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恶与自由意志的限度:一种基于文本的康德式诠释

根本恶与自由意志的限度:一种基于文本的康德式诠释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揭示人类自由内部的黑暗深渊,引导思考建立公正社会。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近几十年英语学界和德语学界的主要成果,对《纯然理性界限内的宗教》一书中的根本恶理论展开了一种系统研究,并沿着康德本人的逻辑进一步思考,对人类处境下道德之恶的单一本质、多重表现和最终根据,提出了一种康德式的诠释。

与学界的传统观点相反,本书认为根本恶概念不仅和先验自由与道德责任是完全兼容的,还大大拓展了人类自由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为每个人的自由意志朝向善的前进划定了一个无法绕开的起点和一个不可逾越的终点。

通过揭示人类自由内部的这—黑暗深渊,康德也以一种未言明的方式,引导读者把关于如何实现“建立公正社会”和“培养良善国民”这两大启蒙理想的思考,重新调整到一种更为现实主义的方向上。

作者简介

作者吕超,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西方哲学史研究室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康德和德国古典哲学。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从纯粹的学问到真实的事物——“纯粹哲学丛书”改版序

序 “纯粹哲学丛书”

作者的话

康德著作名称缩写与概念翻译

导论 根本恶与人类自由概念的扩展

第一卷 恶的单一本质——被置于道德之上的“悖逆的自爱”

第一章 自然辩证法、幸福、他律——重释康德对恶的早期观点(1)

第二章 自爱与自负——重释康德对恶的早期观点(2)

第三章 悖逆的自爱——康德在《宗教》中对恶的成熟定义

第二卷 恶的多重表现——“悖逆的自爱”对任何对象的自由附着

第四章 “悖逆的自爱”对任何对象的自由附着

第五章 一切激情的形式规定和质料规定

第六章 由生而具有的偏好产生的激情

第七章 由获得的偏好产生的激情

第三卷 恶的最终根据——普遍的趋恶倾向

第八章 善的原初禀赋

第九章 趋恶倾向

第十章 意念与对趋恶倾向的新诠释

第十一章 对“人从本性上是恶的”的准-先验论证

第十二章 对“人从本性上是恶的”的准-先验论证中的人类学要素

结语

附录:貌似魔鬼,仍为人类——对康德关于魔鬼之恶与类-魔鬼之恶的观点的系统考察与温和辩护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根本恶与自由意志的限度:一种基于文本的康德式诠释是2023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吕超。

得书感谢您对《根本恶与自由意志的限度:一种基于文本的康德式诠释》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从康德到马克思:千年之交的哲学沉思 电子书
本书多数论文围绕着对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思想的反思而展开。
新康德主义价值哲学研究 电子书
本书基于相对与绝对的关系视角,在全面挖掘文德尔班和李凯尔特价值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剖析历史与价值、绝对价值与相对价值、价值与评价等的关系问题,并从共时态角度将新康德主义的思想与同期学者的理论做横向比较,打开新康德主义价值论的对话空间;从历时态的角度开启新康德主义价值论与现代价值论对话的广阔空间,整合当代价值论的思想资源,加深对相对与绝对价值关系的理论意义的理解。
清代地域学派《论语》诠释研究 电子书
本书放眼清代学术版图,在经学与地域学派的互动关联中,从细读《论语》诠释文本出发,注重地域学派形成发展及相互影响变异的比较观照,深入辨析不同地域学派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深度审视清代《论语》诠释的种种形态和复杂问题,清晰勾勒清代吴派、皖派、扬州学派、常州学派、浙东学派、岭南学派、湖湘学派《论语》诠释的鲜明个性和治经风格。本书呈现有别于传统研究的新观点、新形态,对拓展经学研究领域有所裨益,为传统经学的现代
生命与自由——法国存在哲学引论 电子书
本书首先探讨萨特存在主义的自由哲学,然后是马塞尔的思想,最后上溯到帕斯卡尔。这一回溯的思路反映出作者思想和精神的某种趋向,即先是离开萨特的无神论存在主义而走向有神论的存在主义,后又离开现代存在主义,走向法国近代早期的更为原本的存在与生命哲学的思想。
理性、自由与实践批判:两个世界的内在张力与历史理念的动力结构 电子书
立足于李泽厚先生的观点,认为西方是两个世界,中国是一个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