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聚焦在非洲历史和非洲历史研究中均占重要地位的大津巴布韦问题,通过对该问题进性系统而深入的辨析,以一具体个例呈现了非洲历史的复杂和非洲历史研究的任重道远。
内容简介
大津巴布韦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最具代表性的前殖民时代文明遗产之一。由于文献资料缺乏等原因,围绕大津巴布韦的诸多问题都未得到很好的回答,争议与研究持续至今。
本书对大津巴布韦的“发现”、早期探索、考古研究、历史构建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对与大津巴布韦相关的“含米特论”观点、对南部非洲其他与大津巴布韦类似的石建文明遗产及相关研究情况进行了介绍和论述,系统而全面地梳理并评价了以大津巴布韦为代表的南部非洲石建文明以及相关的研究发展。
作者简介
作者刘伟才,历史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世界史系副教授、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副主任、《非洲经济评论》编辑部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非洲经济史、南部非洲史。曾在赞比亚大学学习,长期关注南部非洲,多次赴津巴布韦等南部非洲国家调研。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第一章 不容质疑的世界文化遗产?
一、 “津巴布韦”的几种含义
二、 寻访大津巴布韦
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说法和做法
四、 大津巴布韦学术史探索的源起
第二章 大津巴布韦的“发现”与早期探索
一、 16世纪葡萄牙人关于石建的记录
二、 19世纪英国人关于石建的记录
三、 毛赫“发现”大津巴布韦
四、 塞卢斯的考察与推论
五、 本特的考察与研究
六、 威洛比的考察与研究
七、 霍尔的考察与研究
八、 早期其他人的考察与研究
九、 早期探索的局限
第三章 围绕大津巴布韦的考古研究
一、 兰道尔—麦基弗的考古研究
二、 霍尔对兰道尔—麦基弗的抨击
三、 卡顿—汤普森的考古研究
(一)在马翁德废墟的发现
(二)在山顶建筑部分的发现
(三)在“大石围”建筑部分的发现
(四)卡顿—汤普森的结论
四、 罗宾逊、萨默斯与维提的考古研究
(一)罗宾逊对山顶建筑部分的发掘和研究
(二)萨默斯和维提对大石围的研究
五、 21世纪初的考古研究
第四章 围绕大津巴布韦的历史构建
一、 萨默斯对大津巴布韦历史的构建
(一)《津巴布韦:罗得西亚的一处神秘存在》
(二)《南部非洲的古代遗址与消失的文明》:基本情况
(三)《南部非洲的古代遗址与消失的文明》:诸问题的解释
(四)《南部非洲的古代遗址与消失的文明》:石建与社会生活
二、 加雷克对大津巴布韦历史的构建
(一)大津巴布韦研究的变迁
(二)对考古发现的重新审视
(三)对大津巴布韦历史的演绎
三、 比奇的“绍纳人—大津巴布韦体系”
四、 穆登奇的“大津巴布韦—莫诺莫塔帕体系”
五、 胡夫曼的认知考古学解释
六、 皮吉拉伊的“南赞比西国家体系”
七、 津巴布韦共和国的官方史学
八、 魏舒霍夫的“莫诺莫塔帕—津巴布韦文化”
九、 奇里库雷的生产—流通—消费体系构建
(一)生产
(二)流通与消费
(三)生产—流通—消费体系的机制和基础
第五章 挥之不去的“含米特论”
一、 弗莱彻的“神念”演绎
二、 怀恩赖特的“加拉人说”
三、 达特的“多重外来影响论”
四、 布鲁威尔的“腓尼基人说”
五、 穆兰的“阿拉伯人说”
六、 盖尔的《津巴布韦文明的起源》
七、 马洛斯的“奴隶圈禁论”
八、 帕菲特的“犹太—伦巴人说”
第六章 超越大津巴布韦
一、 围绕卡哈米石建遗址的研究
(一)罗宾逊的研究
(二)沙德雷克等人的研究
二、 围绕尼扬加石建遗址的研究
(一)尼扬加石建遗址的基本情况
(二)对尼扬加石建遗址的早期调查
(三)萨默斯对尼扬加遗址的调查和研究
(四)索珀对尼扬加遗址的调查和研究
(五)克利津格的调查研究及若干争议问题
三、 围绕马庞古布韦石建遗址的研究
四、 关于相关石建遗址间关系的研究
第七章 大津巴布韦学术史的启示:非洲史研究的初级阶段
一、 大津巴布韦研究的五个阶段
二、 非洲史研究的初级阶段
大津巴布韦学术史论是2020年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作者刘伟才。
得书感谢您对《大津巴布韦学术史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