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又平又美:全球美学地图(生活美学小丛书)

世界又平又美:全球美学地图(生活美学小丛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立足于全球生活美学的视野,对于“艺术中的生活”进行了全面描述与阐发。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全球生活美学的视野,对于“艺术中的生活”进行了全面描述与阐发,包括艺术化生活文章100篇,采取图文对照方式,每文2000字左右,是一部具有今日风格的全球谈艺录,其中,既然包括对于艺术化生活的理论阐发,也包括全球最新艺术状态的介绍,及其游历意大利、德国、美国、日本美术馆的游历心得,范围涉及视觉艺术及文化部门的各个领域。

作者简介

作者刘悦笛,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研究员,哲学博士,中华美学学会副秘书长,北京大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国际美协会会员,《美学》杂志主编助理,《外国美学》编委,《中国艺术教育》编委,《审美文化丛刊》编委。主要著作有《生活美学》《艺术终结之后》《视觉美学史》、《夜半歌声》《复调文化时代的来临》(与王南混合著)、《文化巨无霸:当代美国文化产业研究》(主编)、《知识经济时代的美学与设计》(合著)、《西方美学史》第四卷(汝信主编)等参编《文学理论基本问题》《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主题史》《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等。译著有《环境与艺术》《艺术及其对象》《美学与全球化》《乔姆斯基与全球化》《海德格尔、哈贝斯与手机》等。在《哲学研究》《文化研究》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七十余篇,《新华文摘》等全文转载十余篇。曾借调到中国文联《美术》杂志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工作,主要致力于美学、艺术和文化的研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代序 与阿瑟·丹托对话“艺术终结”

Ⅰ 欧洲艺术游步:美术馆的眼光

海殇:谁在唱衰欧洲文明?

怀古古希腊:反思文明观

美术馆:“殿堂化”从何而来?

初遇“花之都”佛罗伦萨

乌菲兹美术馆:既长且古的印象

佛罗伦萨有两尊《大卫》像

难忘《最后的晚餐》

作为“设计之都”的米兰

布雷拉美术馆与古堡博物馆印象

威尼斯的博物馆群落

慕尼黑美术馆的“三分天下”

柏林与德累斯顿的艺术典藏

精美绝伦的奥地利及多瑙河

华沙,一座政治悲情城市

独爱克拉科夫的“城市美学”

从布拉格之春到布拉格之恋

布达佩斯的“另类”特色

南爱琴海的城市与神庙

伊斯坦布尔的“拜占庭”

Ⅱ 美国艺术跨步:产业化的视角

美国文化产业何以雄霸全球?

文化产业的美利坚神话

对外贸易的世界互动

资本支撑的全球流动

运作机制的跨国化发展

美国艺术300年,还是60年?

“美国艺术三百年”登陆中国

美国称霸:从1945年开始

美国艺术的“美国认同”

美国艺术的“自我发现”

至今还在误读美国

纽约MOMA的美式霸权主义

大都会博物馆的全球艺术史

芝加哥美术馆的本土化视野

学习罗浮宫:博物馆塑造城市

美术馆外观的殿堂化

芝加哥美术馆更美国一些

美国在现代主义之后崛起

当代艺术馆的“极少主义”印象

极少主义用的就是“少的语言”

拓展到“后极少主义”

极少主义在当代没有死去

“居家”的极少主义者登场

公共艺术对决美国公众趣味

《永远的梦露》的前因后果

尽管不好,却被观众接受了

原创艺术家的路数

与其他公共艺术比较

最后提出三个问题

Ⅲ 中国艺术飞步:当代性的目光

当代人如何撰写“当代艺术史”?

视觉艺术大师来华与中国艺术的嬗变

Subversive Strategies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的出版

贫穷艺术的“中国性”呈现

朱铭:从“太极”回归“人间”

禅者气魄·画家气度·文人风度

“大彩墨”艺术的中体西用

解构抽象表现模式 建构自然呈现主义

“2000-2009中国新艺术”展如何改造历史? ——在尤伦斯论新世纪艺术史书写

宋庄上上美术馆《迷途的羔羊》序言 ——重建当代艺术的“神圣之维”

798太和艺术空间“太和展”前言

影像艺术的视觉性与政治性

中国艺术观:指向“新的中国性”

Ⅳ 亚洲艺术漫步:比较文化视界

“亚洲现代性”:中日韩的比较与交锋

中韩日三国审美的同与异

一 从“风土”谈起

二 柳宗悦的洞见与误解

三 比较的总体印象

儒佛对中韩日审美风的影响

中韩日佛教美术比较刍议

中韩日“视觉之美”比较拾遗

新媒体艺术的“东亚性”

AES+F团队的《最后的骚乱》

台湾工研院的《行气》

Mioon的《人流》

洪东禄的《旋——佛手系列》

韩国国立博物馆的长展线

韩国秘苑的“不经意之美”

潺潺的京都:从鸭川、祗园到小径

京都之相国寺

清水寺之俗与天龙寺之雅

龙安寺的“东方抽象主义”

法隆寺与招提寺的“唐风晋韵”

亚洲艺术为何有“综合主义”?

结语 走向“全球艺术界”

后记 发现“全球之美”

世界又平又美:全球美学地图(生活美学小丛书)是2015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刘悦笛。

得书感谢您对《世界又平又美:全球美学地图(生活美学小丛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回到美自身的领域:对当代中国美学的反思 电子书
本书通过对当代中国美学思想形态转变过程的历时性扫描,指出当代中国美学一方面在努力克服先前美学思想弊端,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对美产生新的误解,把美要么等同于认识,要么看作实践活动,甚至认为美是人的全部生命的最高表现形式,出现了遮蔽美、悬置美和放大美的“非美化”现象。康德以先验批判的方式检视了人类的认识原则、伦理原则和情感原则,揭示出美与认识、美与道德之间的复杂关系,为美划边定界,成为后来西方美学的规
王阳明美学思想研究 电子书
王阳明的美学思想体现了当下存有的明觉良知即为境界,它包含着圆融了道德与审美的三种境界形态——仁境、诚境和乐境,三者各具特色而又相互交融,并以乐境为最高追求。本书拓展了王阳明美学思想研究的维度,阐述王阳明所处的人文世界,考察儒学(道统、功夫论等)流变中的阳明心学,并关注二者的相互影响,试图对阳明美学有更为深刻和全面的理解。
西方当代美学史 电子书
本书把西方当代美学分成相互关联的三面:1900-1960年的西方现代美学,1960年至今的后现代美学和全球化阶段的美学。本书重点评介了三面相中的近20个大美学流派,及其内含和相关的众多小流派。本书既对各大流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做了呈现,又梳理了它们在历史上的演进和逻辑上的关联。
中国美学(第4辑) 电子书
《中国美学》是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美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期刊,本书是第四辑。
中国美学(第1辑) 电子书
《中国美学》是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美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期刊,本书是第一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