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支多巴胺

最后一支多巴胺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小小的急诊抢救室,仿佛包含着整个人世间的悲欢喜乐,那些已经、正在、即将被救治的人不仅是一个或数个衰弱的器官,而是一条条曾经鲜活的生命。医学是理性的,但血脉的割舍参杂了太多感性成分,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不留遗憾,但又有谁的人生是完美的?生命是一场学会接受不完美的旅行,悲欢离合本是人生中的寻常经历,然而不曾站在生死临界点做选择的人,一定无法理解关乎生死的选择对人的拷问有多痛苦和残忍!

内容简介

医学人文题材,从一个急诊科医生的视觉出发,写出发生在急诊室悲欢离合的故事,作者文笔细腻,内容现实,生动,打动人心。文中既有知识的科普,又充满了医者对生活和生命的思考。

四季流转,光影交错,我走过了10年行医路。

年少的张扬,如今的隐忍,是患者塑造了今天的我。

一朝邂逅,我和很多人相遇在急诊,

一念停留,我们或许不会再见,或许将永远告别。

无论黑夜白昼,我想将尘封在心底的那些爱与救赎讲给你听,

流年清浅,我愿意以生命践行最初的信念,以白首成就医者的不朽。

作者简介

范志伟,笔名最后一支多巴胺,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急诊内科主治医师,科普作家协会理事,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会员。

章节目录

目  录

急诊往事

没有说出的“谎言”

和我同龄的他

那位录制了未来20年视频的母亲

只和我说过一句话的患者

吃不起药老人

当你老了

消失的儿子

穿着寿衣的患者

七年,一瞬

众生必死,死必归土

无奈的决定

生死之间

面对生死,没有什么选择是一定正确的

第十七张病危通知单

16号病床

是谎言,也是希望

抢救室里的三次拒绝

比沉睡更可怕的是一个人醒着

不只医学

两位让我难忘的农民工

住在楼顶棚子里的老人

凌晨三点,我听过城市的声音

16岁的女孩

遗落在抢救室里的泪水

偶尔治愈

父亲

那个曾经大呼救命的他,却选择了放弃

天堂与人间

我行医生涯中的四次冲动

身穿白大衣,谁没彷徨过

后记:我承认我很难过

最后一支多巴胺是2020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作者范志伟。

得书感谢您对《最后一支多巴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周期训练理论与方法(第6版) 电子书
教练指南:基础理论、周期训练、全面素质训练安排。
活出健康:免疫力就是好医生 电子书
看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免疫力提升技巧!
在孩子下次生病前(增订本) 电子书
小儿外科裴洪岗医生6年育儿科普文章的集结,几乎涵盖了日常生活中的所有育儿问题,其中不乏专门针对中国家庭养育中的焦虑和困惑。
无伤跑法 电子书
跑步引发了全民运动的热潮,如何跑步才能不受伤? 本套书书针对中国跑者的跑步研究与实践结晶。
协和医生说:坚持做好这些事 健康生活一辈子 电子书
《协和医生说》科普内容均由北京协和医院医、护、技人员撰写,用漫画形式进行二次转化,经资深专家和医院两级编审,内容科学又简单易懂、生动有趣。 图书分为健康饮食、疾病防治、皮肤美容、妇儿健康、运动康复五大板块,不仅关注疾病防治,更关注大健康领域,撰稿科普专家有于康、潘慧、谭先杰、尹佳、李宏军、林国乐、彭澎等多位协和科普“大咖”。 该系列科普漫画在公众号“小大夫漫画”和“协和医生说”发布,篇阅读量达到5万到10万 ,其中十余篇爆款如《霉菌是一等致癌物!》(王良录)、《协和专家帮你全面了解二价、四价、九价HPV疫苗》(谭先杰)、《吃点消炎药而已,至于大惊小怪吗?》(胡杨、张波)、《流感防护要趁早》(柴文昭)、《这些饮食误区,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于康)均超过10万 ,并被“新华社”“央视新闻”“医政医管局”“健康中国”等公众号选中并予以转发,获得广大读者的青睐及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