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破解中国高铁、核电、半导体显示器、 数控机床的发展之谜 讲述中国工业鲜为人知的历史 探寻中国技术进步之源 探索工业供给侧改革的路径与方法 一部激荡人心的工业和企业史 企业主管、官员、研发人员和工程师、学者了解或从事自主创新的必备
内容简介
本书是《走向自主创新》一书的续集,它收录了关于中国高铁、核电、液晶面板、数控机床的4篇调研报告和1篇关于“产品开发平台”的理论文章。
这些研究表明,自主创新不仅在中国工业具有深厚的历史根源,而且是中国企业和工业获得竞争优势和实现技术突破的唯一途径。本书的工业研究以实地调研和访谈为基础,结合国际主流创新理论,再现了中国工业发展中鲜为人知的历史,探寻中国工业技术进步之源。
本书的主题是:技术只能自己干。书中提出,中国工业要想创新就必须自己掌握技术,而要掌握技术就必须进行和坚持自主的技术研发。书中论证了政府产业政策的发力点应是鼓励、鞭策、支持中国竞争性企业的能力成长,并提出自主创新是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根本动力。
书中进一步澄清了国内外有关 “自主创新”问题的争论,比如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的关系是什么,强调自主创新会不会导致闭关自守,自主创新在技术落后的条件下是否可行,等等。观点鲜明,逻辑严谨,文风简洁,破立结合,既充满激情又不失理性。书中的部分内容发表后,曾在国内研究界、相关行业、决策层引发强烈反响和关注。
作者简介
作者路风,“50后”,北京人。1982年本科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政治系;1991-1998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系留学,1999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9年归国到清华执教,2003年调到北大,现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1982-1991年,曾先后在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国家经济委员会和国家计划委员会工作。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第一章 论产品开发平台
1.1 引言
1.2 技术和产品之间的互动关系
1.3 产品开发平台的概念模型
1.4 产品开发平台:产品、技术和能力共同演进的机制
1.5 结 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破解中国核电迷局
上 被放逐的“中国创造”
2.1 中国核电的第三轮引进路线的教训
2.2 主题一:中国人研发的技术不一定不先进
2.3 主题二:三十年的战略错位
2.4 主题三:被边缘化的“中国创造”
2.5 主题四:中国利益最大化还是部门利益最大化
2.6 结 语
下 “华龙一号”的技术渊源*
2.7 中国核电的发展脉络(2009—2019年)
2.8 追寻“华龙一号”的历史根源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战略与能力:把握中国液晶面板工业的机会
3.1 导论
3.2 激荡的TFT-LCD工业史
3.3 比勇气更重要的是“惶恐”:京东方的液晶历程
3.4 “液晶热”与政府能力:从产业政策的角度看中国TFT-LCD工业的发展
3.5 结 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i5”革命
4.1 导 言
4.2 工业背景:创新者前传
4.3 开发数控系统的动力
4.4 “i5”的诞生
4.5 “i5”的力量
4.6 讨论和结论:“i5”革命的性质及其理论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冲破迷雾:揭开中国高铁技术进步之源
5.1 导 言
5.2 中国高铁技术政策的演变
5.3 中国工业的技术能力基础及其与技术引进的关系
5.4 中国铁路激进创新的动力
5.5 以系统层次的创新引领未来
5.6 讨论和结论
参考文献
走向自主创新2是2020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路风。
得书感谢您对《走向自主创新2》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