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人生的意义和翻译的意义在于对自己有限性的克服和超越,而不在于对自己有限性的坚持和维护。
内容简介
本书以翻译的利他论为出发点,认为应尊重译入语文化,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全球化背景下的翻译伦理模式。全书共分五章,包括在列维纳斯他者伦理学的理论框架里建构一个翻译伦理模式,认为利他是翻译的积极可能,对利他性伦理的应用等。
作者简介
作者申连云,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作者为翻译学博士、校级“翻译学”重点学科负责人、省级“英语语言文学”重点学科“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负责人。自2006年始,致力于翻译伦理研究,至今在《中国翻译》《外国语》《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教学》《外语学刊》等期刊上发表有关翻译伦理的文章10余篇,共发表学术论文四十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导言
第一章 翻译伦理研究的繁华景观
第一节 异军突起:国内翻译伦理研究现状述评
1.翻译伦理学的初步构想
2.国外翻译伦理观点的介绍和评论
3.翻译伦理理论的应用
4.翻译伦理观念的理论探讨
第二节 众声喧哗:国外翻译伦理研究现状述评
1.操控学派:价值中立
2.贝尔曼:“对原文原原本本的接受”(receiving the Foreign as Foreign)
3.罗宾逊:想怎么译就怎么译(translating as one pleases)
4.皮姆:“职业伦理”或“文化间伦理”(professional ethics or ethics of interculturality)
5.韦努蒂:异化翻译和差异伦理(foreignizing translation and ethics of difference)
6.切斯特曼:“承诺的伦理”(ethics of commitment)
7.翻译目的论:“目的为手段提供合法性”(the end justifies the means)
8.诺德(Christiane Nord):“功能+忠诚”(function plus loyalty)
9.刘易斯(Philip Lewis):“反常的忠实”(abusive fidelity)
10.阿皮亚:“深度翻译”(thick translation)
11.梅肖尼克:“语言伦理”(an ethics of language)
12.坎波斯:“吃人”的伦理(an ethics of cannibalism)
13.斯皮瓦克:投降和爱(surrender and love)
14.铁木志科和贝克:翻译的政治卷入(political engagement)
15.米勒和克里切利:对他者承担无条件责任的解构伦理
16.其他
第二章 全球化文化状况:人生意义的丧失与寻求
第一节 生长的沙漠:人生意义的丧失
第二节 意义在别处:他者伦理学的意蕴
1.他者伦理学提出的背景
2.从主体性到他性
3.他者伦理学的意蕴
第三章 “利他”:一个翻译伦理新模式
第一节 翻译伦理学的作为
1.翻译模式与生活模式
2.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
3.伦理学与政治学
第二节 怎么译:从“操控改写”到“克己利他”
1.传统“忠实”的操控性
2.翻译“操控”性话语的文本分析
3.翻译“操控”性话语的解构
4.从“操控”到“利他”
5.全球化背景下利他性伦理的意义
第三节 “利他”的用心
1.翻译的真理
2.利他如何对待“偏见”
3.利他:真实的人生
4.克己与翻译的创造性
第四章 “利他”:新的精神自由状态
第一节 傲慢与偏见:翻译目的论批判
1.以往对翻译目的论批判的局限
2.翻译目的论的“目的”
3.翻译目的论的理论根据
4.走出翻译目的论狭隘人生观
第二节 翻译与人生
1.翻译意义的丧失
2.翻译机械化的社会根源
3.翻译如何“在”:加达默尔的回答
第五章 “想到上帝的虚己”:德里达的寄望
第一节 译者的任务:德里达对话本雅明
第二节 翻译与好客:德里达的深情
第三节 翻译的神学:德里达的深意
结语
参考文献
全球化背景下翻译伦理模式研究是2018年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申连云。
得书感谢您对《全球化背景下翻译伦理模式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