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妇产科学:第3版(上册)

中华妇产科学:第3版(上册)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和当前国际妇产科学的丰富经验和总体先进水平。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上、下两册,共7篇。编者200多位,均系我国从事多年妇产科临床、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的著名专家、教授。上册包括各部分总论+产科各论:前者介绍妇产科学的基础、临床诊断、治疗技术的新进展,手术、放射、化学药物治疗的原则,腔镜微创治疗在妇产科方面的应用及妇科肿瘤患者的心理治疗问题有效深入的叙述;后者涵盖各种生理和病理产科的临床、病理诊断及处理的最新方法和技术。下册为妇科各论,对妇科当前的最新国内外进展均有深入详尽的叙述,包括:妇科内分泌,IVF最新诊治概念;妇科感染的分类诊断处理;妇科泌尿学和盆底疾病的诊断最新处理方式。重点在妇科肿瘤的诊断新概念;保留功能、准确的临床和病理分期、新辅助化疗的广泛应用和微创技术在妇科肿瘤的应用等。

作者简介

作者曹泽毅,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华西医科大学校长、卫生部副部长、中华医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妇科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妇产科杂志》总编辑。现任清华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名誉主任、北京王府医院院长、《中华妇产科杂志》名誉总编辑、《国际妇产科杂志》(中国版)总编辑、《国际妇科肿瘤杂志》(中国版)总编辑、《国际妇科肿瘤杂志》编辑。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名誉教授,国际妇科肿瘤学会会员,瑞士妇产科学会名誉会员,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美国M.D.Aaderson肿瘤医院客座教授。

1956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获医学学士学位;1968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获妇科肿瘤学硕士学位;1982年毕业于瑞士巴塞尔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82~1983年在美国休斯敦M.D.A1aderson肿瘤医院、Memorial Sloan-Kettering肿瘤医院、迈阿密Jakson Memorial医院进修,任访问学者。 自1961年开始子宫颈癌的研究和临床诊断治疗,特别是广泛手术牙口淋巴转移的治疗方法。1982年报道女性生殖系统生理和肿瘤病理雌、孕激素受体结果。1996年报道通过以腹膜后间隙作为给药途径进行的淋巴结癌转移化疗。1998年组织全国妇科肿瘤学组的医学专家编写了我国妇科肿瘤的诊断治疗规范。1999年主编的《妇科肿瘤学》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主编的《中华妇产科学》获全国科技图书二等奖。2004年《子宫颈癌基础与临床研究》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8年主编出版研究生教材《妇产科学》。2010年主编出版《中华妇产科学》(临床版)。2011年主编出版《中国妇科肿瘤学》。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题词

主编简介

第3版编委名单(以姓氏笔画为序)

第2版编委名单

第2版编者名单(以姓氏笔画为序)

第1版编委名单

第1版编者名单(以姓氏笔画为序)

第3版序言

第3版前言

第2版序言

第2版前言

第1版序言

第1版前言

绪论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第一节 骨盆

第二节 会阴部及外生殖器

第三节 内生殖器

第四节 盆部的血管、淋巴与神经

第五节 邻近器官

第六节 女性盆部断层解剖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女性生殖生理

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神经内分泌调节

第二节 卵巢功能的旁分泌与自分泌调节

第三节 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自分泌调控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女性生殖系统的胚胎发生及其调控

第一节 人体胚胎学的新进展与女性生殖系统的发生

第二节 卵巢的发生

第三节 女性生殖管道的发生

第四节 外生殖器的发生

第五节 女性生殖系统先天畸形的发生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妇产科与遗传学

第一节 细胞遗传学基础

第二节 分子遗传学基础

第三节 遗传和遗传方式

第四节 遗传咨询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妇产科与免疫学

第一节 生殖道组织的局部免疫

第二节 孕期免疫

第三节 妊娠疾病的免疫学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妇产科疾病的检查与诊断方法

第一节 妇产科疾病的生物、生化及标志物检查与诊断方法

第二节 妇产科疾病的影像检查

第三节 妇产科内镜的培训及展望

第四节 妇产科输卵管镜检查与诊断方法

第五节 妇产科宫腔镜的检查与诊断方法

第六节 腹腔镜检查

第七节 妇产科疾病的遗传学检查与诊断方法

第八节 妇产科疾病的免疫试验和诊断方法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妇产科学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第一节 导言:医学、伦理学和法律

第二节 妇产科学的伦理学框架

第三节 妇科学中的伦理问题

第四节 产科学中的伦理问题

第五节 妇产科学中的法律问题

参考文献

第八章 医学统计基本知识及应用

第一节 常用统计学名词概念

第二节 试(实)验设计的意义、要素和原则

第三节 统计表制作的五性要求

第四节 相对数的种类和正确应用

第五节 平均数、标准差、标准误以及正常值范围的估计

第六节 统计检验方法的选择、计算及存在问题

第七节 诊断试验的评价方法

第八节 常用多元统计分析简介

第九章 计算机在妇产科的应用

第一节 生物信号的处理

第二节 数据处理

第三节 计算机在妇产科的实际应用

参考文献

第十章 循证医学的原理和方法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反家庭暴力中妇产科医生应起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 高原与妇产科相关疾病

第一节 高原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第二节 与妇产科相关的常见急性高原病

第三节 高原与妊娠并发症

第四节 高原地区妇产科麻醉

参考文献

第二篇 产科

第一章 妊娠生理

第一节 生殖细胞、受精及胚胎早期发生

第二节 胎膜与胎盘

第三节 胎儿的发育及特点

第四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第五节 妊娠诊断

第六节 孕期保健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分娩生理

第一节 妊娠分娩母体与胎儿的适应性变化

第二节 分娩动因

第三节 影响分娩的因素

第四节 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第五节 分娩的临床经过

第六节 分娩期保健

第七节 分娩期监测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产褥生理

第一节 正常产褥期的生理变化

第二节 产褥期的处理与保健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新生儿与相关疾病

第一节 从胎儿到新生儿的过渡

第二节 新生儿第一次呼吸的建立

第三节 新生儿出生时的评估

第四节 新生儿出生后的处理

第五节 新生儿疾病筛查

第六节 新生儿窒息和复苏

第七节 早产儿

第八节 新生儿产伤性疾病

第九节 新生儿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病

第十节 新生儿常见症状的识别和处理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孕期超声检查与胎儿监护

第一节 多普勒超声在产科的应用

第二节 超声在产科领域的其他应用

第三节 胎儿生物物理评分

第四节 胎儿电子监护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异常分娩

第一节 产道异常性难产

第二节 产力异常性难产

第三节 胎儿及其附属物异常性难产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分娩期并发症

第一节 脐带异常与脐带脱垂

第二节 子宫破裂

第三节 产后出血

第四节 羊水栓塞

第五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六节 产科休克

参考文献

第八章 产褥期并发症

第一节 产褥期感染

第二节 晚期产后出血

第三节 子宫复旧不全

第四节 急性乳腺炎

参考文献

第九章 妊娠并发症

第一节 妊娠剧吐

第二节 流产

第三节 早产

第四节 过期妊娠

第五节 胎膜早破

第六节 巨大儿

第七节 胎儿窘迫

第八节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第九节 前置胎盘

第十节 胎盘早期剥离

第十一节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第十章 妊娠合并症

第一节 妊娠合并心脏病

第二节 妊娠合并肝病

第三节 妊娠合并糖尿病

第四节 妊娠合并内分泌疾病

第五节 妊娠合并呼吸系统疾病

第六节 妊娠合并消化系统疾病

第七节 妊娠合并泌尿系统疾病

第八节 妊娠合并血液系统疾患

第九节 妊娠合并神经与精神疾病

第十节 妊娠合并免疫性疾病

第十一节 妊娠期感染性疾病

第十二节 产科危重病人的救治

第十一章 胎儿疾病

第一节 胎儿生长受限

第二节 羊水量的异常

第三节 胎儿红细胞同种免疫性溶血

第四节 非免疫性胎儿水肿

第五节 多胎妊娠

第六节 死胎

第七节 胎儿心律失常

第八节 妊娠期用药

第九节 胎儿出生缺陷的产前筛查与诊断

第十节 胎儿手术

第十二章 其他

第一节 分娩镇痛

第二节 引产、催产术

第三节 晚期妊娠胎盘病理

第四节 剖宫产术相关问题

第五节 围产期营养

参考文献

第三篇 妇女保健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妇女保健的重要性和服务范围

第二节 中国妇女保健历史回顾

第三节 妇女一生各生理阶段的保健重点

第四节 妇女生殖健康与妇女保健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女童保健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女童身体发展与保健

第三节 女童心理发育与保健

第四节 女童性教育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青春期保健

第一节 青春期生理心理行为特点与保健

第二节 青春期性教育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围婚期保健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婚前卫生指导

第三节 婚前卫生咨询

第四节 婚前医学检查

第五节 严重遗传性疾病与婚育医学意见

第六节 性传播疾病与婚育医学意见

第七节 精神疾病与婚育医学意见

第八节 重要脏器疾病与婚育医学意见

第九节 性功能障碍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孕产期保健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孕产期保健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生育年龄非孕期妇女保健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生育年龄非孕期妇女保健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妇女保健

第一节 围绝经期妇女的生理变化及心理特点

第二节 围绝经期保健内容

第三节 围绝经期妇女常见身心疾病防治

第四节 围绝经期妇女的生育和避孕问题

第五节 绝经后妇女的保健

第六节 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的性激素补充治疗

第七节 围绝经期与绝经后妇女的性问题

第八节 围绝经期妇女和绝经后妇女的营养

参考文献

第八章 妇女常见病的防治

第一节 妇女常见病的筛查

第二节 妇女常见病的病因及易发因素

第三节 妇女常见病的监测和预防

第四节 妇科肿瘤的防治

第五节 乳腺癌防治

第六节 性病防治和妇女生殖健康

参考文献

第九章 职业与环境保健

第一节 职业与环境保健概述

第二节 职业及环境有害因素对女性生殖健康的影响

第三节 职业及环境接触化学物质与生殖健康

第四节 物理因素及某些作业与生殖健康

第五节 妇女职业保健措施

第六节 妇女环境保健措施

第七节 环境优生咨询

参考文献

第十章 妇女心理卫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青春期的心理特征与心理卫生

第三节 生育期的心理特征与心理卫生

第四节 孕产期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卫生

第五节 更老年期的心理特征与心理卫生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社会因素与妇女保健

第一节 常见影响妇女健康的社会因素及综合性社会保健措施

第二节 社区卫生保健及在妇女保健中的应用

第三节 妇女保健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 临床妇女营养

第一节 营养学基本概念

第二节 基本营养素

第三节 膳食评价

第四节 女性营养需要

第五节 孕前营养准备及孕期营养监测

第六节 哺乳期妇女和女童营养支持

第七节 青春期营养保障

第八节 绝经期和老年期

第九节 妇幼营养中常见营养误区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 妇女保健的信息管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信息系统管理的基本要素

第三节 信息管理的基本步骤

第四节 信息管理中的定量研究

第五节 妇女保健常用指标

第六节 信息管理中的定性研究方法

第七节 循证医学

第八节 妇女保健项目评估

参考文献

中华妇产科学:第3版(上册)是2014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作者曹泽毅。

得书感谢您对《中华妇产科学:第3版(上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高等数学(上册)(慕课版 第2版) 电子书
本书根据高等学校非数学类专业“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大纲,将新工科理念与国际化深度融合,借鉴国内外优秀教材的特点,并结合山东大学数学团队多年的教学经验编写完成.全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内容包括函数、极限与连续,导数与微分,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及其应用,常微分方程.下册内容包括无穷级数、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分学及其应用、重积分及其应用、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
中华医学影像技术学·CT成像技术卷 电子书
国内该领域专家理论和实践的全面展现,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倾心之作。
中华医学影像技术学·MR成像技术卷 电子书
国内该领域专家理论和实践的全面展现,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倾心之作。
通信那些事儿(上册) 电子书
以时间为主线,通过60多位在通信领域做出伟大贡献的科学家的故事,为你呈现一个个有血有肉的风云人物形象以及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本书为上册。
高等数学(上册) 电子书
本书主要包括函数与极限、导数与微分、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及其应用、微分方程等内容。在每章的最后都配有一个数学建模案例,同时,每章还配有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