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催眠术与大众科学

近代中国的催眠术与大众科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本近代中国科学文化史研究的专题著作。从大众科学的角度出发,考察清末民初“脑或精神的科学”在中国萌芽的关键时刻,催眠术如何塑造当时的文化氛围。

内容简介

缓解病痛、戒断烟瘾、感化罪犯、特务侦查……百年前,催眠术曾席卷中国上下,被广泛运用于军事、医疗、科技、实业、教育、政治等各领域,不仅是供人娱乐的奇观,还被赋予更多时代任务。

在这个世纪转换的动荡年代,西方催眠术经由日本传入中国并在各个阶层传播开来,师生、警察、军人、商人、职员、心理专家等各色人物积极实践,主动参与催眠知识的建构,学院与民间的声音相互竞逐,呈现对“科学”的多元解释,也形塑了当时的科学文化氛围。作者指出,时人对催眠术的理解与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为之后华人社会的心理学、精神医学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历史、语言、制度和知识的准备;同时,在晚清救亡图存的背景下,国人通过催眠术形塑自我,想象符合时代所需的理想新人。


作者简介

张邦彦,毕业于台湾阳明大学医学系、科技与社会研究所,曾为台大医院住院医师,现赴英国牛津大学深造。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心理科学史、医疗史、东亚近现代史、科学哲学、科技与社会研究等。

章节目录

序一 复调视野下的催眠术  黄克武 

序二 精神与科学的另类史  王文基 

第一章 导论 

一、楔子 

二、什么 “科学”?谁的 “科学”? 

三、大众科学史的视野 

四、大众科学意义下的西方催眠术 

五、催眠术与近代东亚  

六、全书安排  

第二章 惊奇与忧惧:日常生活中的催眠术  

一、电磁化身体观的浮现  

二、新式出版物中的催眠术 

三、催眠术的展演 

四、讲习所的设立与政府的压制 

五、思想性的线索:群众心理学和 “暗示”观念的兴起

六、经验性的线索:犯罪事件的指证与文学的再现 

七、历史性的线索:失魂与附身的恐慌

八、小结

第三章 机构的发展:催眠学会活动中的商业、政治与科学

一、前言

二、精神疗法的兴起 

三、催眠学会简史

四、催眠学会的市场经营 

五、催眠学会的政治操作

六、催眠函授中的 “商业交易”与 “互惠交换” 

七、规范下的人与物

八、小结

第四章 心理知识的分化:催眠学会、灵学会与学院心理学

一、前言  

二、催眠学会的灵学主张:“生机论”与“机械论”的思维  

三、灵学领域的竞争者们

四、回到早年Psychological与Psychical的孪生关系 

五、学院心理学与灵学的冲突 

六、一场 《新青年》上的直接对话

七、从科玄论战思考 “精神”与 “科学”的关系  

八、小结 

第五章 结论 

一、谱写近代中国科学史的复调 

二、界限划分、知识分化与自我的形塑 

三、过去与未来

后记  

参考文献 


近代中国的催眠术与大众科学是2021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张邦彦。

得书感谢您对《近代中国的催眠术与大众科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催眠术治疗手记(第2版)(邰启扬催眠疗愈系列) 电子书
一本书向你介绍催眠治疗术的全过程。
教育脑科学:提升教学与学习效果的实践指南 电子书
大脑是学习的器官,而老师是帮助学生重塑大脑的人。
自我催眠术:心理亚健康解决方案(第2版)(邰启扬催眠疗愈系列) 电子书
沉默的艺术:意识科学基础理论 电子书
本书将第一次立足于数学物理,以较明确的方式尝试回应以下大家感兴趣的问题:什么是意识?意识的生物学起源是什么?未来的机器人是否有意识?
考试脑科学 电子书
为何看过的东西会转头就忘? 如何才能摆脱“死记硬背”“心浮气躁”的学习困境? 日本长销十余年的学习记忆书 全新修订再版 作者著作累计销量突破150万册 用脑科学寻求人脑规律 拟订高效学习记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