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十年(1998-2008):多元与分化

新闻学十年(1998-2008):多元与分化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为“现代传播文丛”之一,以1998-2008年的新闻学为主题。

内容简介

一个学科迅速发展的十年,一个话语混沌不清的十年,一个问题日益多元的十年,面对多元与挑战,新闻学人究竟选择什么样的研究路径,本书与你一起探求。

作者简介

编者张毓强,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博士,《现代传播》编辑。先后毕业于聊城大学、中国新闻学院、中国传媒大学,2006年获文学博士学位。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介绍

总序

舆论监督的建设性立场

新启蒙与陆定一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

一、新启蒙运动将马列主义哲学观和阶级分析方法提上日程

二、延安《解放日报》创办初期“以新闻为本位”思想水土不服

三、新启蒙对《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论证的影响

四、《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为《解放日报》改版构建党报理念

五、历史地评价《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

试论新世纪大众媒体结构的格局

一、面对第四媒体的挑战,传统媒体最佳选择是什么

二、如何认识传统媒体创设的网站

三、网络媒体如何对待传统媒体

互联网调查研究方法综述

一、网络调查的概念

二、以互联网络为手段进行调查(第一类)的方法

三、测量互联网络使用情况的调查(第二类)方法

四、小结和展望

“盘活”频率资源的“金钥匙”

一、成熟的现代媒介理论——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清醒的危机意识

二、现代听众主体意识的觉醒——“抓住你的话语权”

三、广播媒介的前瞻性战略思路——频率资源的深度开发

Internet:被解放的新闻价值观

一、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合

二、异常性与寻常性的统合

三、影响性与交响性的统合

四、及时性与全时性的统合

五、冲突性与冲击性的统合

六、显要性与需要性的统合

七、接近性与亲近性的统合

八、人情性与人群性的统合

《新闻联播》样本分析及研究

一、研究基础及样本描述

二、样本性状分析

三、总体情况

简论弥尔顿的出版自由思想

一、弥尔顿出版自由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弥尔顿出版自由思想的来源

三、弥尔顿出版自由思想的主要内容

四、弥尔顿出版自由思想的时代特征

五、弥尔顿出版自由思想的影响

辩证取向与新闻报道

一、最近20年来广播电视新闻改革的粗略回顾

二、广播电视新闻改革的几点想法

简述新中国媒介批评的发展历程

一、健康繁荣期(1949—1956)

二、繁荣——失误期(1957—1966)

三、异化变质期(1966—1976)

四、恢复发展期(1977至今)

电视新闻直播的现代品格

挑战现实理性 构建浪漫真实——解读新新闻主义的价值观及其叙事结构

新新闻:挑战理性的“存在”之果

主观的新新闻:建构另类的“符号真实”

新新闻:新闻的浪漫诗人,文学的现实战士

质疑:新闻媒介不可或缺的品格

我国新闻媒介对“质疑”品格的认知和实践过程

在引导中质疑,在质疑中引导

理性的质疑需要机制的约束

政治文明建设:新闻信息资源的富矿——再论新闻理论研究的新课题

舆论监督:传媒有了广泛的用武之地

人权B公约:新闻法制的适应与调整

信息公开:新闻传媒的新天地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共新闻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

社会控制与自主性——新闻从业者工作满意度与角色冲突分析

一、样本描述

二、新闻从业者的工作满意度

三、新闻从业者的工作自主性

四、几组相关关系分析

五、结论与讨论

从“济天下”到“持论公正”——从史学视角考察中国新闻评论的精神传承

一、“济天下”与中国文人的人生理想

二、“经世致用”与中国文人的为文追求

三、“文人论政”与中国文人的办报传统

四、“持论公正”与中国报人的言论主张

新闻的认识论哲学

一、新闻报道的唯物论法则

二、客观事实与新闻事实的辩证关系

三、新闻真实的绝对性

四、新闻真实度的价值观

现象学方法与新闻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

从范式角度审视民生新闻

试论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从“保卫新闻学”到“发展新闻学”——当前我国新闻学学科建设之我见

一、我国新闻学科发展的现状

二、新闻学学科发展的原则和方法

中国政府新闻发布制度的理论探析

一、中国政府新闻发布制度的理念维度

二、中国政府新闻发布制度的规则维度

三、中国政府新闻发布制度的实践维度

四、结论及问题

新闻规律要遵守——兼谈党报评论

一、由感知新闻特性到感悟新闻评论规律

二、加强和改进党报新闻评论的若干环节

论大学出版的目标与价值观

一、现代企业价值观是现代出版的基本价值观

二、出版精神是现代出版的核心价值观

三、大学出版的特殊性决定了大学出版

四、大学出版的特殊使命决定了大学出版必须以服务大学、

谈谈广播电视研究和广播电视学学科建设

一、从广播研究的起步到广播电视学的建立

二、广播电视学的界定、对象和学科体系及其特点

三、广播电视研究队伍和主要成果

论中国新闻改革的优先目标——写在新闻改革30周年前夕

一、政府目标:意识形态安全

二、学术界目标:公共利益

三、传媒业目标:商业原则

四、谁来维护大众利益?

五、制度创新的原则:公共利益至上

理论新闻学学科体系论纲

一、概念体系

二、方法论体系

三、价值体系

四、效果评价体系

简论“后新闻传播时代”的开启

一、网络时代是后新闻传播业时代的笼统开启

二、后新闻传播业时代开启的几种可能标志

三、后新闻传播业时代可能出现一系列背反性情形

后记

新闻学十年(1998-2008):多元与分化是2010年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毓强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新闻学十年(1998-2008):多元与分化》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日本激荡三十年:平成经济1989-2019 电子书
平成时代的日本经济,通货膨胀、经济危机,日本经济如何走入“失去的20年”?日本平成时代的经济,对中国的未来经济有怎样的借鉴和前车之鉴?
日本激荡三十年:平成政治1989-2019 电子书
二战之后的日本政坛,从一党独大到多党并起,到底有着怎样的内幕?
日本激荡三十年:平成企业1989-2019 电子书
平成时代的日本企业,经历了通货膨胀的经济危机,熬过了“失去的20年”,在平成时代结束时,如何重新起飞?
词述广州四十年:流行词语境中的广州学密码 电子书
本书选取了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近百个与广州文化有关的流行词作为叙写源头,通过对这些流行词的发端背景及文化内涵的发掘,折射出中国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的变化,乃至呈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所发生的深刻的、历史性的变革。从词语释义入手,以小见大,深度解读广州学独特的文化密码,反映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时代大背景,可谓别具风格的“中国故事”读本。
日本农协的三个面相:战后三十年发达史考察(1945~1975) 电子书
揭示出日本农协的三个面相,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