

五色相应提纲

五色主病提纲

部色主病提纲

四时望法相参

四时气色主病

昼夜阴晴相参

五方望法相参

气质望法相参

老少望法相参

居养望法相参

变色望法相参

望色先知平人

色以润泽为本

五色交错合参

五色十法合参

五色六部合参

气色部位合参

气色门户合参

色病宜忌合参

气色声音合参

气色脉象合参

气色病症合参

推广望色大意

主病条目大意

青色主病条目

赤色主病条目

黄色主病条目

白色主病条目

黑色主病条目

主病条目附识

下卷

目分脏腑部位

眼目形容提纲

眼目气色提纲

睑色望法提纲

面目望法相参

眼目形容条目

眼目气色条目

望舌诊法提纲

诊舌形容条目

诊舌气色条目

诊舌苔垢条目

诊舌津液条目

诊口形容提纲

诊口形容条目

诊唇望法提纲

诊唇形容条目

诊唇气色条目

四白望法提纲

牙齿望法提纲

牙齿望法条目

诊鼻望法提纲

诊鼻形容条目

诊耳望法提纲

眼眉望法提纲

髭须望法提纲

发鬓望法提纲

诊头望法提纲

面形分属五脏

面容分属五脏

诊腹望法提纲

诊背望法提纲

诊手望法提纲

诊足望法提纲

亳毛望法提纲

腠理望法提纲

尺肤望法提纲

诊皮望法提纲

诊肉望法提纲

络脉望法提纲

络脉主病提纲

诊筋望法提纲

诊骨望法提纲

瓜甲望法提纲

诊乳望法提纲

脐府望法提纲

肾囊望法提纲

阴茎望法提纲

诊汗望法提纲

诊血望法提纲

诊痰望法提纲

大便望法提纲

诊溺望法提纲

月经诊法提纲

形体周身部位

身形望法提纲

身容望法提纲

形容望法大纲

行止动静提纲

诊坐望法提纲

诊卧望法提纲

身容四法提纲

意态望法提纲

望诊遵经(中医传世经典诵读本)是2016年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作者[清]汪宏。

得书感谢您对《望诊遵经(中医传世经典诵读本)》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望诊心悟 电子书
《黄帝内经》认为:“诸病于内,必形于外”,人的体内有了毛病,一定会在身体表面显现出来。人体的面部、手部、皮肤等是直接暴露在外的部位,其色泽、形态变化最易于通过望诊进行识别。本书结合病案,详细地阐述了中医望诊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具体包括望诊的部位、病变表象、其所对应的体内病灶等,揭示发病的原因及防治方法。重点介绍面诊、眼诊、鼻诊、唇诊、耳诊、手诊、舌诊、皮肤诊以及神态等,通过“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测
中医发展读本 电子书
本书深入研究了中医发展历史,分析了中医成功进步的经验和曾经遭受挫折的历史原因,结合当前国家方针、社会实践和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论述了中医发展的规划和前景及发展注意事项,对中医药院校学生和中医工作者坚定发展信念有一定作用,是较好的岗前培训用书。
中医经典词典 电子书
本书字词选择《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宋本《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和《神农本草经》4书。正文按照字目、注音、释义、书证(每一词目均出1~3条经典著作语证)等顺序依次编排。中医经典著作确立了中医理论与临床的基本范式,蕴含着中医学的基本思维方法,汇集着中医临床实践经验的结晶,规范着中医学术发展的方向,也是中医学术发展的源头活水。因此,当代中医学人提出“读经典,跟
中医药文化趣味读本 电子书
本书以中医药传统文化为主线,从了解中医药文化、喜欢中医药文化、学习中医药文化、宣传中医药文化等方面,选编部分中医基础知识、逸闻趣事、中医健身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介绍。
解密经典老药传世名方 电子书
名方之所以为名方,首先在于它经过了几百年乃至几千年的临床使用,被证实疗效确切;同时,一首名方的构建更是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医理。名方常常被制成膏、丹、丸、散等不同剂型的成药,在如今各种药店甚至便利店中,都有中医名方成药的销售。本书精选了一批代表性强、使用频率高、应用范围广的名方成药,细心解密每一首名方,从而让更多的人能真正认识名方,更好更准确地去使用名方,在切身体味古人高深医理哲理的意境中,尽享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