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庸文存

王庸文存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辑录了王庸先生关于儒家思想史、中西交通史等的重要论文。

内容简介

赵中亚编著的《王庸文存》是清华国学研究院主编的“清华国学书系”之一。本书辑录了先生关于儒家思想史、中西交通史以及中国地理学史、地图学史等领域的重要论文,皆先生初刊时之文字,由此可见先生治学具有注重理论训练,重视学科交叉研究,持论严谨,文采可观等特色;此外,为全面反映其学术风貌、思想状态,还尽力搜罗了先生的书评、序文及杂文著述,读者从中可体察先生关心时事、忧国忧民之情怀。

作者简介

作者王庸,字以中,江苏无锡人,著名地理学家,中国地理学史学科的开创者。1925年入清华国学研究院,从梁启超、王国维等先生治中西交通史。著有《中国地理学史》、《中国地理图籍丛考》、《中国地图史纲》等。赵中亚编著的《王庸文存》辑录了王庸先生关于儒家思想史、中西交通史以及中国地理学史、地图学史等领域的重要论文,皆先生初刊时之文字,由此可见先生治学具有注重理论训练,重视学科交叉研究,持论严谨,文采可观等特色;此外,为全面反映其学术风貌、思想状态,还尽力搜罗了先生的书评、序文及杂文著述,读者从中可体察先生关心时事、忧国忧民之情怀。《王庸文存》文末还附有较为详细的先生年谱,从中可了解先生生平、著述、学术交游及彼时文史工作者的生存状态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编辑说明

前言

论文

李二曲学述

宋明间关于亚洲南方沿海诸国地理之要籍

怎样才是人生地理学

四海通考

中国古代沿海交通史记

明代海防图籍录

人文地理学和张其昀的地理著述

明代北方边防图籍录

明代北方边防图籍录(续)

《山海经图》与职贡图

桂萼的《舆地指掌图》和李默的《天下舆地图》

地志与地图

地图闲话(一)

地图闲话(二)

明代舆图汇考

山海经图与外国图

宋代以前中国舆图沿革略

宋代以前中国舆图沿革略(续)

汉隋间之山水图记

汉唐间之异物志

汉隋间之地理总志

中国历史上地图与军政之关系

中国历史上之土地疆域图

《中国地理学史》订补

《中国地理学史》订补(续)

中国最早的地形模型

从裴秀的地图制作谈中国地图的源流

中国的原始地图及其演变

书评

评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与北平研究院《中国地名大辞典》比较)

长征记

野蛮人的性生活及其他

中国古代旅行之研究——侧重其法术的和宗教的方面

读《春秋·公矢鱼于棠说》

俗斋半解录

答葛启扬先生评《中国地理学史》

序文

《经济地理学原理》编辑大意

《中国地学论文索引》序

《中国地理学史》初版弁言

《中国地理学史》再版的话

《中国地理图籍丛考》编辑小记

杂文

清华学校研究院同学剪影

旧伦理与新道德

致夏定域书

无稽之谈

苏州闲话

教育崩溃的原因辨正

闲话图书馆

笔谈一

笔谈二

笔谈三

笔谈四

笔谈五

高等教育管见(上)

高等教育管见(二)

高等教育管见(续)

提高教职员待遇

忆费巩教授

读书闲谈

大学职业与教育

附录:王庸先生年谱简编

启事

王庸文存是2014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王庸。

得书感谢您对《王庸文存》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生命之歌(王晋康少儿科幻系列) 电子书
生物机器人小元元的艰难生存之旅。
王晋康少儿科幻系列·步云履 电子书
这部短篇合集包括三个故事。《步云履》:秋天云14岁时曾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偶遇一位轻功超绝的奇人,十年后再次重逢,知道他是个侠盗,而轻功的秘密在于外星人留下的一双鞋子……《新安魂曲》:《夸父号》飞船开始了环宇航行,以验证宇宙是否是一个超圆体。飞船上有一位年迈的荣誉船员。正是这位普通老人,以一生的努力促成了飞船的上天。《太空清道夫》:年轻姑娘徐放在一次太空旅行中偶遇一位困守太空的老人,他是以一己之力来
寻找中国龙(王晋康少儿科幻系列) 电子书
中学生龙崽和善恶两条龙的探险之旅。
王晋康少儿科幻系列·可爱的机器犬 电子书
这部短篇合集包含六个故事。《可爱的机器犬》:一只可爱的机器犬,是巴图夫妇和羊群的好朋友,但它体内却潜藏着狼性病毒,每晚零点会凶恶地扑向羊群……《天火》:一个穷孩子发明了一种技术,能够轻松地穿越墙壁……《义犬》:一只高科技飞船无声无息地向地球猛扑过来,人类派飞船迎敌,结果却出人意料……《失去的瑰宝》:酷爱《二泉映月》的女音乐家回到过去,抢救了二胡演奏家瞎子阿炳的许多失传琴曲,但在回程中遇到了时空巡逻
思想型的作家与思想型的学者:王富仁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电子书
王富仁先生以敏锐的眼光和坚定的勇气,在现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的突破,他所提出的“思想革命的镜子”、“回到鲁迅”、“新国学”等构想已经成为现代文学研究史上不可绕过的学术高点,对于现代文学学科本身的发展也有着突出的贡献。本书将“思想性”视为王富仁与现代文学的精神契合点,无论是王富仁本身的研究特点和研究风格,还是鲁迅、胡适、曹禺等王富仁研究的对象,极富“思想”性都是他们的共同特性。本书从这一点