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

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跨时代合力与文化转型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一场运动(“五四”那天广场上的学生运动)、一份杂志(《新青年》)、一位校长(蔡元培)、一册文章(《章太炎的白话文》)及一本诗集(胡适《尝试集》)入手,谈论“五四”新文化运动。作者借鉴新历史主义的研究方法,借助若干意味深长的细节、断片、个案,来钩稽并重建历史,强调是晚清与“五四”两代人的共谋与合力,才完成了中国文化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型。全书史料的钩稽与细节的描述相映成趣,读者不难在这两者的张力中间深切体会“五四”那代人所处的历史语境、政治立场、文化趣味及学术思路,读来饶有趣味。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导言 文本中见历史 细节处显精神

第一章 五月四日那一天——关于“五四”运动的另类叙述

一 关于“五四运动”

二 五月四日那一天

三 如何进入历史?

四 回到“五四”现场

第二章 思想史视野中的文学——《新青年》研究

一 同人杂志“精神之团结”

二 “仍以趋重哲学文学为是”

三 以“运动”的方式推进文学事业

四 文体对话与思想草稿

五 提倡学术与垄断舆论

六 文化资本与历史记忆

第三章 叩问大学的意义——作为教育家的蔡元培

一 “兼容并包”的大学理念

二 北大传统的另一种阐释

三 老北大的艺术教育

第四章 学问该如何表述——以《章太炎的白话文》为中心

一 古文的骄傲与白话的先驱

二 令人神往的“提奖光复,未尝废学”

三 深思独得与有感而发

四 白话文的另一渊源

第五章 经典是怎样形成的——周氏兄弟等为胡适删诗考

一 删诗事件

二 老朋友的意见

三 学生的建议

四 二周的眼光

五 胡适的自我调整

六 经典地位的确立

第六章 写在“新文化”边上——旧纸堆里的新发现

一 失落在异邦的“国故”

二 在巴黎邂逅“老北大”

三 不该被遗忘的“文学史”

四 八十年前的中学国文教育之争

附录

附录一 关于《章太炎的白话文》

附录二 鲁迅为胡适删诗信件的发现

附录三 台湾版《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自序

附录四 《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英译本序

引用及参考书目

索引

后记

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是2010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陈平原。

得书感谢您对《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闯关东历史与文化研究 电子书
你知道的闯关东,可能更多来自于影视的民间传说,这本书从专业历史研究的角度,重新理解闯关东。
宗教与历史(第十一辑) 电子书
上海大学历史系和上海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主办期刊,本册是第十一辑。
档案中的历史:清代政治与社会 电子书
作者近三十年深入研究清代政治与社会的成果。
中西古代历史、史学与理论比较研究 电子书
本书分为:古代中国与西方的历史比较研究、古代中国与西方的史学概论、古代中国与西方历史理论的比较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与西罗马灭亡后欧洲历史发展的异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与西罗马灭亡后欧洲文明断续的异同等内容。
历史哲学 电子书
本书由作者在厦大开设“历史哲学”课程的讲稿整理而成,是我国第一本以”历史哲学”命名的学术著作。朱谦之在此书中不仅系统阐发了他的历史哲学理论,而且还运用历史哲学的理论方法来解析世界哲学的发展历程。与梁漱溟探寻东西哲学的不同发展路向有所不同,朱谦之则探寻东西哲学的共同发展路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