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肢体动词发展史研究:以六组基本词为中心

汉语肢体动词发展史研究:以六组基本词为中心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以语义场理论为基础,结合斯瓦迪什核心词研究思路,选择汉语历史上六组有关肢体行为概念作为基本材料,并考察它们不同表达形式产生和变化的过程。

内容简介

本书在大量占有材料的基础上,细致地描写了六组基本动词在几千年中的发展演变关系。

在具体问题的讨论中,敢抒己见,对前人之说多有匡正,为同类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参照和范例。大量参考吸收了文字、音韵、训诂等成果,较好地运用了现代语义学和认知语言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词义和词汇演变的问题,解释演变的原因,并注重词汇演变规律的探究,体现了作者自觉的理论意识、正确的学术观念和研究导向。

本书注重研究方法的创新,较好地运用了文献考证和历史比较相结合的方法,以及文献考察和方言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在词汇演变研究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方面付出了自己的艰苦努力。

作者简介

作者杨荣贤,1970年出生于四川安岳。师从汪维辉先生研治汉语词汇史,南京大学博士毕业。现执教于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已在《语言科学》《语言学论丛》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丛书编委会

总序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意义

第四节 方法与材料

第二章 “背(bēi)”类躯干动词的发展

第一节 “背”字阴平一读的产生

第二节 “背”(bēi)对“负”的历时替换

第三节 “背类词”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共时分布

第三章 “挑(tiāo)”类躯干动词的发展

第一节 表肩挑义的“挑”字来源

第二节 “荷”“担”“挑”的历时替换

第三节 “挑类词”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共时分布

第四章 “扔”类上肢动词的发展

第一节 “投掷”义与“抛弃”义的异同及其区分

第二节 表“投掷、抛弃”义的“扔”字来源

第三节 “扔1类词”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

第四节 “扔2类词”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

第五章 “捆”类上肢动词的发展

第一节 “捆类词”中主导词的历时替换

第二节 “捆类词”中的非主导成员

第三节 “捆类词”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共时分布

第六章 “踩”类下肢动词的发展

第一节 基本词“踩”的产生

第二节 汉语中“踩类词”主导成分的历时替换

第三节 汉语中“踩类词”的非主导成员

第四节 “踩类词”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共时分布

第七章 “走”类下肢动词的发展

第一节 “走”字“行”义的产生及“走”对“行”的历时替换

第二节 “走”的词义衍生

第三节 “走类词”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共时分布

结语

第一节 基本事实

第二节 理论与方法

参考文献

引用文献

后记

专家评审意见(一)

专家评审意见(二)

《清华语言学博士丛书》章程

汉语肢体动词发展史研究:以六组基本词为中心是2017年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作者杨荣贤。

得书感谢您对《汉语肢体动词发展史研究:以六组基本词为中心》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汉语同语义类动词搭配研究:第二语言教学视角 电子书
本书从同语义类的视角出发,面向对外汉语教学,运用语料库语言学的基本方法,多维度考察汉语同语义类动词搭配与外国学生习得汉语同语义动词搭配的相关问题。书中建立起同语义类动词搭配知识体系模型;依托中介语语料库考察外国学生习得汉语同语义类动词的情况,进而将两库所得结果进行比较;运用语言习得理论讨论外国学生习得汉语同语义类动词的发展过程以及发生偏误的类型和原因;探讨同语义类动词搭配词典的编纂和研究问题。
英汉使役动词研究 电子书
每一种语言都有表达使役的动词和构式,谈语言谈语法必谈使役用法,英汉表达使役概念和使役意义的方式非常丰富。本书探讨了常用的英汉使役构式的异同、动词及物性、非典型使役构式等。以大量的例证说明构式题元角色分析法、标记论和使役过程重写法能较好地分析和解释非典型使役构式,反身代词这一角色的句法表现对于各类非典型的使役动词使役性的解读起重要作用。
文化资源产业化研究:以河南为例 电子书
本书以文化资源大省河南为例,从文化资源禀赋、产业化路径、文化品牌培育、政策方向等多个视角对河南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
《左传》《国语》文献关系考辨研究:以虚词比较为中心 电子书
虚词是能够体现文献语言个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书即以虚词为研究对象和切入点,通过对《左传》《国语》虚词体系的描写和比较对两书的文献关系进行语言学的考辨。经爬梳整理并参考已有成果,本书首次对《左传》和《国语》的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助词进行了穷尽性的梳理和比较,并运用异文对两书虚词的使用进行直观对比。通过比较研究发现,《左传》《国语》在虚词使用上表现出极强的趋同性,两书有着同样的方言基础。
汉藏语音韵对应研究:以杨福绵汉藏音韵研究成果为例 电子书
本书是通过汇编杨福绵的汉藏语同源词进行汉藏语比较研究的一部著作。本书以学者论著为研究对象,对其汉藏语比较研究的成果进行梳理,将学者们提出的汉藏语同源词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力图概括规律或提出问题与意见。本书主要通过对杨福绵的关于汉藏语同源词的重要论文进行翻译整理归类,把其中出现的兼具汉语和藏语同源词的词项归纳为杨福绵汉藏语同源词表,对杨福绵汉藏语同源词在音韵上的对应体系和规律进行系统总结,以期为古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