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自主创新2

走向自主创新2:新火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破解中国高铁、核电、半导体显示器、 数控机床的发展之谜 讲述中国工业鲜为人知的历史 探寻中国技术进步之源 探索工业供给侧改革的路径与方法 一部激荡人心的工业和企业史 企业主管、官员、研发人员和工程师、学者了解或从事自主创新的必备

内容简介

本书是《走向自主创新》一书的续集,它收录了关于中国高铁、核电、液晶面板、数控机床的4篇调研报告和1篇关于“产品开发平台”的理论文章。

这些研究表明,自主创新不仅在中国工业具有深厚的历史根源,而且是中国企业和工业获得竞争优势和实现技术突破的唯一途径。本书的工业研究以实地调研和访谈为基础,结合国际主流创新理论,再现了中国工业发展中鲜为人知的历史,探寻中国工业技术进步之源。

本书的主题是:技术只能自己干。书中提出,中国工业要想创新就必须自己掌握技术,而要掌握技术就必须进行和坚持自主的技术研发。书中论证了政府产业政策的发力点应是鼓励、鞭策、支持中国竞争性企业的能力成长,并提出自主创新是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根本动力。

书中进一步澄清了国内外有关 “自主创新”问题的争论,比如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的关系是什么,强调自主创新会不会导致闭关自守,自主创新在技术落后的条件下是否可行,等等。观点鲜明,逻辑严谨,文风简洁,破立结合,既充满激情又不失理性。书中的部分内容发表后,曾在国内研究界、相关行业、决策层引发强烈反响和关注。

作者简介

作者路风,“50后”,北京人。1982年本科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政治系;1991-1998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系留学,1999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9年归国到清华执教,2003年调到北大,现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1982-1991年,曾先后在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国家经济委员会和国家计划委员会工作。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第一章 论产品开发平台

1.1 引言

1.2 技术和产品之间的互动关系

1.3 产品开发平台的概念模型

1.4 产品开发平台:产品、技术和能力共同演进的机制

1.5 结 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破解中国核电迷局

上 被放逐的“中国创造”

2.1 中国核电的第三轮引进路线的教训

2.2 主题一:中国人研发的技术不一定不先进

2.3 主题二:三十年的战略错位

2.4 主题三:被边缘化的“中国创造”

2.5 主题四:中国利益最大化还是部门利益最大化

2.6 结 语

下 “华龙一号”的技术渊源*

2.7 中国核电的发展脉络(2009—2019年)

2.8 追寻“华龙一号”的历史根源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战略与能力:把握中国液晶面板工业的机会

3.1 导论

3.2 激荡的TFT-LCD工业史

3.3 比勇气更重要的是“惶恐”:京东方的液晶历程

3.4 “液晶热”与政府能力:从产业政策的角度看中国TFT-LCD工业的发展

3.5 结 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i5”革命

4.1 导 言

4.2 工业背景:创新者前传

4.3 开发数控系统的动力

4.4 “i5”的诞生

4.5 “i5”的力量

4.6 讨论和结论:“i5”革命的性质及其理论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冲破迷雾:揭开中国高铁技术进步之源

5.1 导 言

5.2 中国高铁技术政策的演变

5.3 中国工业的技术能力基础及其与技术引进的关系

5.4 中国铁路激进创新的动力

5.5 以系统层次的创新引领未来

5.6 讨论和结论

参考文献

走向自主创新2是2020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路风。

得书感谢您对《走向自主创新2》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芯”想事成:中国芯片产业的博弈与突围 电子书
在没有硝烟的贸易战中,小小芯片潜藏多少大国博弈?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无锡实践与特色 电子书
对我国其他地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有益的案例参考和科学的决策依据。
面向汽车的新一代信息技术 电子书
信息技术已经把我们带到了一个智能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互联互通不仅催生了新技术、新经济,更深层次地改变了交通、工业、医疗、金融等领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本书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线,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区块链、5G、V2X和物联网的基本知识,以及它们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案例,分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自动驾驶汽车的关系。书中内容反映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研究成果。本书内容新
MBA教不了的创富课:新消费时代的经营之道(全新升级版) 电子书
一部入门者的创业指南,也是一部可供企业经营者参考的决策宝典。
下沉市场:渠道建立、用户分析与本地化运营 电子书
从渠道建立到用户分析,从本地化运营到校园市场运营,深入掌握下沉细节,找到契合的市场营销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