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以中国古代海关发展的历程和中国近、现代海关的现代化进程为基本线索。
内容简介
古代部分讲述中国古代海关的起源、机构和职官设置、空间分布、海关业务等,总结中国古代海关与世界其它地区海关发展历史的相通性和独特性。
近代部分讲述欧洲国家撤销内地税关、统一建立现代性的国境税关之后,中国封建海关的相对落伍和半殖民地海关制度的形成,并总结中国人民追求海关独立自主和海关现代化的历史经验。
当代部分讲述新中国海关的建立、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中国海关的曲折发展和改革开放与中国海关的现代化。
通过专题梳理,能够使读者深刻了解中国海关的过去和现在,并能以史为鉴,展望未来中国海关的发展。
作者简介
作者姚永超,历史学博士,上海海关学院基础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海关史、历史地理。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第一讲 中国海关史导论
一、 对海关本质的学理探讨
(一)如何看待中国古代的国家形态?
(二)如何看待海关的本质?
二、 中国海关史研究的意义
三、 中国海关史的学科框架
(一)关于中国海关史的历史分期问题
(二)关于中国海关史的研究范围和内容
第二讲 中国古代海关的起源、体系与布局演化
一、 中国古代海关起源的评判标准
二、 《周礼》中关的设置与管理
三、 中国古代宗藩体制与海关的圈层布局结构
四、 儒家思想与古代税关的基本理念
(一)王道观与税关“关讥而不征”的理想
(二)华夷观与税关“守备为上”的性格取向
(三)义利观与税关“厚往薄来”的方针政策
第三讲 中国古代的内地税关
一、 先秦至中唐时期的内地关津
(一)兴废过程
(二)设置目的
(三)管理制度
二、 明清时期水陆要津的钞﹙榷﹚关
(一)明代钞(榷)关
(二)清代榷关
第四讲 中国古代的藩部之关
一、 汉唐时期关市的产生和发展
(一)汉朝创设关市
(二)隋唐时期“互市”垂直管理体制的形成
二、 辽宋夏金时期的榷场
(一)“榷场贸易”概况
(二)榷场管理
三、 明清时期的茶马司
(一)基于政治目的“茶马贸易”
(二)茶马司的设置及其职能
第五讲 中国古代的蕃国之关
一、 陆路丝绸贸易与汉唐时期的陆地关
(一)两汉陆路对外交往和陆关机构
(二)三国魏晋南北朝陆路对外交往和陆关机构
(三)隋唐西北陆路贸易和陆关机构
二、 海上交通贸易与唐宋元明时期的市舶司
(一)唐代市舶制度的产生
(二)宋代市舶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三)元代市舶制度的衰落
(四)明代市舶制度的解体
三、 清前中期的沿海海关和陆地边关
(一)沿海海关
(二)陆地边关
第六讲 不平等条约与中国近代海关、常关二元体系格局
一、 近代不平等条约对海关主权的侵犯
(一)开埠通商
(二)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三)海关行政主权的侵犯
二、 新式海关在通商口岸的形成及扩展
(一)两次鸦片战争与洋关的形成及推广
(二)租借地开设洋关
(三)洋关兼管通商口岸五十里内常关
(四)民国时期海关布局的变动
三、 内地常关、厘卡的迟缓变革和撤废
(一)常关的变革
(二)厘卡的兴废
第七讲 中国近代海关关政
一、 外籍税务司制度
(一)外籍税务司制度的演变
(二)历任总税务司的任期及所为
二、 总税务司署及各关行政组织体系
(一)总税务司署的变迁及主要职能
(二)各关组织
三、 近代海关人事管理
(一)按职分类
(二)公开招录
(三)考核确实
(四)按序升迁
(五)奖惩分明
(六)专业训练
(七)定期迁调
(八)高薪待遇
第八讲 中国近代海关关务
一、 通关监管
(一)运输工具监管
(二)货运监管
(三)行邮物品监管
二、 税费征管
(一)协定与国定税则
(二)关税的种类
(三)估价制度
(四)关税的收入与分配
三、 查缉走私
(一)晚清时期的海关缉私
(二)20世纪30年代的走私狂潮和海关缉私制度的建立
(三)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的海关缉私
四、 贸易统计
(一)统计机构与方式
(二)统计项目
(三)统计单位
第九讲 中国近代海关的超常职权
一、 海务和港务
(一)海务管理
(二)海务管理
二、 兼办邮政、教育等业务
(一)兼办邮政
(二)兼办教育
(三)承办博览会
(四)受理商标注册
三、 参与债赔、军火购置和外交谈判
(一)国内外债赔
(二)承购军火
(三)参与外交谈判
第十讲 中国近代海关与中外关系
一、 西方各国对中国海关的角逐
(一)海关作为英国对华关系基石的实践
(二)德、俄、日、美等对中国海关权益的攫取
二、 海关洋员与中西文化交流
(一)海关洋员群体及中西文化交流桥梁功能
(二)海关洋员与中西学术交流
第十一讲 中国近代海关档案及其研究价值
一、 近代海关内部公文档案
(一)总税务司通令
(二)机密函电
(三)半官式函
二、 近代海关内部出版物
(一)第一系列:统计丛书
(二)第二系列:特种丛书
(三)第三系列:杂项丛书
(四)第四系列:关务丛书
(五)第五系列:官署丛书
(六)第六系列:总署丛书
(七)第七系列:邮政丛书
(八)系列外书
第十二讲 中国近代收回海关主权的斗争
一、 近代海关学理的研究和传播
(一)清中期中国与西方关税思想、政策和学术的差异
(二)晚清时期关税思想和学术的演化
(三)民国时期关税思想和学术的演化
二、 晚清和民国时期对海关的渐进改革
(一)清末新政限制海关权力
(二)北洋军阀政府与华盛顿会议及关税特别会议
(三)广东革命政府提用“关余”和开征关税附加税
(四)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税自主”和“关制改革”
三、 中国共产党收回海关主权的斗争
(一)建党初期的斗争
(二)1927年后在国统区及日占区的海关斗争
(三)解放区海关的建立和发展
四、 海关职工运动
(一)海关早期革命运动
(二)“改善关制”运动
(三)抗日救亡爱国运动
(四)保护关产迎接解放
第十三讲 新中国海关的建立和运行
一、 新中国海关的建立与职责任务
(一)创建新中国海关的方针
(二)新中国海关的建立
(三)新中国海关的职责和任务
二、 新中国海关法律法规的制定
(一)暂行海关法
(二)海关进出口税则
三、 新中国海关的有序运行
第十四讲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中国海关的曲折发展
一、 调整管理体制与工作方针
(一)海关体制下放地方管理
(二)偏重政治职能的工作方针
二、 海关管理工作的曲折前行
(一)监管重心由货运向旅客行邮物品转移
(二)检查和揭发货运事故
(三)征税职能的弱化和“以利代税”
(四)打击政治性走私破坏
(五)海关统计的缩减和中断
第十五讲 改革开放与中国海关的现代化
一、 重新确立垂直行政管理体制
(一)恢复集中统一的垂直领导体制
(二)海关机构的扩展与格局变化
(三)海关工作指导方针的新变化
二、 基本建成现代海关法律体系
三、 业务制度改革和管理现代化
(一)业务制度改革
(二)现代海关制度
四、 中国海关的对外交往与合作
(一)与有关国际组织的交往
(二)与外国(地区)的国际交往合作
第十六讲 从海关史看海关未来
一、 中国海关发展的历史规律
二、 未来中国海关的发展
三、 从海关史看“海关学”学科建设
参考书目
后记
中国海关史十六讲是2014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姚永超。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海关史十六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