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著名学者张汝伦教授作品集,深情谈论现代中国文明的未来。
内容简介
本书选编张汝伦教授的演讲、随笔和论文。分为三编,各取象哲人、国家、文明。上编:古今大家十讲;中编:现代性里的中国;下编: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明。
在上编,作者立足一位哲学学者对古今中西哲人思想的探索;在中编,进入到对中国文明当下境况的反思;在下编,作者展现一位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对未来中国文明的理想与期望。
作者简介
作者张汝伦,复旦大学哲学系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1981年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1988年赴德,先后就读于图宾根大学和弗莱堡大学。张汝伦教授治学跨越中西,在致力于西学的同时,也长期耕耘在现代中国思想领域,其对中国现代思想的发生、发展,有着由内而发的关注和深刻体悟,并将这种热情和冲动融入细致的历史研究和分析之中。发表论文百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自序
上编 把握在思想中的时代
自由
实践
孤独的大师
超越实践,超越理论
世界的源始:海德格尔的实践哲学
形而上学
独断论的迷梦
康德的形而上学批判
实践的形而上学
自然
什么是自然
“自然”死了
拯救“自然”
人是目的
人与自然
启蒙
启蒙与理性
理性与欲望
自由意志与决定论
决定论与现代人类
王道与霸道
政道与治道
王道与霸道
以道论政
天下教化
秦政千年:我们早已进入现代
教化与文明
中国传统释义学
《春秋公羊传》以义传经
“通三统”与“大一统”
“张三世”与“异内外”
以阐释为创造
天理与人欲
儒家功利主义
天理就是人欲
存天理,去人欲
朱熹与陈亮的分歧
朱陈之辩的现代意义
知识与智慧
近代知识论:知识失去智慧
转识成智:把握性与天道
智慧:理论还是实践
冯契的困境
中西传统之间的冯契广义认识论
中编 现代性语境下的中国思想
异域之眼
莱布尼茨:作为自然神学的中国哲学
沃尔夫:中国人的实践哲学
康德:落后而不开化的远东帝国
赫尔德的偏见和转变
黑格尔:远离“精神”的中国人
谢林:一个优越的德国观念论者眼中的中国哲学
叔本华与佛教
20世纪德国哲学家:平等对话之路
民国学术考察之一
民国学术考察之二
争论的背景
蓝公武的辩驳
李大钊的辩驳
胡适的反击
思想史意义
史学与现代性
线性进化论在现代中国的兴起
李大钊的思想转型:走向进化论史观
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李大钊:从进化论到唯物史观
离经叛道的李大钊
中国现代史学与中国现代性信仰的建立
近代中国危机的根本诊断
严复的多重面相
一以贯之的严复:传统主义还是西化论者
严复的启蒙与救亡
守道与变法:近代中国危机的根本诊断
伟大的哲学家是我们的同时代人
哲学史:哲学还是史学
古代哲学家能在当代对我们说话
中国哲学史批判
现代中国美学批判之一
现代中国美学的困境
西方美学的基本规定
对美学的一个基本误解
现代中国美学的重生
现代中国美学批判之二
中国哲学的《独立宣言》
什么是哲学
中国人的回答
熊十力:哲学就是本体论
分殊:哲学与科学
传统:中国哲学的特殊性
实践:中国哲学的未来
哲学批判时代
哲学是被把握在思想中的它的时代
现代性语境中的中国哲学
当代世界的哲学危机与中国哲学
哲学与世界的统一
下编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明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明
哲学与现代性
现代性:人是万物的尺度
哲学之死
哲学的任务,也是人类的任务:现代性批判
作为文明的大学
作为政治的教化
教化与政治
以教化治天下
教化与天道
西方现代政治批判
宗教对于人生的意义
智慧与现代知识批判
智慧与知识
西洋智慧
东方智慧
东方智慧的现代突破:冯契的智慧学说
现代知识批判
以启蒙的精神对待启蒙
东方文明与拯救人类
哲学对话与中国精神的重建
重建中国精神
中西古今之会通
哲学的对话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明是201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张汝伦。
得书感谢您对《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明》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