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报告(2017~2018)(非传统安全蓝皮书)

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报告(2017~2018)(非传统安全蓝皮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定位切入,深入分析多源/元性、外源性、双源性、内源性非传统安全与“人类核安全命运共同体”“全球质量安全共同体”“全球海洋命运共同体”之间关系。

内容简介

《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报告(2017-2018)》是非传统安全蓝皮书的第7部。本书共分三部分:总报告、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

总报告对“可持续安全论”“创造性介入论”“道义现实主义论”“关系-过程论”“新天下体系论”“国际共生论”“和合主义”与“广义安全论”等非传统安全理论建构的新进展和学术活动进行了追踪和回顾,认为在新时代,人类已经从“部落人”“国家人”正在成长为关心整个世界环境的“地球人”,人类需要强化星球意识,把地球视作为人类必须爱护的共同家园,并在同一个家园里共同思考人类的命运,共商、共建、共享各种类型的“非传统安全共同体”,共创人类美好的未来。

综合报告详尽梳理了2017年我国学者开展的非传统安全研究的文献特点、热点议题、整体特征,提出了下一步研究应加强非传统安全基本原理创新,应加强对国际非主流安全问题的关注及与国际同行对话。

17篇专题报告按照“多源/元性”“外源性”“双源性”“内源性”非传统安全威胁类型的次序,着重阐述了中国军队和海军航空母舰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核安全态势与核安全维护、当代国际移民和难民问题、东南亚非传统安全问题、身份认同与国家安全、海洋问题与海域安全化、跨国犯罪治理、中日食品安全合作、司法舆情与社会安全、幼儿照护制度与人口安全、劳务移民与社会稳定、质量安全等安全领域中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及其治理对策。

作者简介

编者余潇枫,教授,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哈佛大学、牛津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中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常务理事。

著有《非传统安全概论》《非传统安全与公共危机治理》《公共危机管理》《哲学人格》《人格之境:类伦理学引论》《比较行政体制》、《国际关系伦理学》等。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世界经济与政治》等发表“安全哲学新理念:优态共存”“认同危机与国家安全”“非传统安全的边界、语境及范式”等论文多篇,主持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教育部重大招标课题、福特基金课题多项。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文前辅文

《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报告(2017~2018)》编委会

主要编撰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序一 有质量的安全与“大写的人”

序二 深入推进边疆非传统安全研究

总报告 General

B.1 非传统安全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一 非传统安全类型与“非传统安全共同体”

二 非传统安全理论建构新进展

三 非传统安全学术活动新推进

结语

综合报告 Comprehensive

B.2 2017年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综述 ——基于CNKI的文献计量分析

一 2017年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成果总体分析

二 2017年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的主要议题分析

三 2017年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的整体特征评析

四 我国非传统安全研究下一步亟须深化之方向

专题报告 Theme

B.3 中国军队非战争军事行动研究(·多源/元性非传统安全研究·)

一 中国军队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历史演进

二 中国军队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地位作用

三 中国军队非战争军事行动分类

四 中国军队非战争军事行动原则

五 中国军队非战争军事行动组织指挥

六 中国军队非战争军事行动保障

七 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特点

B.4 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中面临的安全威胁及其治理(·多源/元性非传统安全研究·)

一 联合国维和行动安全风险明显增加

二 联合国维和行动安全风险的主要类型

三 应共同努力使维和行动走出安全困境

B.5 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海军与航空母舰(·多源/元性非传统安全研究·) ——以海上非传统安全威胁应对为例

一 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概念及范畴

二 海军是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重要力量

三 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航空母舰与海上非传统安全问题

四 对中国海军的建议与思考

结论

B.6 二十一世纪的国际核安全态势与核安全维护(·多源/元性非传统安全研究·)

一 传统安全领域的核安全威胁与应对

二 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核安全威胁与应对

三 交织安全领域的核安全威胁与应对

结语

B.7 当代国际移民的趋势、安全挑战及其应对(·外源性非传统安全研究·)

一 国际移民发展趋势研判

二 移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三 国际移民安全问题的应对

B.8 东南亚非传统安全研究与治理(·外源性非传统安全研究·)

一 东南亚的非传统安全观

二 东南亚非传统安全挑战

三 东南亚非传统安全治理模式

四 中国—东盟非传统安全合作

B.9 对抗中的整合与重生:俄罗斯身份认同与国家安全(·外源性非传统安全研究·)

一 国家身份及其形成路径

二 俄罗斯身份认同与国家安全

结语

B.10 难民问题全球治理的中国模式(·外源性非传统安全研究·)

一 难民的定义及公共产品属性分析

二 难民问题全球治理失灵

三 难民问题全球治理新模式的探索

结语

B.11 中韩海洋问题与海域“安全化”(·双源性非传统安全研究·)

一 “安全”与“安全化”

二 中韩海洋安全议题的建构

三 中韩海域“安全化”的原因

四 中韩海域“去安全化”的对策建议

结语

B.12 非传统安全治理与中印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双源性非传统安全研究·)

一 地区非传统安全治理中的“虚无主义陷阱”

二 新型大国关系背景下的新型安全治理模式

三 非传统安全合作对中印新型大国关系的促进作用

B.13 21世纪中国与越南禁毒合作:基于非传统安全视角的跨国犯罪治理(·双源性非传统安全研究·)

一 21世纪中越禁毒执法合作缘起与背景

二 中越禁毒合作的主要机制、行动与成效

三 关于跨国犯罪治理与非传统安全合作的若干思考

结语

B.14 西部边疆地区的宗教安全(·双源性非传统安全研究·) ——以新疆伊斯兰教问题为例

一 新疆伊斯兰教的主要问题

二 新疆伊斯兰教问题的主要特征、危害及其发展趋势

三 新疆伊斯兰教问题治理方略探究

结语

B.15 论非传统安全视域下的中日食品安全合作(·双源性非传统安全研究·)

一 食品安全具有非传统安全威胁的特征

二 食品安全合作的非传统安全理论基础

三 中日食品安全问题的治理思考或对策

B.16 司法舆情与社会安全(·内源性非传统安全研究·)

一 司法舆情与民众情绪

二 聂树斌案舆情报告与法律分析

三 雷洋案舆情报告与法律分析

四 贾敬龙案舆情报告与法律分析

五 提升司法公信力,维护社会安全

B.17 “全面二胎”政策背景下中国幼儿照护制度与人口安全研究(·内源性非传统安全研究·)

一 中国未来幼儿出生数量预测及其社会压力

二 中国婴幼儿照护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

三 幼儿人口安全案例:虐童事件分析

四 加强幼儿照护制度建设,维护幼儿人口安全的方案路径

B.18 吉尔吉斯斯坦劳务移民与社会稳定(·内源性非传统安全研究·)

一 吉移民汇款与反贫穷

二 劳务移民与反失业和社会稳定

B.19 中国质量安全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内源性非传统安全研究·) ——基于14个学科研究内容的解读

一 质量安全研究的时代背景

二 质量安全研究现状的综述

三 质量安全研究态势的评析

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报告(2017~2018)(非传统安全蓝皮书)是2018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余潇枫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报告(2017~2018)(非传统安全蓝皮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边疆安全研究(3) 电子书
本书边疆理论篇归纳出边疆危机的本质问题是越来越多的地球人口与越来越少的地球生态资源之间的矛盾;边疆治理篇提出以城乡发展一体化为思路、以“小城大村”为途径,解决边疆村庄空巢化的问题;文化戍边篇将中国西北跨国民族的地方性知识分为基于生产的生计知识、基于行为规范的组织管理知识、基于社会互动的交往知识、基于信仰的宗教知识四种类型;口岸研究篇论述口岸的地理交通作用和口岸人的精神世界;丝绸之路篇论述了丝绸之路
中国边疆安全研究(4) 电子书
如何促进边疆发展?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本书提出了多条发展建议。
中国边疆安全研究(二) 电子书
从国内外边疆理论梳理与边疆问题相结合的角度,在回顾国内外边疆理论和研究边疆具体问题研究的基础上,逐渐提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国边疆理论。
中国职工状况研究报告(2018) 电子书
进入新时代,中国职工队伍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职工状况发展变化趋势又将如何?《中国职工状况研究报告(2018)》从中国职工状况指数、职工收入分配、职工就业、职工养老保险、职工安全生产、职工职业卫生、职工集体劳动争议、职工话语权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结合典型地区、典型群体、典型案例的深度调查研究,力求全面、准确、立体、生动地反映出当前中国职工状况的整体状况,回答上述相关问题。
软件安全 电子书
软件是支撑计算机、网络和数据的基础,软件安全是信息安全保障的关键。本书通过对现有方法的总结、技术对比和实例分析,从理论到实践、从传统到前沿,全面深入地阐述软件安全中的软件漏洞与攻击利用、软件脆弱性分析与软件漏洞挖掘及软件防护技术,分别从基本概念、各种传统与前沿的软件防护方法的原理、典型应用、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本书既可以作为软件安全相关专业研究生的软件安全系列课程教材,也可以作为相关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