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抗截获抗干扰通信

无线电抗截获抗干扰通信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无线电抗截获抗干扰通信》全面、系统、深入地论述了无线电抗截获、抗干扰通信的基本理论、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无线电抗截获抗干扰通信》共8章,内容包括抗截获、抗干扰通信引论,扩展频谱通信中的伪随机序列,扩展频谱通信系统,自适应天线原理及应用,抗衰落通信,MIMO—OFDM原理与技术,实现抗干扰、抗截获保护的通信信号和系统设计以及超宽带信号的抗截获设计等。

《无线电抗截获抗干扰通信》可作为通信对抗、军事通信、移动通信、通信电子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同类专业的教师、科研工作者的参考用书。

章节目录

第1章引论

1.1 引言

1.2 通信侦察与通信反侦察、通信干扰与通信抗干扰

1.2.1 通信侦察

1.2.2 通信反侦察

1.2.3 通信干扰

1.2.4 通信抗干扰

1.3 通信抗干扰的理论与技术

1.3.1 噪声通信理论

1.3.2 抗衰落通信理论

1.3.3 空域、时域自适应滤波

1.4 低截获概率信号设计的理论与技术

1.4.1 通信反侦察的理论和效能概率准则

1.4.2 电离层变态效应通信

1.4.3 中微子通信

1.4.4 蓝绿激光对潜通信及纳米激光对潜通信

1.4.5 量子通信

1.5 MIMO-OFDM技术

1.5.1 MIMO

1.5.2 OFDM

1.5.3 MIMO-OFDM

1.5.4 MIMO-OFDM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1.6 抗干扰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参考文献

第2章扩展频谱通信中的伪随机序列

2.1 伪随机序列的概念

2.1.1 基本概念

2.1.2 伪随机序列的定义及分类

2.1.3 扩谱通信对伪随机序列的要求

2.2 几种常见伪随机序列的构造

2.2.1 双值自相关序列

2.2.2 平方余数码

2.2.3 孪生素数码

2.2.4 巴克序列

2.3 m序列

2.3.1 m序列的定义

2.3.2 m序列的随机特性

2.3.3 m序列的构造

2.4 Gold序列族

2.4.1 m序列优选对

2.4.2 Gold序列族

2.4.3 平衡Gold序列

2.5 截短m序列

2.6 M序列

参考文献

第3章扩展频谱通信系统

3.1 扩展频谱通信概述

3.1.1 扩展频谱技术的起源及发展

3.1.2 扩展频谱通信的理论基础

3.1.3 扩展频谱技术的特点

3.1.4 扩展频谱技术的分类

3.2 扩展频谱技术的原理

3.2.1 直扩系统(DS-SS)

3.2.2 跳频系统(FH-SS)

3.2.3 线性调频扩谱系统(Chirp-SS)

3.2.4 跳时系统(TH-SS)

3.2.5 混合扩谱系统

3.3 扩展频谱系统的同步

3.3.1 概述

3.3.2 直扩系统的同步

3.3.3 跳频系统的同步

3.3.4 捕获的判定

3.4 声表面波器件在扩谱系统中的应用

3.4.1 声表面波器件

3.4.2 声表面波滤波器

3.4.3 声表面波延迟线

3.4.4 其他声表面波器件

参考文献

第4章自适应天线原理及应用

4.1 概述

4.1.1 采用自适应天线阵的原因

4.1.2 自适应天线阵的技术现状及发展

4.1.3 自适应天线阵的组成及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4.2 自适应天线中的天线阵

4.2.1 信号环境

4.2.2 天线阵列单元的配置

4.2.3 天线阵的性能

4.2.4 天线阵各种阵列效应对调零的限制作用

4.2.5 关于窄带与宽带信号处理的问题

4.3 自适应天线的基本理论

4.3.1 自适应天线系统的组成

4.3.2 自适应概念和LMS自适应算法的实现

4.4 原型自适应天线系统——旁瓣对消器

4.4.1 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

4.4.2 性能运算分析

4.4.3 旁瓣对消器的应用举例

4.5 扩谱通信系统中的自适应天线阵列

4.5.1 对扩谱通信系统中应用自适应天线阵列的要求

4.5.2 参考信号R(t) 幻的实现方法

4.5.3 扩谱通信系统中的自适应天线阵列

4.5.4 自适应波束形成器在跳频扩谱技术中的应用

4.5.5 弗罗斯特自适应波束形成器

4.6 频域自适应滤波

4.6.1 变换域自适应滤波器

4.6.2 基于圆卷积的频域自适应滤波器

4.6.3 扩谱信号多个强窄带干扰抑制算法的实现

4.7 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4.7.1 LMS算法

4.7.2 SMI算法

4.7.3 RLS算法

参考文献

第5章抗衰落通信

5.1 衰落信道对通信的影响

5.2 信号时间扩展

5.2.1 时延域上的信号时间扩展

5.2.2 时间扩展信号在频域中的特征

5.3 移动引起的信道时变性

5.3.1 在时域中分析信道的时变性

5.3.2 多普勒频移域中的时变性

5.3.3 瑞利信道慢衰落和平坦衰落的性能

5.4 抗衰落影响的方法

5.4.1 抗频率选择性失真的方法

5.4.2 抗快衰落失真的方法

5.4.3 减少衰落引起信噪比损失的方法

5.4.4 衰落信道的调制类型

5.4.5 交织器的作用

5.5 衰落信道的主要参数

5.5.1 快衰落失真(情况1)

5.5.2 频率选择性衰落失真(情况2)

5.5.3 快衰落和频率选择性衰落失真(情况3)

5.6 抗频率选择性衰落影响的应用

5.6.1 GSM系统中的维特比均衡器

5.6.2 直接序列扩频(DS/SS)系统中的Rake接收机

5.6.3 多径分集的优缺点

5.7 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MIMo-OFDM原理与技术

6.1 OFDM

6.1.1 OFDM的研究历程及其现状

6.1.2 OFDM的基本原理及系统组成

6.1.3 OFDM系统的等效数学模型

6.1.4 OFDM的优缺点及关键技术

6.2 MIMO

6.2.1 MIMO的研究历程及现状

6.2.2 MIMC)的基本原理

6.2.3 MIMO的研究内容

6.2.4 MIMO的关键技术

6.3 MIMO-OFDM

6.3.1 MIMO-OFDM系统组成及数学描述

6.3.2 MIMO-OFDM中的关键技术

6.3.3 MIMO-OFDM研究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第7章实现抗干扰、抗截获保护的通信信号和系统设计

7.1 通信干扰策略

7.1.1 通信干扰机的目标通信子系统

7.1.2 相关干扰对策

7.1.3 非相关干扰对策

7.2 抗干扰保护的测度

7.3 扩谱通信系统的处理增益

7.4 干扰效果和干扰效率的计算

7.4.1 干扰效果的计算

7.4.2 干扰效率的计算

7.4.3 卫星上行链路的干扰

7.5 抗非线性接收机侦收的扩谱信号设计

7.5.1 非线性接收机性能概述

7.5.2 抗非线性检测的FH信号设计

7.5.3 抗非线性检测的DS信号设计

7.5.4 抗非线性检测的跳时(TH)信号设计

7.6 基于时频编码的LPI/AJ通信信号设计

7.6.1 时频编码分集技术存在的问题

7.6.2 伪噪声时频编码

7.6.3 伪噪声时频编码信号的性能分析

7.6.4 仿真结果及分析

参考文献

第8章超宽带信号的抗截获设计

8.1 超宽带通信的基本原理

8.1.1 超宽带通信系统的定义

8.1.2 超宽带信号的基本调制方式

8.1.3 超宽带通信系统的优缺点与潜在应用场合分析

8.2 超宽带信号的功率谱分析

8.2.1 TH-PPM UWB功率谱分析

8.2.2 TH-PAM UWB功率谱分析

8.2.3 DS-UWB功率谱分析

8.3 超宽带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分析

8.3.1 UWB与DS-SS抗干扰能力的分析比较

8.3.2 UWB与FH-SS抗干扰能力的分析比较

8.3.3 UWB系统的抗干扰技术

8.4 超宽带信号的抗截获设计

8.4.1 UWB信号的抗截获设计原则

8.4.2 UWB信号的抗截获设计方法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次数n≤12的既约多项式表

无线电抗截获抗干扰通信是2010年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

得书感谢您对《无线电抗截获抗干扰通信》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大话通信(第2版) 电子书
1. 热销10年,销量突破70000册的经典好书。 2.“大话”系列图书是人民邮电出版社的通信图书,影响力非常之广,受众非常大,深受读者喜爱。 3. 该套丛书一直被模仿,但从未被。 4. 本次再版的主要作者仍然由原套书的主要作者来担当,保证内容风格的一致性。
战术通信理论与技术 电子书
作者于全,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战术通信领域的知名专家,长期在科研一线承担通信装备的总体设计与型号研制任务,先后主持完成了我军第 一代战术通信网络、国内第 一部软件无线电台等20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在我军战术通信的发展战略、体制论证、系统仿真、综合集成和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本书凝聚了作者多年从事战术通信研究的成果和经验。
大话移动通信第2版 电子书
通信类科普读物,在充分介绍移动通信的基本框架之余,将移动通信的神奇与精彩展示给读者朋友。 大话移动通信主要面向初入移动通信领域,或已有一定基础,希望进一步完善自己移动通信知识框架的读者,希望为大家解决学习移动通信知识过程中的以下难题: ·怎么学习移动通信知识 ·学习哪些移动通信知识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背后的原因与动力
5G无线网络优化 电子书
“发展数字经济,打造数字中国。”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网络强国建设是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中 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信息随心至,万物触手连”5G作为新一代通信技术,其关键技术、网络架构及行业应用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书针对的问题: (1)5G技术标准仍未完全锁定,当前市场上关于5G的技术书籍或多或少都有些“大而全”的特点,主要是在翻译外文献的程度,未能从实际工程应用的角度,深入浅出地介绍5G系统,有效指导工程5G优化工作。 (2)站在行业的角度,当前“5G 行业应用”宣传较多,行业内并没有真正地深入剖析具体优化方法和思路,缺乏5G网络优化的具体流程与步骤,以及相关应用的具体案例。 (3)站在电信运营商的角度,电信运营商目前对如何建设一张优质的5G网络,如何进行有效地维护优化都仍在探讨阶段。 本书的主要内容: (1)通过对移动通信的发展史阐述,通俗易懂地解释2G/3G/4G的主要关键技术及演进。 (2)对5G标准组织、技术体系、关键技术、产业发展给出了全面而又深入浅出的分析。 (3)对5G的信令流程以及关键参数设置进一步分析研究,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予以参考。 (4)对5G技术本身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了5G网络优化的方法与思路,通过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总结5G无线网络优化的具体流程与步骤,能够有效地指导相关通信从事者工作。 (5)针对现阶段5G网络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共享共建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阐述。 (6)对5G通信进行了详细的探讨,还进一步分析了未来网络的研究以及6G的相关技术趋势。
5G无线系统设计与国际标准 电子书
理解5G国际标准化的一把钥匙,也是标准化领域难得的一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