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志

二十四节气志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解读二十四节气的文、理、古、今。

内容简介

凭借多年强大的专业积累和知识功底,他从气象大数据的角度,为我们解读二十四节气的文、理、古、今。读者不仅能看到传统节气知识,更能了解节气随时代的演变和发展。

作者简介

作者宋英杰,中国第一位电视气象节目主持人,毕业于北京气象学院天气动力专业,气象专业高级工程师。第八、九届全国青联委员,国际气象传播协会(IABM)创始会员,中国气象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西南大学等院校兼职教授。 宋英杰以其专业的背景、知性的形象和自然诙谐的语言风格赢得了观众的喜爱。2000年、2002年、2004年,曾连续三届获得全国气象节目比赛主持艺术一等奖。2004年在“我最喜爱的气象主持人”全国性评选中,获得最佳主持人“气象先生”称号。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推荐序

序言

立春 【四时之始】

春从哪个方向来

天地和同,草木繁动

正月占雨雾

为什么立春比立冬还冷

立春这顿饭:春盘春饼

雨水 【甘雨时降】

春风放胆来梳柳

獭祭鱼,雁北归,草木萌动

望杏瞻榆

惊蛰 【阳和启蛰】

是春雷叫醒了百虫吗

九九艳阳天

春分 【青葱时光】

春风与春雷

春分美味

沙尘:春天的烦恼

什么是春天

清明 【正好时候三月春】

清明时令之趣

杨柳青,放风筝

清明断雪

清明时候雨初足

疾风携尘

春的“普惠制”

“曲水流觞”

谷雨 【雨生百谷】

雨助仓满

谷雨春忙

谷雨花信

立夏 【万物并秀】

天地仁慈

入夏的标准

春短夏长

立夏习俗

麦吐芒

夏日修养

小满 【正阳时节】

为什么叫小满

小满很忙

春已暮,夏初萌

小满会

芒种 【亦稼亦穑】

芒种之忙

梅雨

冰雹

祈雨、祈晴

暖气始盛,虫蠹并兴

与春作别

端午换新装

立夏秤人

夏至 【景风南来】

夏至祭祀

夏至季节版图

夏至面

夏九九

古代夏日之冰

分龙

水节

下击暴流和龙卷风

台风

小暑 【蒸炊时节】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小暑、大暑哪个更热

中国的“高温王”

部分城市的高温情况

晾衣、晒物好时节

古今消夏

“烤验”

小暑之降水

夏不宜极凉

大暑 【大暑龌龊热】

大暑:全年高温冠军

“伏天无君子”

“七下八上”的雨

北京的“槐花雨”

吴牛喘月

旱极而蝗

大暑三候

大暑前后,衣衫湿透

大暑时节清淡的瓜食生活

立秋 【凉风有信】

立秋时节各地的气候

长夏之后,悠然入秋

立秋时的天气

沿海地区的台风

七夕乞巧

春祈秋报:秋社

立秋未秋

立秋雨

立秋早晚大不同

处暑 【禾乃登】

处暑依然暑

禾乃登

处暑时节的气温

冷空气的人缘儿

处暑台风记忆

白露 【玉露生凉】

白露物象记忆

南方依旧夏,北方渐次秋

白露之露

白露之谚语

秋分 【平分秋色】

夏、秋、冬的博弈转折

木犀热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秋分的云

农事繁忙的秋分时节

秋风秋雨

寒露 【秋中之秋】

“变天”节奏最快的寒露

“春捂秋冻”与“急脱急着”

寒露三候

寒露风

秋天中的秋天

霜降 【杪秋时分】

霜降百草枯

“猴市”气温变化

糖炒栗子与烤白薯

古时霜降收稻忙

霜降三候

立冬 【过冬如修行】

立冬是什么

北京与伦敦入冬对比

各地气温显著下降

寒衣节

立冬谚语“产量”多

立冬前后的天气占卜

以风鸣冬

平和与安宁

小雪 【气寒将雪】

“寒婆婆”与“雪婆婆”

小雪天气

小雪三候

冬雪的价值

天气预报里的乡愁

大雪 【似玉时节】

小雪、大雪之区别

冬季的划分

雾霾

冷暖空气的因缘

冬酿

雪的童话

冬至 【迎福践长】

数九习俗

迎福践长

冬至大如年

冬至民俗

冬至时节的天气

小寒 【冬将军】

小寒、大寒,谁更寒

小寒三候

大寒 【寒气之逆极】

小寒大寒,冻成冰团

物候

大寒三候

附录一 二十四节气歌谣

附录二 以时序为秩的行事规则:《礼记·月令》

附录三 经典的物候历:《逸周书·时训解》

附录四 节气岁时在日本的流变

二十四节气志是2017年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作者宋英杰。

得书感谢您对《二十四节气志》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上古神话(全四册) 电子书
一本书读懂中国神话!
此生只为守敦煌 电子书
目前市面上详尽、完整、可信的常书鸿传记。 常书鸿:首任敦煌研究院院长,被誉为“敦煌守护神”。 讲述从张大千到常书鸿再到段文杰、樊锦诗的百年敦煌。 常书鸿曾说:“若有来生,我还是要守护敦煌。” 常书鸿决定了敦煌今天的这般模样。 没有人见到敦煌后能无动于,就像你无法不对常书鸿心怀敬畏。
教育管理学(第三版) 电子书
  学校建筑不仅是物质的建设,更是文化的建设,没有教育界人们对现代教育建筑的理解和参与,学校建筑的实践就可能缺少现代教育的内涵,也缺少个性。通过《教育管理学》(第3版)解决种种难题!
怎样读书好 电子书
胡适、林语堂、朱光潜等众多民国大师著作,教你如何读书,如何写作。
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 电子书
政治思想史和社会文化史结合的上乘之作,全面呈现“中华民族”这一重要观念的历史之旅,深刻揭示近代中国的民族认同与国家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