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懋庸评传(越文化研究丛书)

徐懋庸评传(越文化研究丛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杂文家徐懋庸传记。

内容简介

徐懋庸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地位,提到鲁迅的中国现代文学史都绕不开徐懋庸。《徐懋庸评传》依徐懋庸生平,总结了徐懋庸的人生经验、文学创作特色,翻译成就、编辑成就及学术研究成就。

作者简介

作者李先国,男,文学博士,湖南省常宁市人,1971年出生。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在《文学评论》等海内外各级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化俗从雅文学观的建立:朱自清与西方文艺思想关系研究》和《批评想象的理论与实践》专著2部。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越中现代知名作家系列研究丛书》序

引言

第一章 走出管溪(1910—1927)

第一节 管溪之子

第二节 小学启蒙

第三节 少年执教

第四节 投身革命

第二章 上海成名(1927—1937)

第一节 上海求学

第二节 临海教书

第三节 杂文扬名

第四节 结识鲁迅

第五节 遭鲁痛批

第六节 街头谈文

第三章 革命岁月(1937—1949)

第一节 奔赴延安

第二节 主席定性

第三节 执教抗大

第四节 主持太行文联

第五节 辗转热河

第六节 亦教亦编

第四章 运动风云(1949—1958)

第一节 掌校武大

第二节 众议纷纭

第三节 鸣放杂文

第四节 划为右派

第五章 孤鹜落霞(1958—1977)

第一节 以古讽今

第二节 译述西哲

第三节 晚年磨难

第四节 研究鲁迅

第五节 一条电讯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徐懋庸评传(越文化研究丛书)是2012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李先国。

得书感谢您对《徐懋庸评传(越文化研究丛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共工文化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以水族文化为脉络,围绕“共工与三皇五帝”和“共工文化与中华古文明”两大历史主题,探索研究以共工其人其氏其职为代表的族团的龙族精神以及数千年前部落联盟时代激烈斗争而导致的分分合合,最后形成以炎、黄为主体的华夏族。
海派中医内科丁甘仁流派系列丛书——徐嵩年学术经验集 电子书
徐嵩年早年曾拜师于吴绍堂,后又拜师于丁甘仁之长孙丁济万,晚年立足于中医内科,钻研于中医肾脏病学的研究,发展了龙华医院肾病专科。本书上篇介绍徐嵩年生平史略,中篇讲述其学术思想、临证经验与用药特色、验方,下篇选述经典医案、医论。本书可供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师、中医院校师生、海派中医研究者以及中医爱好者参考阅读。
贵州苗族村落文化研究 电子书
本书共七章,内容包括:导论、民族村落文化的理论架构、贵州苗族村落的自然形态、贵州苗族村落传统文化、贵州苗族村落文化的复兴与重构(1978~)、贵州苗族村落文化建构中的自我设计、贵州苗族村落文化的保护及其未来走向。
举重若重:徐光宪传 电子书
本传记基于口述访谈和实物采集,以史实还原了徐光宪的学术成长过程,准确、完整、清晰地勾勒了其求学历程、师承关系、学术成就、学术成长中关键节点和重要事件,真实反映了徐光宪院士宽广的学术视野和独特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问题和研究热点的敏感性和前瞻性,以及他本人立足国家需要、多次转变科研方向并相继取得重大成果的奉献精神和优秀品质。此外,徐光宪院士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对年轻科研人员的培养与扶植在当今社会仍然具
没有盲区的天空:王越传 电子书
王越是我国著名的信息与通信系统专家。1932年出生于江苏丹阳,195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的雷达工程系,留苏未成。1957年分配到西安国营786厂设计所工作,参与了中国第1台火控雷达的研制,之后一生从事火控雷达的研究工作。他是中国火控雷达事业发展的见证人。1991年王越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并参与中国工程院的创建,是为数不多的两院院士之一。本书力图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