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本书收录著名学者姚中秋(秋风)过去数年中围绕学统重建所思所写之文字,对此问题有所探索。
内容简介
全书分三部分:一、检讨儒学发展之路,检讨现代儒学各家之得失,归结于倡议发展新时代的发展;二、探寻中国思想创发之道,即儒家义理进入主流人文与社会科学各领域,以发展中国学问;三、思考教育更化之道,对经典教育进入学校体系提出一些具体建议。
本书所论,或有助于儒学发展,探索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之路。
作者简介
作者秋风,实名姚中秋,北航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弘道基金理事长。
目前致力于研究儒家义理、中国治理秩序史。译著十余种,著有《华夏治理秩序史》第一、二卷,《现代中国的立国之道》第一卷,《中国变革之道》。另在多家媒体开设专栏,出版《政府的本分》《寻找中道——当自由遭遇传统》等时评集。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自 序
卷一 检讨儒学发展之路
钱穆政治学初探
一、缺乏政治学的现代新儒学
二、于旧学中构建中国政治学
三、钱穆政治学三命题
四、结语:政治学之文明自觉
秩序底定与经史之学重建
一、天之下的道德和历史
二、经史之学与政治秩序
三、史学错乱与秩序脱轨
四、钱穆的士人政府概念与其政制设计
五、重建经史之学
再思张君劢、钱穆之争
一、钱穆与张君劢政治学方法之别
二、张君劢与孙中山宪法设计方案
三、钱穆与孙中山宪法设计方案
四、反思性结语
与李明辉商榷:谈儒家,先跳出历史终结论
一、儒家,终结历史终结论
二、儒学,或已转入下半场
三、儒者,张君劢、钱穆之平议
四、儒家,中国的未来
《政治儒学评论集》代序
一、恢复儒学之完整性:政治儒学之提出
二、恢复中国学术之主体性:经学式写作
三、恢复制度构建之主体性:宪制之再认识
四、实践意识与历史主体之构造:儒教之重建
五、结语
儒学正在范式革命之中
一、当代儒学概观
二、初探儒学新范式
论经学重建
一、经学及其与儒学之关系
二、汉宋之经学、儒学
三、现代思想学术之困境
四、经学为学问体系之本
五、经学方法刍议
经学的重建与经典诠释的方法论问题
卷二 探寻思想创发之道
中国之道与中国思想之创发
一、中国思想的前历史
二、世界主体性意识与中国思想
三、中国主体性意识与中国思想
四、双重主体性下的双向阐释
构建儒家人文与社会科学体系刍议
一、儒学有深厚的人文社会知识传统
二、人文社会科学需走向儒学化
三、儒学需走向社会科学化
四、发展经学,发展更为普遍的人文社会科学
五、结语
超大规模与中国治理之道
一、规模问题与政治学之演进
二、中国的“天下”治理之道
三、规模难题与儒家应对之道
四、发展历史政治学
儒家经济学之百年探索与展望
一、中西经济学传统之分殊
二、《孔门理财学》:孔教徒的儒家经济学
三、儒家经济学不绝如线
四、《儒学的经济学解释》:经济学家的儒家经济学
五、以儒学发展“真实世界的经济学”
六、结语
重建中国政治思想史范式
一、古典的政治思想史范式
二、现代历史主义之兴起及其意识形态化
三、主流中国政治思想史之检讨
四、政治思想史之去历史化
五、结语
卷三 思考教育更化之道
学校引入经典教育的政策建议
一、学校教育的严重问题:缺乏国民教化
二、国民教化当以经典教育为本
三、基础教育阶段的经典教育
四、高等教育阶段的经典教育
五、精英职业教育阶段的经典教育
六、教材与师资
七、施行次第
论通识教育之文化自觉
一、现代教育之虚无主义歧途
二、教育与“中国时刻”的脱节
三、通识教育之文明自觉
四、通识教育以中国经典为中心
五、通识教育之目标:养成君子
通识教育:回归,再出发
一、养成君子的古典教育传统
二、中国现代教育之歧途与通识教育理念之兴起
三、当下主流通识教育理念之检讨
四、一个中国大学通识教育之理想
从读经热走向读经建制化
一、废止读经,吾道中绝
二、民间读经,居功至伟
三、经典研读当建制化
四、读经必定全球化
试说“五典”:一个简明的经书体系
一、四书体系的形成及其不足
二、以五典替代四书
三、分说五典之教、学功能
论学统复建是2020年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作者秋风。
得书感谢您对《论学统复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