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从多种理论视角,系统、全面地研究俄国后现代主义文化、后现代主义小说审美特征。
内容简介
俄国后现代主义文学在短短30年内悄然萌生、迅速崛起和急速消疲的过程,但它填补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文学的空白,折射出特定历史时期人们普遍的自我想象、内在世界的焦虑和欲望,其思想意识和诗学特征也为后来的新俄罗斯文学提供了创作经验。
本书旨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理论,采用编年史手段,对不同时期的俄国后现代主义小说进行梳理和研究,发掘俄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20世纪70年代,“先锋派”作家解构传统,颠覆权威,在作品中抒发被压抑的狂欢。苏联解体后,以马卡宁、佩列文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作家对历史和现实进行反思,逐步回归现实主义传统。此外,纳博科夫的文学思想、美学传统和创作艺术对俄国后现代主义作家产生了或显或隐的影响,多甫拉托夫等以“碎片化”的“本真叙事”手法,展现移民生活中“荒诞的真实”和身份焦虑。
作者简介
作者陈世丹,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带头人,英语系主任,英美文学、西方文论研究方向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英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完成和在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在研中国人民大学重大规划项目1项“西方后现代主义小说总论”(16XNLG01)。出版学术专著11部;主编教材6部。发表国家核心期刊学术论文70多篇。王祖友,博士,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是美国文学和文学翻译。出版专著4部,曾在《外国文学》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过论文86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21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总绪论 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小说
一、后现代主义的核心观念
二、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审美特征
第一章 普希金被拉下神坛:俄国早期的后现代主义文学
一、解构经典:安德烈·比托夫的《普希金之家》
二、西尼亚夫斯基和《和普希金一起散步》
三、被压抑的狂欢:叶罗费耶夫和《从莫斯科到佩图什基》
第二章 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勃兴
一、佩列文和“反乌托邦”小说
二、从后现代主义走向后现实主义:论马卡宁的文学创作
第三章 纳博科夫和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
一、纳博科夫和西尼亚夫斯基-捷尔茨
二、纳博科夫和塔吉亚娜·托尔斯泰娅
三、纳博科夫文学创作的虚构性和创造性
四、纳博科夫的创造性阅读和审美狂喜
第四章 荒诞的真实:多甫拉托夫的小说创作
一、享誉域外的俄国后现代主义作家代表
二、《手提箱》里的碎片化记忆
三、本真叙事和荒诞情节下的身份焦虑
结语
后记
俄国后现代主义小说论(西方后现代主义小说总论)是2019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陈世丹。
得书感谢您对《俄国后现代主义小说论(西方后现代主义小说总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