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年间上海戏曲唱片研究

民国年间上海戏曲唱片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民国时期戏曲的繁荣,与唱片录音技术以及唱片业的繁荣几乎是同步的,以往的民国戏曲研究将重心主要放在文本的梳理和检索上,以留声机与唱片业为考察对象,进行缜密论证的学术著作并不多见,本书对此将起到学术补白的作用。

内容简介

此外,中国唱片业的源头和重镇均在上海:京剧名伶,不论北方的,还是南方的,均要在上海滩呈献技艺,才算功成名就,录制唱片既是对他们技艺的肯定,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知名度;越剧、沪剧等这些原本的乡间小戏,在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濡养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原先乡间田埂旁的吴语侬音,化作了唱片中的旋律,随着无线电波在城市上空飘扬传送;昆曲虽然式微,但藉由俞氏父子、“传”字辈艺人们的唱片,倔强地保留住了这一支血脉;而唱片中粤乐的放送,亦令在异乡和海外打工的广东籍游子获得心灵上的慰籍。

作者简介

作者赵炳翔,1963年6月出生于上海,教授, 博士,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院长,上海电影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会员。

著有《中国十大戏曲剧种唱腔精粹》,主编《中国戏剧史》《影视艺术新概论》,发表论文《论戏曲音乐的传承和创新》《产业视域下的微电影类型研究》《民国年间京剧唱片概况》《舞台空间观念在视觉艺术中的表现及拓展》等。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类项目“民国年间的京剧唱片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傩戏剧本整理与研究”子课题,完成上海市第四期本科教育高地“广播影视新传媒”项目。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绪论

第一章 民国年间上海戏曲唱片发展概况

第一节 留声机的传入与上海唱片产业的形成

第二节 民国年间戏曲唱片的灌制与生产概况

第三节 民国年间广播事业的发展与戏曲唱片的传播

第二章 京剧唱片研究(上)

概论

第一节 谭鑫培唱片——以巧唱见长

第二节 余叔岩唱片——以雅致见长

第三节 下海票友唱片——以音韵见长

第四节 程砚秋、荀慧生唱片——沉郁与活泼

第三章 京剧唱片研究(下)

第一节 梅兰芳唱片研究

第二节 周信芳唱片研究

第四章 民国年间的上海越剧唱片研究

第一节 越剧老唱片灌制概况

第二节 袁雪芬等越剧名伶的艺术特色与唱片灌制

第五章 民国年间的沪剧、昆曲、粤曲唱片研究

第一节 沪剧老唱片:滩簧小调都市曲

第二节 昆曲老唱片:雅部余响一脉存

第三节 粤曲老唱片:“新月”粤韵呈多元

第六章 民国年间上海戏曲唱片的保护、采录与整理——以中唱上海分公司为例

第一节 中国唱片公司上海公司唱片收藏概况

第二节 从清洗到采录——老唱片的修复过程

第三节 中国唱片公司上海公司文档整理概况

第四节 沪上民国年间老唱片整理的现状与对策

参考文献

附录一:1949年以前的粤剧唱片

附录二:1949年以前的昆曲唱片

致谢

民国年间上海戏曲唱片研究是2018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赵炳翔。

得书感谢您对《民国年间上海戏曲唱片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第六辑) 电子书
中国俗文学学会、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主办刊物,本册是第六辑。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第五辑) 电子书
中国俗文学学会、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主办刊物,本册是第五辑。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第七辑) 电子书
中国俗文学学会、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主办刊物,本册是第七辑。
民国才子那把般风流 电子书
本书挑选10位民国时期的才子,分别是胡适,徐志摩,沈从文,钱钟书,徐悲鸿,李叔同,朱自清,戴望舒,卞之琳,郁达夫。用叙事加抒情的故事性写作手法,用清雅的文笔来描绘他们传奇的一生,同时配有人物照片。
谍战上海滩 电子书
本书故事发生在民国上海。一九四六到一九四九年间,上海这座集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之大成的远东第一大都市,正被阴郁的白色恐怖和战争气氛笼罩着。就在这一时期,中共上海警委书记邵健,领导472名地下党员,长期潜伏和战斗在敌人心脏,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而又有惊无险的谍战故事,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令人惊叹的是,警察系统地下组织鲜有牺牲,更无一人变节。无疑,这是一场高水平的较量,是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