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中华:章太炎与“五四”一代

再造中华:章太炎与“五四”一代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通过章太炎与“五四”一代的学思互动,观察他们如何审视对方和评价对方。

内容简介

本书研究了章太炎与“五四”学人的思想互动,在这过程中,可看见他们彼此间或断或续的学思关系,显示大家在同一的改造国家、社会的目标下,于文化意识或学术方法上虽有差异,但到了国家危在旦夕之际,学术畛域又不是那么的壁垒分明。

作者简介

作者陈学然,哲学博士,现为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学系副系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现代中国学术史、思想文化史、现代新儒学。著有《五四在香港:殖民情景、民族主义及本土意识》(该书获2015年第八届“香港书奖”),在《中华文史论丛》《国学研究》《新亚学报》《台大历史学报》《九州学林》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章学研究论丛”学术顾问

第一章 导论:新知识与旧传统的断续——章太炎与“五四”一代

一、章太炎之学思活动简述:从晚清至民初

(一)“排满”时期章太炎之学思简述

(二)民国建元时期章太炎的学思活动

(三)“五四”前后章太炎的政治活动

二、“五四”时期的思想一元化与章太炎的被边缘化

(一)“五四”:新旧难以调和的时代

(二)章太炎与“新学小生”的学思差异

三、救国意识下难以厘清的政学畛域

四、本书的撰述框架

第二章 借学术以革命:章太炎的国学

一、章太炎与晚清的思想革命

二、革命的“国学”及其日本思想渊源

三、“国学”进入晚清革命后的意涵嬗变

四、以“国学”辅翼革命

五、章太炎的自我评价:倡国学以救国的贡献

六、“五四”时期章太炎的国学活动

七、后“五四”时期的“国学”发展:“五四”一代对国学的扬弃

八、被简化的国学与章太炎思想的深刻性

九、小结

第三章 革命的力量:章太炎的语言文字学

一、章太炎的语言文字学及其思想渊源

二、章太炎的民族主义思想

三、“排满”复汉运动中语言文字的功用

四、西潮日盛下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路向

五、小结

第四章 重雅轻俗:章太炎迎古文、拒白话文的思想立场

一、文白之争与章太炎的白话文立场

(一)章太炎在晚清十年中的白话文立场

(二)章太炎在民国初建至晚年一段时期对待白话文的态度

二、章太炎坚写古文古字的原因

(一)谨守小学

(二)重视名实相应的观念

(三)撰文重雅轻俗

(四)返古复始的文学思想

三、时人对章太炎坚执书写古文古字偏好的批评

四、从坚持古文到“白话文开路先锋”的误述

五、小结

第五章 “古史辨”批判声中的章太炎

一、学界近年有关“古史辨”思想来源的论争

二、文本比较:顾颉刚与日本学者的疑古辨伪

(一)顾颉刚的文本

(二)日本汉学家的文本

1.白鸟库吉

2.内藤湖南

三、中日思想交流与古史辨运动的兴起

四、“古史辨”的日本因缘:章太炎的基本看法

五、拒绝疑史:源自清末护史卫国的思想脉络

六、研读史志:古史辨运动激发的救时对策

七、小结

第六章 捍卫共和:章太炎对联省自治运动的贡献

一、章太炎的“联省自治”思想之形成

(一)力抗强权的民族主义与对个体独立性的重视

1.群独之辨:重视个体独立与国家建构的关系

2.民族主义与国家的建构

(二)“联亚”民族主义思想与联省自治思想之发轫

(三)章太炎早期地方分权之主张与思想特点

(四)否定“国家”:章太炎倡导地方自治之因由

二、捍卫民国的“大改革”:章太炎的地方自治纲领

(一)以“自治”恢复民国法统

(二)实现国家的统一:章太炎眼中的联邦主义与宪法

1.追寻统一:对联邦主义因时而异的看法

2.追寻统一:对体现联邦原则的国宪的迎拒

三、在湖南自治运动的历史漩涡中

(一)章太炎的湖南之行

(二)回应孙中山政府对湖南自治的打击

(三)挺身救助湖南自治运动

四、小结

第七章 拒绝简化:鲁迅阴影下的章太炎其人其学

一、鲁迅视域下二氏“师徒交谊”言说之形成

二、鲁迅视野下的章太炎偏颇评述

三、章太炎与鲁迅的师徒结缘

四、鲁迅对章太炎的戏谑评价

五、章太炎、鲁迅学术思想之歧异

六、鲁迅的战斗个性与章太炎对待后学之道

七、晚年章太炎活动真貌:永远的时代批评者

八、小结

第八章 结语

后记

再造中华:章太炎与“五四”一代是2019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陈学然。

得书感谢您对《再造中华:章太炎与“五四”一代》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钦定、协定与民定.中华学人丛书 电子书
通过载泽的考察,清廷认识到宪法可以巩固君权,通过达寿的考察,清廷认定用钦定的办法制宪是确保宪法巩固君权的不二法门。这与民间所主张的制宪方法相冲突,预备立宪期间的制宪活动,遂演变成一场对制宪权的争夺。从1908年的《宪法大纲》到1911年的《大清帝国宪法》草案,清廷均坚持钦定,牢牢控制制宪权。但在革命风暴的冲击下,清廷放弃钦定,并很快连协定也放弃,宣布宪法全由民定。只是此时已经民心尽失,清廷非但未能
中华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礼仪修养 电子书
本书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出发点,阐述其与大学生礼仪修养之间的关系,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礼仪素养。主要内容分为六章,即:厚德载物·明礼知耻、君子养心·克己复礼、交友有道·见贤思齐、孝悌为先·处事有方、任重道远·发奋志学、知礼三千·今为我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青年教育管理研究 电子书
本书共分五章。第一章从本选题的选题背景、研究对象、学术价值、国内研究综述、创新之处等来进行阐述。第二章探讨了文化、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和价值。第三章至第五章分别对高校青年学生文化自信、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以上三者的积极影响,以及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影响。与此同时,书中也探讨了总体实践路径与方式方法。
“再造藩邦”之师:万历抗倭援朝明军将士群体研究 电子书
万历抗倭援朝战争是近世东亚中日韩三国间所发生的最重要的一场战争,影响深远。
中华史学志(第五卷) 电子书
本书全面反映了作者四十余年的治学历程、研究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