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地理学手册

文化地理学手册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文化地理学手册》由科技部创新方法工作(“地理学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007FY140800)资助、深圳大学学术出版基金资助。

内容简介

  《文化地理学手册》比较全面地引介了当代西方文化地理学的知识谱系。参与全书编辑和撰文的学者为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芬兰、爱尔兰等国的54位学者。当代西方文化地理学对于文化的理解深受“文化转向”的影响,不仅将文化当做具有空间分布特征的文化,而且还吸收了有关文化作为生活方式、作为含义或意义、作为行动或实践以及作为权力的文化概念;但文化地理学对于文化的研究保持了地理学的独特视角,强调通过空间思考文化,通过文化思考空间,因而具有独特、开放并充满思想交锋的风格。这一独特分析和思考方式体现在全书的每一部分。在构成全书内容的九个部分中,前八个部分分别从受到文化研究影响的文化地理学视角讨论社会、经济、自然、景观、主体性、帝国、西方、地缘政治等本体论议题,最后一个部分则探讨了文化地理学的认识论或方法论议题。《文化地理学手册》的出版,不仅将彻底更新国内大多数非地理学界乃至我国地理学界本身对文化地理学的传统认识,也将因其所探讨议题思想上的先锋性以及与现实世界密切的关联性引起其他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的广泛关注,对其产生所谓“空间转向”或“地理转向”的影响。

作者简介

  凯·安德森(KaY Anderson)英国达拉谟(Durham)大学地理学教授。授课内容涉及文化地理学的很多方面,包括自然的殖民文化、种族和认同的政治学。长期在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从事这些议题的研究,体现在专著《温哥华的中国城》(Vancouvers Chinatown,l991)和其他著述中。还出版了阐明文化概念和系谱以及作为分支学科的《文化地理学))(Cultural Geographies,1999)。她担任《人文地理学进展》(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期刊的编辑。

章节目录

图目录
作者简介
序言
全书导读
第一部分 重新思考社会性
导言质疑社会性
第一章 收回社会和文化地理学中的“社会性
第二章 社会地理学的身体化
第三章 跨国性的文化地理学

第二部分 经济的文化
导言“别管什么经济,这里是文化”
第四章 劳动的文化——工作、就业、身份认同和经济变革
第五章 货币文化
第六章 生产的文化经济地理学
第七章 消费的文化

第三部分 文化的自然
导言超越人文地理学
第八章 正在形成的有关自然的地理学
第九章 在文化地理学中重新安置动物
第十章 “栖居”——景观和自然

第四部分 景观
导言景观的属性
第十一章 死劳动与景观的政治经济学——加利福尼亚的生与死
第十二章 景观和欧洲的视觉感——注视自然
第十三章 景观、实践的泯灭

第五部分 安置主体性
导言主体性、空间和地方
第十四章 主体性的空间必要性
第十五章 种族化的文化地理学——种族的领土
第十六章 酷儿的文化地理学——我们在这儿!我们是酷儿!我们也在那儿!
第十七章 扰乱性别之地

第六部分 帝国之后
导言帝国之后
第十八章 批判性的帝国和殖民地理学
第十九章 有关地方和移民的后殖民地理学
第二十章 后殖民知识的文化和空间

第七部分 超越西方
导言超越西方的文化地理学
第二十一章 西方女性主义和其他女性主义
第二十二章 超越欧美主义——民主与后一殖民主义
第二十三章 另类现代——作为文化地理学的发展研究

第八部分 地缘政治的文化
导亩政治地理学、地缘政治学与文化
第二十四章 全球化世界的边界
第二十五章 政治和父权世界的性别
第二十六章 尺度的文化地理学
第二十七章 环境的地缘政治学——自然、文化、文雅

第九部分 知识的空间
导言通过二元对立解读地理学
第二十八章 认识论的文化
第二十九章 知识和地理技术——政治、本体论、正在变化的表征方式
第三十章 地理知识的建构——种族化、空间化
第三十一章 处于争议性文化景观的本体多元论
索引
译者后记

文化地理学手册是200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莫娜·多莫什,史蒂夫·派尔。

得书感谢您对《文化地理学手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聊聊酱酒 电子书
这是一本关于酱酒的普及类图书。本书的作者是茅台镇一位从事20多年酱酒研究和酒文化宣传的知名人士,他分成几个章节给读者讲述酱酒市场的状况和发展情况、酱酒工艺、酱酒文化、酱酒品牌推广、酱酒营销方式以及酱酒的品评和对未来发展的预测等。本书整体内容比较完整,条理清晰,语言通俗幽默,可读性强。
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研究 电子书
本书聚焦近代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历史变迁,在试图呈现中国百年历史景像的同时,力求通过社会文化史的脉络,揭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历史动因和时代特征,并从中寻求建构在历史事实基石上的理性认识,作者近四十年长期研究中国社会史,具有很深的学术造诣,不少论著在学术界影响深远,本书则致力于“整体史”意义上的融通,通过生动的个案研究与历史反思,解释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脉络,进而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中国近代史,对于学术界推动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研究也有示范意义,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古代希腊文明 电子书
  《古代希腊文明》一书,概述了古代希腊从克里特-迈锡尼文明到托勒密王国灭亡止的历史,内容包括爱琴文明、黑暗时代、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希腊化时代、古代希腊文化等,展现了光辉灿烂的古希腊文明。
古代埃及文明 电子书
全面介绍古代埃及文明,记录古代埃及文明的发展历程。
女性与亲情文化.历史人类学小丛书 电子书
本书基于作者及其亲族长辈的亲身经验、经历,结合地方文献,探讨了较广泛地存在于湘东南一带的“讨鼓旗”习俗,分析其形成的历史人类学逻辑。并延伸探讨湘东南一带迥异于北方民歌《小白菜》流传地域(黄河中下游平原)的女性对于不同类型子女(丈夫与前妻所生子女、本人与前夫所生子女)的亲情差异。在此基础上,结合历史人类学与历史文化地理理念,提出“亲情的地域类型”学术概念。这一概念可望在其他地域的同类研究中加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