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与中国:洛克“中国笔记”考辨

洛克与中国:洛克“中国笔记”考辨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世界范围内专门研究洛克“中国观”的首次尝试,填补了洛克思想研究和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的双重空白,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献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以英国牛津大学博得礼图书馆藏“拉夫雷斯档案”中的洛克“中国笔记”手稿为突破口和核心内容,从不同角度整理、呈现和分析“中国笔记”的时代背景、结构内容、认识基础和知识来源,力图将这一全新史料完整准确地呈现在世界面前。

洛克对中国的关注并不局限于《人类理解论》和《政府论》中的只言片语。洛克不仅多次在英国寻访中国人的踪迹,而且一直积极向东印度公司驻中国的亲友了解关于中国的第一手信息,更重要的是,洛克收藏和阅读了大量关于中国的书籍,并于晚年写下了系统研究中国人哲学、信仰和礼仪问题的“中国笔记”。

作者简介

作者韩凌,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英国汉学史和17—18世纪中西文化交流史。2013年—2014年,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和牛津大学博得礼图书馆两地访学,专门研究约翰·洛克关于中国的手稿和藏书。现已发表译作多篇、主持各级项目多个。现获北外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资助编写“十七、十八世纪英国的中国文献汇编”。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一 16世纪末以后中欧思想文化的交流互鉴及影响

序言二 在与西方思想的对话中展开儒学研究

序 在文化互动中重新认识东西方文化

导论

第一章 “中国笔记”的时代背景

第一节 启蒙早期的欧洲大陆与英国

第二节 17-18世纪欧洲“中国热”

第三节 中西初识与“礼仪之争”

第二章 “中国笔记”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 “拉夫雷斯档案”简介

第二节 洛克“中国笔记”文献概述

第三章 “中国笔记”的文本与要点

第一节 转写与翻译说明

第二节 英文转写与中文译稿

第三节 “中国笔记”要点总结与分析

第四章 “中国笔记”的基础:洛克书信与中国

第一节 洛克现存书信简介

第二节 洛克书信中关于中国的部分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中国笔记”的核心:洛克著作与中国

第一节 洛克早期未刊作品与中国

第二节 《人类理解论》与中国

第三节 小结

第六章 “中国笔记”的知识来源:洛克藏书与中国

第一节 洛克藏书概述

第二节 洛克的中国藏书

第三节 小结

第七章 “中国笔记”的直接知识来源:《华人礼仪史》

第一节 洛克“中国笔记”直接知识来源的认定

第二节 《华人礼仪史》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第三节 小结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1 《游记与旅行丛书》(Collection of Voyages and Travels)

附录2 约翰发自厦门的信(全文)

附录3 “中国笔记”索引所列《华人礼仪史》相关章节拉丁文原文

附录4 “中国笔记”索引所列《华人礼仪史》相关章节的英文译稿

后记

洛克与中国:洛克“中国笔记”考辨是2019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韩凌。

得书感谢您对《洛克与中国:洛克“中国笔记”考辨》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燕地古城考 电子书
燕地大体指今北京、天津及河北北部、辽宁西南部地区。本书以《汉书?地理志》为准,就此一地区所置134座郡(王国都)县(侯国)城的地理方位、形制布局、初始风貌及沿革变迁等予以考述,对已有的研究成果加以补充,对仍存争议的问题加以推考,对古今皆无考者亦谈出自己的看法。本书所考述古城达200余座。其内容以汉代为主,上溯至秦以前,下限一般截至南北朝。史料详实可靠,立论扎实沉稳,有创意而合于历史实际。
中国传统文化与矫正 电子书
本书抓住课程这一最基础最关键的要素,推动教育教学内容更新,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写入教材,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通过大力开发实践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跨领域知识融通能力和教育矫正的实践能力;立德树人,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能力。
海外汉学与中国文论·英美卷 电子书
全面深入地介绍了英语世界中的中国文论研究。
声入心通:国语运动与现代中国 电子书
这本书回应了普通话与方言话语次序背后的问题,即普通话是20世纪中国政治的衍生品,亦是形塑“现代中国”的关键元素。
中国塔文化与九江古塔 电子书
本书共七章,内容包括:古塔类型及其发展演变、古塔的变迁、古塔的构造、佛塔的中国化与建筑美、九江地区古塔调查、九江地区古塔分布与特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