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一部介绍王阳明心学思想的普及读物。
内容简介
本书从史论结合的角度辨析、阐述了王阳明心学的主要内容、思想发展、历史演变,及其对中国思想文化领域的重要影响,包括心学形成的历史前提、心体的重建、心与物、德性语境中的良知、群己之辨、致良知、知行之辨、心学中的名言问题、心学与晚明思想、明清之际的心学、心学的近代回响等。
全书既有一定的学术深度,又具有较好的可读性,适合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对中国思想史感兴趣的群体阅读。
作者简介
作者杨国荣,1957年10月生于上海,浙江诸暨人。1988年获博士学位,1991破格由讲师晋升为教授,曾任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主任(1998-2000)。
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所长;国际儒联理事、孔子基金会理事、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上海哲学学会中国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引言
第一讲 心学形成的历史前提
一、 性即理及其他:形上本体的强化
二、 心与理的紧张
三、 徘徊于朱陆之间
第二讲 心体的重建
一、 心体与性体
二、 心即理
三、 成圣的内在根据
第三讲 心与物
一、 心物之辨的内在含义
二、 存在与境界
第四讲 德性语境中的良知
一、 德性的涵养
二、 德性与道德行为
三、 德性与规范
第五讲 群己之辨
一、 成就自我
二、 人我之间
三、 无我说
第六讲 致良知
一、 良知与致良知
二、 本体与工夫
第七讲 知行之辨
一、 知行之序
二、 知行关系的展开
三、 知行合一与销行入知
第八讲 心学中的名言问题
一、 心体与言说
二、 名言与道
三、 “说”与“在”
第九讲 心学与晚明思想
一、 泰州学派
二、 童心说与个体原则
三、 性体的回归
四、 致良知说的展开
五、 东林学派与心学
第十讲 明清之际的心学
一、 工夫所至即是本体
二、 个体与整体之辨
第十一讲 心学的近代回响
一、 良知与个性
二、 良知与直觉
三、 心力与意欲
四、 知行合一与性修不二
后记
王阳明是2020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杨国荣。
得书感谢您对《王阳明》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