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剑翘复仇案:民国时期公众同情的兴起与影响(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施剑翘复仇案:民国时期公众同情的兴起与影响(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研究了大众传媒时代的道德英雄主义和女性的自我想象。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林郁沁围绕着1935年施剑翘在佛堂射杀军阀孙传芳这一扣人心弦的历史事件,通过对媒体、政治和法律档案的详尽调查,展示了施剑翘设法为父复仇、吸引媒体注意并争取公众同情的策略。

她认为这一事件之所以能引起轰动并激发同情,是因为它与性别规范之论争、法制改革与法外正义孰轻孰重以及国民党政府扩张威权统治等更、大的社会性问题联系了起来。

在这次审判事件中,人们关注的不仅仅是一个年轻妇女的命运,更是“情”能否超越“法治”、挑战民国之政治权威这一更大问题。

作者简介

作者林郁沁,1990年于斯坦福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并分别于1996和2001年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作品《施剑翘复仇案》被美国历史研究学会授予2007年度费正清奖,被评为东亚现代历史研究中的最佳著作。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出版说明

致谢

译者的话

序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导言

公众同情:超越哈贝马斯

公众、消费文化与性别

情的历史及它在上世纪30年代的命运

暴力、正义和情的道德权威

历史和史学研究中的情感:一个全球性的视野

第一章 刺客与复仇:大众传媒时代的道德英雄主义和女性的自我想象

大众媒体的时代

刺客

贪婪的军阀

忠诚的军人和冤屈的父亲

复仇:正义和英雄主义

感情、预谋和故事的讲述方式

结论

第二章 媒体炒作:公共正义与城市大众的同情

小说连载,复仇女子和现代道德的主体性

戏剧与公共正义

结论

第三章 精英们的矛盾态度——对大众和女性化情感的畏惧

礼,情和变化中的社会秩序

私人复仇和国家力量

女性之“情”与男性“理性”的对抗

女性出版物和对英勇的女性美德的同情

结论:精英的焦虑、新女性和媒体时代

第四章 审判——法庭奇观和法治中的道德情操

20世纪的法律:情、礼和改革

法庭、审判和新公众

辩护律师:作为官方策略的情

被告:招徕大众同情

原告:以法律为策略

法庭:正当的法律程序

结论:刘景桂之法律案件

第五章 国家特赦——国民党统治下被认可的暴力

1932—1933年的郑继成案

特赦

传统英雄、孝义复仇、“新生活”的国粹

协会的力量:司法独立和党义

流言、军阀和同谋

结论:徐道邻之案

第六章 30年代之后——从战时爱国主义到反革命的情感

女性的“情”和爱国主义在抗日战争中

施剑翘晚年的命运

结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施剑翘复仇案:民国时期公众同情的兴起与影响(海外中国研究丛书)是2011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美] 林郁沁。

得书感谢您对《施剑翘复仇案:民国时期公众同情的兴起与影响(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民国时期西部边疆的政权建设与族群关系 电子书
本书是有关民国时期西部民族地区社会史研究的汇编。
历史书写与认同建构:清末民国时期中国历史教科书研究(东方历史学术文库) 电子书
“肯定性行动”:美国族群政策的沿革与社会影响(21世纪中国民族问题丛书) 电子书
美国围绕“肯定性行动”展开争论:补偿理论、反向歧视和污名化问题。
中华民国史研究(第2辑):民国时期的法律、社会与军事 电子书
从法律及军事的角度切入,探讨民国时期政治体制的内在运作、党国范式等方面。
朝贡贸易与仗剑经商:全球经济视角下的明清外贸政策(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海洋强国战略丛书) 电子书
本书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视角研究明清对外贸易政策的成败,以经济史研究照亮现实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